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10-11-24 4: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从"边缘化"的危机中崛起,一跃成为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匹黑马,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源汇模式",并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追求发展质量,"源汇现象"发人深思。

  探索"源汇模式",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经济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并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那么,"源汇模式"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它的样本意义到底在哪里?

  经济发展 必须观念先行

  其实,"源汇模式"的形成过程就是解放思想,摒弃落后观念的过程;也是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源汇区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整顿干部作风,狠抓班子建设,创新实施招商引资……所有这一切,看似一场"务虚"的运动,但源汇人刮骨疗伤,从此更新了观念,认清了前进的方向,为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有些地方的观念还相当保守,他们宁愿在阳光下晒太阳,吃救济,也不愿向市场要效益。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西北某县考察时发现,当地那么穷的县城,路边修鞋的仅没有一个本地人,清一色全是温州人!他因此发出感叹:就连这么小的生意,当地人也不愿意干,钱全让温州人拣去了!由此看来,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最缺的是观念,而不是资金和项目。

  发展经济 必须改革创新

  6年前,由于漯河市二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得源汇区的工业经济陷入了一穷二白的困局。在这种情势之下去发展经济,单靠传统的办法是远远不够的。源汇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够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不按传统的套路出牌,而是采取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用"无中生有"、"以商招商"等超常规手段,政府不花一分钱就将产业聚居区建设得红红火火。

  北京大学一位教授这样评价"源汇模式":源汇的发展,正在于从自身实际出发,较好地汲取了其他县区经济科学发展的精华,成功解开了催动县域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密码"。也正是由于后发,使得源汇在发展的道路上更理性、更科学。

  今天,我们之所以为源汇区改革创新、发展县区域经济大声喝彩,摇旗呐喊,是因为"源汇模式"对我国其他地方的县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因为,有些地方在发展县区域经济时,还存在着观念陈旧,思路落后,怨天尤人等现象,甚至动用行政强制手段进行强行干预。比如,最近,一些媒体报道的中原地区的某县,为了建设产业集聚区,采用行政干预手段,强行让该县的干部职工集资建设标准厂房,引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同样是中原地区的两个县区,由于各自发展经济的理念不同,思路迥异,结果一个是政府几乎不花一分钱,建起了产业集聚区,投资者纷至沓来;另一个则是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弄得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从而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中原县域经济发展"双城记"。同样是招商引资,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

  其实,就源汇区6年前的经济发展而言,像我国大多数中西部地区一样,既缺少资金,也缺少项目,甚至几乎是"工业空白"。但最为关键的是,源汇人不缺少创新发展的思路和自主创业、改变命运的强烈意识。因此,我们可以说,"源汇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源汇人的精神内核,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改革精神。

  发展经济 必须项目带动

  "源汇模式"的本质还告诉我们,发展地方经济,仅有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这还不够,还必须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或产业抓手作为突破口。眼下,"工业强县、强市"似乎已成为大多数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但为何有些地方未能突破发展的瓶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或者行业作为抓手,从而使"工业强县、强市"的战略成为空谈和口号。源汇经济快速崛起的几个重要抓手就是纺织、医疗器械、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项目和产业。因此,各地在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扶持特色产业,打造特色经济。我们要用新观念、新思维引领主流民意,打破沉闷的僵局,搅活一潭死水,找准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以此来激活内在能量,荡涤传统观念的痼疾,使地方经济的肌体产生新的裂变,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经济 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该如何界定经济建设中的政府角色?源汇区区委书记马超音说:"政府要做该管的事情,不该管的事情一律推向市场。"

  姚云华区长认为,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企业的归企业,市场的归市场"。政府把企业需要当做发展工业的第一要务,多做单个企业做不到的事情。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就是政府在产业布局上给予宏观指导,在发展中给予支持帮助,在服务理念上紧跟甚至超越企业的发展步伐,让企业有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平台。比如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先后为集聚区内中小企业融资上亿元。定期举办企业用工培训班,为企业招收熟练工8000多名等就是政府的"有所为"。

  "有所不为"就是政府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放手、放权、放胆,赋予企业以经营自由,激发其发展活力和创业热情,让企业"无为"而治和协调发展。区长姚云华认为,这种看似"无为"的政府意识,恰恰成为集聚区健康成长的温床。服务型政府"无为",使集聚区充满创造力。

  以福祥工业园为例,3000多名职工生活在统一设置的宿舍,职工食堂、洗浴中心、生活超市、健身娱乐都在一起,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场地和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职工的生活"方便得很"。这些生活设施企业没投入一分钱,全部由统一招标的物业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创业成本,而且通过社会化服务建设推动了产城融合。

  所以,源汇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要管好自己的手,正确界定自己的角色,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另一层面上看,"源汇模式"并不仅仅是制造了大时代中国一个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样本,它还具有更深厚、更浓郁的思想内涵。源汇区在很大程度上也并不仅仅在于树立了我国县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样板,它还承担了更多更重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因此,"源汇模式"不仅仅属于源汇,它也属于漯河,属于河南。当存在变成了一种责任,当精神和谐于实践与思维之中,在源汇人的视角与视野里,只有对时代、对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腔热忱。

  漯河市"源汇模式":破解集聚区快速发展难题

  为有效解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遭遇资金投入不足、项目进驻缓慢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等难题,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设与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破解集聚区快速发展难题的"源汇模式",念活了集聚区建设的"资本经"和"招商经"。目前,产业集聚区共入驻项目90个,总投资93 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的广州兰格电气漯河科技工业园项目正在紧张地安装、调试设备,总投资12亿元的天泰产业转移工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豫中南汽贸物流城、投资1.5亿元的大洲管业、投资1.2亿元的宝隆LED等一批超亿元项目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加紧建设。

  多元化投入 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源汇区委书记马超音介绍说: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的目标,努力破解集聚区建设钱从哪里来、项目怎么引、社会化服务怎么做的难题,探索出一条政府投入少、项目进驻快、社会化服务无缝对接的集聚区快速发展新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是制约集聚区发展的基础问题,对此,源汇区创新开发模式,找准切入点,打好三张牌,为基础设施建设募足了资金。 一是打好"社会融资"牌。通过高标准制定沙澧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规划,出台城建配套费减免、财政受益返还等激励措施,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标准厂房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集聚区内总投资6亿多元的"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大多为社会资金所建,特别是近4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全部为社会投资,使沙澧产业集聚区成为河南省单个园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标准厂房集聚区之一。二是打好"平台融资"牌。成立了沙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鑫源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作为集聚区的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融资担保的杠杆作用,帮扶企业加强银企对接力度,先后为集聚区建设融资3000万元,为8家企业打捆贷款4200万元。三是打好"战略融资"牌。与战略投资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由企业注资3亿元与区政府共同组建投资公司,融资数十亿元,以BT模式建设集聚区道路、标准厂房、商住小区等基础设施。目前,已投资1.6亿元新开工了9条总长近10公里的道路,年底前将基础设施西扩到石武高铁处,拉大城市框架3平方公里。

  企业化招商 破解项目怎么引的难题

  项目引进、产业发展是集聚区建设的生命线。在财政建设标准厂房投资乏力的现实下,源汇区通过招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再利用标准厂房吸引工业项目入驻,不但提高了企业入驻的效率,更关键的是建设标准厂房的投资商,成了集聚区最好的招商大使。当得知广州兰格电气有在内地投资意向后,源汇区引进当地企业建设专门用于高科技电子设备生产的标准厂房,短短一个月内,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6栋双层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使前来考察的兰格电气董事长惊叹为"深圳速度",最终决定将全部标准厂房一次性买断,投资10亿元建设以电动客车锂电池制造设备研发、生产为主的科技工业园项目,填补了河南省高科技精密设备制造的空白。总投资15亿元,集汽车展示、销售、维修等为一体的豫中南汽贸物流城,政府前期将主要精力放在规划引导工作上,随着一期建成投运的广州本田、上汽雪佛兰、中华轿车等4S店和全市第二大物流企业龙和物流园的经营火爆,通过这些企业牵线搭桥,逐渐聚集了漯河乃至周边县市的汽贸物流企业。目前,汽贸物流城有一汽奥迪、东风悦达起亚、奇瑞汽车等10个4S店正在建设,北方奔驰、上汽通用别克等12个4S店即将开工。同时,通过河南最大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企业曙光健士集团推介,集聚区又引进了总投资1.5亿元的温州大洲管业项目,年底建成投产后,沙澧产业集聚区将达到年产40亿支一次性医疗输液器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基地。

  社会化保障 破解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难题

  源汇区区长姚云华说,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企业的归企业,市场的归市场"。这就要求政府坚决破除"企业自办小社会"的观念,将整个园区生活配套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多做单个企业做不到的事情。对此,源汇区立足产城融合的定位,以"服务型企业服务生产型企业,服务型建管委服务集聚区建设"的模式,招引服务型企业在园区投资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并由专门的物业公司承担后勤物业管理。福祥工业园内建设了可容纳1800人住宿的职工宿舍、2000人就餐的职工食堂和洗浴中心、生活超市、健身器材及运动场地等,园区已进驻的8家生产型企业仅需向物业公司支付少量管理费用,即可满足企业职工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目前,集聚区内已累计建成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的职工集体宿舍7800平方米,餐厅2300平方米,运动场地6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大型温泉洗浴中心一座,大型专业物流企业3家,设置各种娱乐、体育设施10余套,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的后顾之忧,还加快了产城融合发展。同时,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对集聚区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明确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区直部门实行"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企业用工方面,由区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针对不同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用工培训,并通过参加大型招聘会、专业招聘网站发布信息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招工服务,先后为集聚区企业招收员工8000多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