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促进物流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

2010-11-27 2:4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西安东北部的灞水之滨,一座规划建设范围44.6平方公里的物流新城——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崛起,区内建成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港、华南城及综合保税区成为西部中国开放型战略高地。
揭秘最佳电子商务平台 秘闻!行情近期可能发现大逆转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起示范作用
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性再次被提至最高层面。
“西安国际港务区对促进西安鼎立‘西三角’经济圈,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起到示范作用。”西安市副市长、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韩松在日前闭幕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交通运输与物流博览会”中“市长投融资论坛”上表示,目前该区已经形成的国际贸易组团、国内贸易组团、临港产业组团、信息产业组团、生产服务业组团、生活服务业组团等六大百亿产业组团体系,将为西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积极作用,而西安国际港务区也将成为西安这座内陆城市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
在港务区港务大道的最北端,西安国际港务区常务副主任强晓安指着高耸的塔吊和飞驰的施工车辆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西安华南城、国际陆港现代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北医药物流基地、西安国际陆港CBD、西安国际酒城以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项目的同时开工,正将这个西部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推向建设高潮。
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在11月初结束对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考察后感言,西安已经具备对外开放的国际陆港条件,是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创新杰作,它将为内陆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国际港务区的发展路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西安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已超过13万标箱,现有西安铁路已难以承载,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数字也在大幅递增。强晓安告诉记者,国际港务区内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和运营,为这一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方案。不久前,该区承接的公路海关监管中心和铁路国际监管箱区已正式通过验收,这意味着公路、铁路海关监管运输资源已经全部整合到国际港务区内。
“它将对提高西安货运枢纽发送能力、改善铁路基础设施装备,以及完善园区功能,加快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强晓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之所以被铁道部重视,是因为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旁规划了西安综合保税区。目前,保税物流中心已经封关运营,两大项目在互为配套的同时,为西部地区贡献了一个具有口岸服务功能的国际内陆港平台。
他认为,通过与沿海、沿边口岸的对接,实现“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西安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而园区内正在建设中的现代物流企业总部,则有望成为西安“物联网应用产业园”。据强晓安介绍,该项目已经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中国国际海运网共同签订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物联信息港”三方框架协议,将实现现代物流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历史变革,率先引领西安进入“物联网时代”,为“大西安”孵化出一个崭新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园。
西部现代服务业园区的典范
“事实上,国际港务区已经形成开发区五大主导产业的经济格局。”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王学东日前带队考察该区后说,它必将成为西部地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园区的典范。
强晓安告诉记者,目前进驻园区的香港豪德集团、深圳华南城、新加坡迅通集团、泰王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中国移动、青海盐湖集团、浙江中天集团等企业均具有产业链带动效应。
“此外,还要形成‘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的汇聚,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价值洼地。”强晓安说,“这里将成为我国内地直通东部沿海地区、港澳台、亚太地区、中亚等地区乃至欧洲大陆的开放门户。到2012年,建成后的国际港务区连同外界的南大门将豁然开朗,最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特色的宜商、宜居、宜创业的新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