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柴油荒”?

2010-11-24 6:4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蕾
    这几天,全国多座城市正遭遇“柴油荒”,而这一次“柴油荒”的波及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国内大多数省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柴油紧缺。一时间,哪里可以加柴油成为货车司机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柴油供应紧缺问题,市场普遍认为原因有三:9月底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一些地方炼油企业、社会炼油厂由于严重亏损,已大幅减产甚至停止生产,国内还有一些投机商趁机囤货备货,导致总体资源投放量减少。另一方面,经济恢复加快,工程开工量增加,运输成本也在增加。此外,由于今年是“十一五”的末年,节能减排的压力大,不少地方拉闸限电,“逼”企业购柴油自行发电,导致柴油用量猛增。目前,供需失衡只是短暂的。
    事实上,企业增加供应,中间商盘货存货,终端加油站完善服务,各方应急终会缓解目前的局面。但如何从体制上入手以防范“柴油荒”再现?
    首先,便是成品油储备的完善。目前,不少成品油销售企业没有足够的商用储备,比如,一油企在某地当月柴油销量约为2万吨,而常用柴油储备仅为2000吨左右。这种配比在专业人士看来并不是特别高。有专家建议,应该准备一项比较完整的战略储备计划,将每月的储备油比例保持在20%甚至更高。
    另外,解决“柴油荒”的根本方式之一还在于要放开原油、汽柴油的进口采购资质,增加社会的炼油与批发能力。目前,原油进口权控制在中石油及中石化等少数几家公司手里,一些地方炼油厂并不容易拿到国产及海外原油,他们通常的做法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燃料油来炼汽柴油。但燃料油被加征了1元/升的消费税之后,采购燃料油的成本较采购原油更高,其炼油的毛利显然不如国有炼油厂。同时,如果国际油价走高,地方炼油厂在考虑到成本、市场因素之后,炼油积极性也不会太高,有可能加剧供需矛盾。同样,成品油进口权同样握在中化集团、中国联合石油、中国国际石化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公司手里,因而即便是国内柴油需求激增,想要买入大量海外柴油救急,也没有更多的渠道。
    实际上,打破垄断坚冰的曙光已现。“新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后,6家民营企业首次获准介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有关专家表示,如果民企有机会再进入国家石油商业储备体系,可自主储运购销原油,这将意味着民企有望借道这一储备体系而成功获得期盼多年的原油油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