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大动脉”的新涅槃

2010-11-4 1:5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建设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并推动这一战略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当前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在做的一件大事。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充分发挥、并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即是如此。11月1日,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至新乡段改建工程顺利建成,其价值,不仅在于使郑州至豫冀界的通行能力增长了几倍,更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我省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新的强有力支持。 
沿着我国交通“大动脉”之一的京港澳高速公路,从郑州一路北上,直达省界,这条曾行驶过无数南来北往车辆的要道,从11月1日起,再不是以往的旧模样: 
隔窗前望,视野开阔满眼有新意;行驶其上,双向八车道通畅舒适。 
这就是建成后的安新改建工程。在两年六个月奋战的日子里,河南高速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让这条“大动脉”经历了一次新的涅槃,向着“绿、洁、畅、美、安”的现代高速华丽转身。 
质量确保一流 
作为我国南北公路“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我省豫北地区乃至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城市间的交通枢纽,京港澳高速安新段改建工程从立项之初,就被列为我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这条路也的确需要“升级”:全长113.173公里的安新段“老路”于1997年11月建成后,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已难以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改建势在必行。 
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省委、省政府果断拍板;省交通运输厅迅速落实,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马上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项目部,并于2008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 
作为我省最早开工的高速公路改建项目之一,投资34.575亿元的安新段改建工程,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确保质量一流,为全省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创造经验、树立标杆,河南高速人可谓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工夫。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项目部首先把好源头关,对全部原材料、半成品、工器具等进行认真调查,选取最好的产品并实行准入制度。他们通过三方合同、监理工程师进驻料场、设置样本瓶、财务控制、实行动态管理等具体措施,杜绝了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建设者还根据工程实际,从细节入手,制定了《首件工程认可制度》、《主要原材料及模板市场准入制度》、《样板工程现场观摩会制度》、《第四方检测制度》等一系列精细化的施工工法、标准和创新措施,使工程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这一创新的做法,受到省交通运输厅和业界的普遍赞誉。 
桥梁墙式护栏施工,他们采用清水混凝土标准;为避免填方路基差异沉降引发路面变形破坏,他们改进路基搭接处的碾压工艺,采用25KJ三角形双轮冲击压路机;加强质量检测,他们使用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等无破损检测新设备、新工艺。建设者们还制定、实施了盖梁、空心板绞缝、砼墙式护栏、涵洞、空心板等一系列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措施。 
确保质量一流的理念和一系列的精细化施工标准和科技创新措施,成功使安新段改建质量受到了从上到下的一致赞誉。 
保通创造奇迹 
边通车,边施工,是安新段改建工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难之处。两年半的时间与事实充分证明,建设者们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创造了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中保通的奇迹。 
在我国高速公路改建的记录中,安新段改建工程是第一条实行“边通车、边施工”,车辆不分流的长距离高速公路改建项目。 
1997年建成通车的安新段“老路”,设计车流量是日均25000辆,但到了2007年年底时,车流量已过3万,重要节假日甚至更多。于如此大的车流量中要做到施工、通行两不误,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关于在改建期间“保证双向四车道通行、车辆不分流”的重要指示精神,项目部和施工单位在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大胆探索,创新理念与方法,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 
他们明确提出要“施工服从于保通、保通服务于施工”,创造性地建立了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路政部门和高速交警共同组成的“五联动”保通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保通值班制度,把保通工作纳入各单位的责任目标考核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道路通行安全。 
项目部与部门负责人、保通负责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保通培训、开展保通演练,变“要我保通”为“我要保通”,在全线营造了“人人讲保通、时时讲保通、处处讲保通”的良好氛围。 
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随时根据道路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内移的波形护栏上粘贴钻石级反光贴,在通行区路面增设大、小型车辆分道限速行驶标记,在全线20多座大型桥梁前方设置临时停车岛及临时停车标志,增设保通人员等举措,同时加大检查、奖罚力度,确保保通不走过场,见到实效。 
两年半的时间转眼过去,安新段全线畅通无阻。省交通运输厅领导称其“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创造了新的经验,为今后全省高速公路改建施工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在交通部组织的高速公路质量安全大检查中,更受到了督察组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创优树立标杆 
为加快实现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的历史性转变,省交通运输厅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提出了“创优”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掀起了争先创优的热潮。 
瞄准“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的奋斗目标,根据高发公司编制的《创优工作大纲》,安新段改建项目成立了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创优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创新为突破口,在设计理念上适度超前,以技术革新为重要手段先后对新老路基搭接、路面拼接、防排水、互通式立交等20多项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同时,落实执行《重大技术方案咨询及研讨会制度》、《首件工程认可制度》、《通道、涵洞台背回填创优工作措施》、《空心板预制创优工作措施》、《小型预制构件创优工作措施》等,在材料选用、工艺工法、技术标准等关键环节上严格控制、精细管理。 
老路面、老桥涵改造是改建的重点与难点。他们充分考虑不同段落老路面路况、分车道设计、标高调整等因素,提出了“抽屉式”的细化方案,共计20余种子方案; 
桥梁高程顶升是改建项目中老桥处置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保持各板梁顶升过程的同步性是高程顶升的关键点。为此,他们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液压同步顶升设备,高质高效地完成了桥梁高程顶升工作; 
对于不中断交通条件下的新老桥间湿接缝的处理,他们经过多次论证与试验,采用了既不影响交通又能保证工程质量的速凝快硬混凝土材料进行处理。 
项目部还与长沙、西安、江苏省交通科研院校等有关科研单位开展技术研讨培训,并先后多次派人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进一步完善创优措施,提高创优水平。 
一件小事足以表明安新段在改建中的创优水平:2009年9月19日至24日,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站长李彦武率领督察组检查安新段改建工程时,对其混凝土预制构件称赞不已:“这些混凝土预制构件如一块块羊脂玉,堪称精品!” 
和谐展示新姿 
以人为本,倾心打造民生工程,是河南高发公司对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 
两年半的时间里,安新段改建项目不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最大程度地结合沿线城市发展规划,考虑沿线百姓生产、生活需要和车辆通行需要,努力实现道路与自然生态、与人民生活的和谐共生。 
为节能环保,建设者们充分利用沿线丰富的砂砾石、卵石土、钢渣等作为路基填筑材料,节约临时耕地1万余亩。施工期间,他们还对安新路老路状况进行跟踪观测、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的病害情况及现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并最大限度地将铣刨的废料重新用于老路和部分新加宽的路基、路面。 
为解决通道积水,建设者们把下穿道路设置成反坡,不让被交道路的水流入通道内;在通道口设积水渗井,使通道内的少量积水渗入地下,还在洞口设置防水雨棚。为防止水淹老百姓庄稼,他们在边沟外设置增高型挡水埝,加大边沟断面,并在边沟内根据纵坡变化分段设置隔墙,加大边沟的蓄水能力。 
他们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了全线不发生任何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问题而引起的上访案件。 
改建过程中,建设者们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严厉惩治各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的作业行为,成功实现了安全施工“零”事故,安全通行“零”事故。 
又是一年秋风起,天高云淡凯歌传。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亲切关怀下,在沿线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线上万名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安新段改建项目终于实现并提前六个月完成通车目标。 
如今的安新段由双向四车道改建为双向八车道,运行能力大大提高,行车舒适度大大增强,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它的建成,不仅将大大推动沿线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实现河南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的历史性转变,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