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乌江:十里造船带的振兴大计

2010-11-26 7: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3.5公里的长江岸线蜿蜒起伏,孕育了浦口区乌江镇为之奋斗的船舶产业。十里造船带,尽显繁荣之景;长江黄金水道,尽揽“黄金效益”;规划中的船舶产业城,更是充满了腾飞的希望。面对2008年的那场全球金融海啸,乌江人凭借骨子中透着的一股“不服输”的气概,笑对挫折,迎难而上。《南京乌江船舶及船舶配套产业工业园总体规划》道出了乌江镇持续发展的战略远见和坚定信念,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有力措施,创新了产业发展的结构化调整。一心一意做大做强造船产业,规范发展,强势挺进,十里造船带的未来不是梦。 
  乌江镇十里造船带全景。 王 鑫摄
  A产业集聚 造船业“扬帆启航”
  清晨7点,当大多数人仍处在睡梦中的时候,地处长江北岸的浦口区乌江镇十里造船带却已是人声鼎沸。站在江边的一处高坡向远处望去,江天一色的尽头很难望见,长江滩涂上,一排排龙门吊拔地而起;一座座船台内焊花飞溅;一艘艘正在建造中的巨轮蓄势待发。
  乌江镇南濒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岸线资源丰富,江岸线长达13.5公里,江边最深处负水深31米,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得乌江镇较少受到洪水、低温、台风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从地质资料来分析,乌江镇地质稳定,承载力较强,能够满足造船等重工业的建设要求,而浦口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更是为造船工业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不过,很难会有人想到,21世纪初期,如此有利的条件并未得到开发,长江滩涂一片荒芜。乌江人一直在思考,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产业集聚成为当时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并在短短的几年间,成就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那几年,大家确实都干得热火朝天!”南京亚豪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童仁华作为一位在造船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老人”见证了短短几年间,乌江镇造船业风风火火的“崛起史”。
  2002年初,乌江镇的造船厂仅有3家,且都是仅能制造技术含量较低的非机动船的“小作坊企业”,年产值不足1.2亿元。到了2007年,仅仅过了4年时间,乌江镇“造船带”年产值一跃升至11.2亿元,成为全镇工业总产值的“重头戏”。乌江镇政府也不失时机地对造船带进行了规划,投入资金3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造船业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伴随着“东佳”、“圣达”、“水天”、“亚豪”等一大批造船企业如春笋般冒出,全镇形成了26家造船企业的庞大的产业集聚格局,成了名副其实的“十里造船带”,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大规模企业就有5家。2009年,乌江镇造船业的年产值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了22.5亿元。截至目前,乌江镇共有船厂30家,可同时开工1500吨至8万吨驳船、散货船、油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等各类船舶100条以上,年造船能力始终保持在100万吨级别。
  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受到全球造船业一度低迷的影响,包括江浦造船厂在内的许多造船企业纷纷陷入产业低谷。而一些中小规模的船商坚强地生存下来,并利用2002年到2007年间的这一轮发展迅速掘得了“第一桶金”。童仁华的亚豪船舶最具代表性,他原是江浦造船厂的职工,当时船厂搬迁后,他和一批原船厂职工依然选择把家安在了长江边上,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创立了亚豪。童仁华站在船台旁凝视许久,他感慨道:“2002年以前,‘亚豪’还是一个只有20多人的小船厂,靠修船和制造一些小型的民用船只赚取微薄的利润。”现在的亚豪船舶公司的规模在乌江十里造船带已属于中上等。每年,童仁华制造的船舶都在10条以上,吨位大多在8000―10000吨左右,销售总额保持在亿元以上。童仁华口中的江浦造船厂也早已变身为南京永华船业有限公司,并在那一轮发展中转型成为一家融生产、设计、制造和检测为一体的综合型“造船大户”。
  B化“危”为“机” 造船业实现“质”的飞跃
  2008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全球的贸易额开始整体缩水,导致货运物流收入降低,船东对于购置新船的欲望明显不足。随之而来的便是订单数量的骤减,延期交付和弃单更是成了“家常便饭”。不仅仅是乌江造船业,整个中国的造船业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乌江镇“金陵造船第一镇”如何化“危”为“机”?“把握危机中的契机,推动乌江造船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乌江镇党委书记洪汛安向笔者道出了从2007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到2010年经济逐步开始恢复的3年间乌江船舶工业的总体发展思路。
  洪汛安回忆起这3年的艰辛历程尤为感慨,他说:“那时候真是想方设法地为企业解决困难和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平稳渡过难关。我们曾经邀请经济领域专家为乌江造船企业的业主指点迷津,为企业如何稳中求存出谋划策;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障碍,我们亲自去银行协调,尽量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政府着手修编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岸线资源,为了防止天灾来袭,还启动了总投资近2000万元、总长13.5公里的长江大堤硬质化工程,又先后累计投资50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乌江镇还组建了船舶配套产业园,围绕造船核心企业选择物流类产品和中间产品,解决船舶配套产品的营销市场和设计图纸的薄弱环节,并充分盘活既有的存量资产,以较少的投入进行配套企业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建设速度比较快。“再怎么困难,我们坚持一个信念,一切事在人为,乌江有得天独厚的造船条件,有不可多得的岸线资源,天时地利具备,能够将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洪汛安说。
  从2009年下半年起,乌江造船业开始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走上了复兴之路。据了解,2009年下半年,在我国船舶业整体产值下滑的背景下,乌江十里造船带依旧生产了船只62艘,总吨位达到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0%,总产值高达12亿元,同比增长了60%。“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南京鼎峰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峰这样说。
  谈及这几年的经营策略,很多像丁峰这样的民营船厂老板都强调了“转变”的重要性。一方面,“转变”市场目光,以往的乌江船舶企业多以船只外销为主要销路,现在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出口国外受到了限制,所以就开始着眼于国内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转变”经营模式,公众对于民营船厂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几位工程师+几张图纸”的阶段。其实自2008年以来,乌江的民营造船企业中,部分“领军人物”已经突破了粗放经营阶段,转而发挥民营造船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方面的优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品牌认知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上,并在设计理念和经营模式等方面与国外著名企业结合得更为紧密,为自己的企业,更为整个乌江造船业带来了“质”的飞越。
  C给力生“城” 造船业驱动产业升级“马达”
  就目前而言,乌江造船业繁华的背后仍然潜伏着隐忧。十里造船带的部分企业存在规模较小、档次低下、设施参差、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现代化生产能力不高的问题,并一直在采取压低劳动力、生产成本的方式来获取低端成本。产品的销售也过多地依赖于世界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一旦经济大环境出现稍许的异常,这些问题将暴露无疑。“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发展!”乌江镇党委书记洪汛安说。
  一个宏伟的生“城”计划为乌江造船业的产业升级带来了希望,那就是乌江人引以自豪的乌江船舶产业城。
  乌江船舶产业城有着明确的发展定位。据了解,乌江船舶产业城的发展定位于以造船产业带为轴心,发展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海上石油开发平台等船舶,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快造船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绿色造船和数字造船,形成重要的长江船舶制造业中心之一。着力提升造船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船舶装备、船舶电子、船舶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商务、研发、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建设造船产业带、港口物流区、商务与研发区、船舶装备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路网与港口码头贯通,造船与配套产业链接,沿江展开、梯次推进,一体两翼、四区互动,到2020年建成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现代船舶产业城。
  生“城”计划,势在必行。规划建设中的乌江船舶产业城是南京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重点工程。
  三大目标,助力生“城”。船舶产业城的发展目标有三:一是以船兴港,建设港口物流区,发展钢材加工配送、管件配送、油漆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长江与近海船舶中转码头,形成船舶物流体系,南京港的又一新港区,七坝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以船兴城,建设商务与研发区,发展商务服务业、船舶研发业、休闲观光业,形成南京桥林新城的副中心;三是以船兴工,建设船舶装备区,发展船舶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业、船舶仪器仪表业、船舶用品业,形成亚太地区重要的船舶装备基地。
  未来船舶业的需求将集中在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船型,预计2015年以前占世界船舶需求总量的70%左右。浦口乌江船舶产业城造船产业带未来将优先发展5000―50000吨级的散货船和油船、500―1700TEU集装箱船,并力争其中的部分船型实现品牌化、批量化,将该类船舶做大做强。值得一提的是,乌江镇还紧紧抓住游艇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潜力,设想将乌江船舶基地打造成年产值可达20―30亿规模的中国游艇制造业基地之一。
  目前,生“城”计划已有部分进展。由新加坡绿湾船舶有限公司和乌江镇永华船业共同出资2000万美元的绿湾船舶配件项目已进入深度洽度和项目选址阶段。占地70亩的茶棚园区也将用于船舶配套产业的开发。
  后记
  当采访快结束时已近黄昏,在即将离开乌江镇之际,笔者再次造访了十里造船带。工棚里依旧弧光粼粼,街道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几名穿着工作服的电焊工结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名打扮时髦的小伙子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家住乌江镇茶棚村,20刚出头的他从技校一毕业就来到了船厂,现在已经手握焊工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每月收入4000元,还在船厂结识了现在的女朋友,正打算把家里的旧瓦房修葺一新准备谈婚论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乌江造船业的兴盛,改变着附近村民的生活,而乌江人的勤劳善良也造就了今日的乌江造船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