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欧洲物流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成功举办
2010-11-30 12: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1月22日至24日,首届中国—欧洲物流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未来供应链: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由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北京交通大学、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维也纳经济大学共同主办,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研究院、中奥物流创新研究中心,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瑞士纽沙特大学, -
捷克科技大学,广西南宁高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副校长李学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出席了相关活动。论坛吸引了中外运、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代表、高校师生等200多人参加。
11月22日、24日两天论坛举办了中奥物流创新中心工作研讨会。会上,徐寿波院士做了能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双方项目合作建议。中欧双方研究了欧盟协调与支持行动第七框架计划,就合作细节做了深入探讨,并就今后进一步联合申请欧盟学术委员会项目,开展国际合作、教授访问、互换学生、互办论坛、加强中奥物流创新研究中心设施建设等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取得预期工作成果。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刘延平、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徐宇工、副处长邓新华、物流网络研究所所长鞠颂东教授、物流研究院执行院长侯汉平教授、副院长穆东教授、黄磊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鲁教授、王理副教授,欧方专家欧盟框架项目负责人、维也纳科技大学A Min Tjoa教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TC8.9秘书长、美国维拉诺瓦大学Sohail S. Chaudhry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11月23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举办了中国-欧洲物流高层论坛演讲。宁滨校长在论坛上致辞。宁滨校长指出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这预示着中国政府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物流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中国—欧洲物流论坛正是应运而生,致力于交流、合作与友谊的平台。论坛的顺利召开对加强中欧物流的交流与合作、北京交通大学与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以及其他欧洲大学的学术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首席专家徐寿波院士、A Min Tjoa教授回顾了中奥物流创新研究中心的创建历史,表示本次论坛对加深中欧物流研究交流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并祝中欧物流论坛圆满成功。
中欧双方专家还做了精彩演讲,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交通与物流处卫勇处长做了“低碳物流—我们必然的选择”,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由于需求增长、能源价格上升、环境压力,低碳物流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发展低碳物流的途径,如继续推动替代燃料使用;加强运输组织工作与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采取各种手段,减少单位能耗等。维也纳经济与工商管理大学Taudes Afred教授做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演讲,从到岸成本、客户服务、物流与制造的碳足迹三维角度评价欧盟第七框架项目logman的作用和意义,对欧盟国家做了铁路,公路,IWW 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际刚研究员做了“中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建立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较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物流产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剑教授强调在开展全球绿色供应链优化与协调中,要注重供应链中参与人行为研究、供应链协同运作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TC8.9秘书长维拉诺瓦大学Sohail S. Chaudhry教授做了供应链管理策略演讲,他以沃尔玛为例展示了国际上企业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的实践,指出未来供应链管理应对多变国际化市场环境所采用的新型策略。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姜超峰先生指出仓储业应担当起绿色物流的责任;维也纳大学科学计算研究院Peter Brezany教授以中国火车运输系统的信息架构为例解释了计算机网格与云计算;北京交通大学鞠颂东教授做了物流网络与可持续供应链演讲,认为传统的供应链以优化固定资产为重心,不能真正消除“牛鞭”效应,而可持续供应链以利用网络合作伙伴资产、优化客户需求为重心,针对客户需求在网络中迅速整合供应链等。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