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再出发:打造西部内河第一枢纽港

2010-11-28 7: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黄刚
“水经江城醉客遥,风过泸州带酒香”。
    泸州自古就以酒闻名,“国窖1573”,指的就是公元1573年的酒窖,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国内,提到泸州老窖酒和古蔺郎酒,无人不晓。时至今日,酒产业仍是泸州市的龙头产业,其财政收入近40%都来自酒业。
    而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现场,在180平方米的展位和以大红色调为主旋律的展厅布置,却不是为衬托酒城而来,而是重点推出泸州港。“泸州港也将借西部大开发这一东风,从泸州经济的第二梯队,向第一梯队进发。”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业主单位——四川长通港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卫平的言谈中难掩其勃勃雄心。
●区位优势独特●
“泸州不仅以酒闻名,也是一个港口城市,是历史悠久的著名通商口岸。”徐卫平告诉记者。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扼长、沱二江之咽喉,控云、贵、川、渝之要冲,为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是国家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水域比较发达,占到整个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136公里,常年可通行3000吨级、丰水期可通行8000吨级的船舶;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四川第一大港。
    经济腹地较为广阔,包括四川、滇东、黔北以及甘、陕、青、藏部分地区,其中直接经济腹地包括成、德、绵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西地区以及攀西六盘水等地区,间接经济腹地包括滇东、黔北以及陕、甘、藏、青等几个西部省区的部分地区。用徐卫平的话说,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将是周边腹地很多地区,如:毕节、威信、赫章等最方便快捷、运输成本最低的物流通道。
    独特的天赋资源优势,必然会有独特的战略意义,而西部大开发恰好将这一天赋激活。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泸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极力将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打造成西部交通综合枢纽的重要节点,将在四川打造西部经济高地的战略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将成为四川及西部地区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和打造沿江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支撑。
●多式联运策应●
    徐卫平告诉记者,目前,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已经形成了集装箱50万标箱、商品滚装车30万辆、散杂货100万吨的吞吐能力,二期续建工程完成以后,明年就可达到集装箱100万标箱、商品车100万辆、散杂货200万吨的吞吐能力。而最终,泸州港的目标是,要建成500万标箱吞吐能力的大港。
    但打造以泸州港为核心的经济区域,只是将港口的天然优势和潜力挖掘出来还不够,要想将泸州港的黄金水道利用好,大通道、大路网、大物流必须协同共进。
    泸州将在2012年以前陆续建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三纵四横”铁路网络、“一横、二纵、五港区”水运体系以及川滇、黔、渝结合部的重要支线机场。
    徐卫平说,“一环六射”指的是成都—自贡—泸州,泸州—重庆,泸州—赤水,泸州—贵阳,泸州—宜宾,泸州—隆昌6条高速公路。届时,会有6条高速公路放射状环绕泸州港。
    想要成为物流枢纽,机场可谓是重要条件之一。据徐卫平介绍,泸州机场在四川属于第二大航空港,可起降波音737型客机,现已开通泸州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贵阳等地航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造大通道,泸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投资5亿元为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进港专用铁路,年底前建成并直通港口堆场,将成为长江沿线第一个实现铁路直通港口的集装箱码头。进港专用铁路建成后,将使攀西六盘水和南、贵、昆经济区的货物可以通过铁路方便快捷的到达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扩大了码头直接经济腹地。自此,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公、铁、水多式联运和无缝对接的格局已经形成。而这一格局也将给周边企业带来利好,物流成本将直线下降。
    徐卫平举例说,成都是铁道部规划的亚洲最大的集装箱中转中心,占地8500万亩,吞吐能力是240万标箱。一个20英尺集装箱从成都经铁路到上海需5000多块钱。而通过铁水联运,成都专列直达泸州港需要1000多块钱,从泸州港通过水运到上海只需2000多块钱,比原来节约千元以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产业配套迎合●
    鲜花也需绿叶衬。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资源禀赋再好,最终还要看其潜能能否得到发挥,能否对制造、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形成聚集效应。
    对此,徐卫平说,泸州规划打造的五大园区: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园区,以及临港国际物流园区中,前四大园区已成规模,临港国家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中。通过这些园区,能很好地起到产业聚集作用。
    其中,徐卫平特别提到了酒业园区和临港国际物流园区。他说,作为泸(州)—宜(宾)—仁(怀)“中国名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泸州正在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千亿元产业”的战略,坚持优势优先不间断地推“白酒金三角”品牌宣传营销和园区建设,目前已经有大批酒类生产、灌装、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入驻园区,中国白酒评鉴中心也设在园区内。
    而拟建的4500亩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包括进出口加工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集装箱货运信息中心、仓储中心、商贸中心等,将成为长江上游四川地区最大的临港国际物流园区。由此,将进一步完善泸州港口功能,更好地助推腹地经济发展。
    据了解,泸州市物流企业目前已达553家,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中海、中远、中外运、台湾长荣、东方海外等海内外航运公司都已在泸州开展业务;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神钢、泸州老窖等企业也与泸州港建立了业务关系。到2015年,泸州将基本构建起现代物流体系。“随着以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配套功能的齐全,衔接更为顺畅,希望有更多的商家前来投资、入驻。”徐卫平说。
●政策扶持强化●
    为了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进一步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泸州市委和市政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诸多政策。如通关方面,港区内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港口配套服务机构健全,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属地申报、泸州验放、上海出口”的便捷通关模式;集装箱码头实行24小时工作制,并通过码头视频监控系统、新一代集装箱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港区调度指挥和作业实现智能化、实时化,极大地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装卸费用比毗邻港口低20%以上。
    泸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市场准入、财税支持、规费减免、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或扶持政策,并由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对在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开行班轮的船公司,中转货物的货代公司和货主企业给予奖励。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优惠政策,对进出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集卡车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60%。同时,积极争取以泸州港为依托,整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资源,与成都联合建设四川省泸州保税港区。届时,泸州港将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异地办公、无缝对接。
    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周边企业参与以泸州港为核心的经济圈建设的能动性,优化了物流投资环境,为泸州港国际集装码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泸州市在本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上,获得2010年物流中心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奖。
    为了更好地为成都经济服务,泸州市委、市政府与成都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签订了《成都泸州两市港口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对两市港口物流合作指明了方向,并明确了具体合作措施。按照《协议》的约定,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已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西部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成都经开区签订了区港联动协议,还将于年底与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铁路无水港。“下一步将为西安、武汉与泸州港的协同联动发展创造条件。”徐卫平说。
    从西安到天津、青岛距离很远,经铁路运到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再经水路到上海港中转出口,比经铁路达到天津、青岛等港出口的成本低得多。武汉港是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泸州港是长江上游的枢纽大港,两港正好是优势互补,与武汉港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必将会强化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黄金水道的枢纽地位,最终将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打造成四川第一出海口岸、长江上游百万集装箱大港,进而成为成都的港口、四川的港口和西部的港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