海东“十一五”投资50亿元铺路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

2010-11-4 16:0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东地区是我省的主要农业区,也是东部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发展滞后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消除这个瓶颈的制约,“十一五”期间,海东投资50亿元铺路,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道公路为脉络的外连毗邻省、市、州、县,内通县、乡、村的“四纵六横”的区域路网体系,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使海东农牧民告别了泥水路,走上了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10月29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交通局局长李占顺向记者介绍,2004年以前,互助县通乡公路都是沙(土)路,所有的村(社)没有通达,浅脑山区的群众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遇上雨雪天,窝在山沟里,七八天出不来。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近几年,互助县每年投入约一亿元资金发展农村公路和公路通达深度,全县所有乡镇已经通了油路,294个行政村通了公路,175个行政村实施了村道硬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今年63岁的台子乡新城村农民贾乃科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往县城的路都是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寸步难行,要是去县城看病或买东西,需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但最近几年,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沙路变成了柏油路,村道变成了水泥路。如今,路宽了,车多了,出行方便多了。 
  海东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海东农村公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循化和平安两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行政村道路基本硬化,全区以通乡油路和村道硬化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农村公路的建设基本解决了海东农牧民出行难的问题。农村公路的建设打开了农村与外界沟通的大门,加快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目前,海东六个农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总规划面积达到61.67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2.25万亩,示范区面积59.5万亩。同时,便利的交通极大地推动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互助威远至北山公路、循化清水至孟达等公路的建设,全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去年,海东地区旅游收入达到3.83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海东地区将进一步完善“四纵六横”的区域路网体系,全面完成乡镇、行政村通畅工程,96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通畅率100%,自然村基本实现通达目标,95%的行政村实现村道硬化,乡村桥梁和基本安保设施能满足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需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