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借电子商务等创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010-11-29 13: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我们总结东莞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可以简单地用“全面激发动力、加强分类指导”来概括,其主要实践内容包括:一是引导企业从单纯组织加工逐步转向研发、设计和核心制造;二是推动企业从OEM、ODM到开发自主品牌;三是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对用工需求大、附加值低的加工 -

制造环节有组织地转移出去,并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四纯两小”企业。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新生的过程,经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双转型”战略,为创造新东莞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创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东莞模式”,还应重点调整东莞升级、东莞创造、东莞标准、东莞活力等几个层面,最终形成立体的多方位优势。

  第一,东莞升级。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实现“双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就产业环境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制造业相关的配套产业水平,才能为“东莞模式”构筑更高的平台。如今的产业发展趋势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相融合。东莞应在促进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与制造业的紧密联系方面加大力度,为制造业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东莞处于珠江三角洲,天然的沿海地理位置,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也集合了地利人和,因此,进一步掌控物流配送业资源,通过对港口行业和物流行业的扶持和发展,更好地提升东莞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增强其不可替代性,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

  第二,东莞创造。经历“双转型”和“双转移”实践的东莞人,已经将“东莞创造”作为新型发展优势的核心,作为东莞人再次领先全国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东莞“双转型”的探索,已经开始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跨越,通过几年的努力,确实推动了一些企业在产品创造甚至是品牌创造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加强产品设计、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自主品牌的建立。利用新兴市场的潜力广阔、很多品牌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层级结构、消费者消费产品的倾向远远高于品牌的特点,培育市场,培育品牌。对于批量化生产、有严格的品质标准、紧随世界潮流的产品种类来讲,为内销提供了其他国内厂商所没有的优势,中国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更是不能错过。产品创造、品牌创造、价值创造构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东莞模式”的实质核心。我们认为,东莞创造还应该在推动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尤其是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给予重视并作出努力。商业模式创新能为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第三,东莞标准。东莞市经历了“贴牌生产”,在外国的标准与规则制约下艰难赢利的过程。通过加工贸易而学习成长,通过与外资合作而学习成长,如今东莞市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管理规则到技术指标制定上都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过去,企业盈利能力差、抵御风险能力低,除了产品质量低、技术水平低外,还有就是必须按照别人的要求加工、按照别人的标准加工,这在早期对学习国外先进生产水平有很大帮助。但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在技术创新、自主品牌创立等方面逐步取得进步的前提下,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设计能力的企业应该更多地参与行业标准甚至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参与标准制定有利于企业在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参与标准的制定就可以在国际分工合作中有了话语权和定价权,也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大力推进“东莞标准”有利于抢占制高点,也是“东莞模式”的新突破。

  第四,东莞活力。从改革开放初农业为主的县,到引进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到迅速成长为全国加工贸易和外经贸大市;从2006年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到2008年成为广东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再到今年成为全国试点城市,东莞始终保持着追求进步的活力。具体来看,当下的“科技东莞”工程、“创业东莞”工程,是经济领域的活力因子。城市企业家精神,还有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的活力成为东莞发展的“永动机”。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部分东莞企业家、管理人员、员工等满足于初级加工贸易的获利,停滞不前而逐渐落后的话,那么,通过近年来“双转型”、“双转移”的刺激,迫使东莞人面向市场竞争,面向国际发展,激发出新的竞争活力。东莞各级干部、企业家只有居安思危、“自我革命”,摒弃习惯思维与经验的束缚,大胆探索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生物产业与加工贸易优势相结合的渠道,才能开创出具有旺盛生机活力的发展新局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