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机制力破“越治越超”

2010-11-24 4: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26日至11月3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与省公安厅启动“2010联合治超一号行动”。全省路政、运政、交警、治安等方面执法人员联手展开集中整治。
“我们通过这次行动,探索建立路面和源头结合、多个部门联合的治超联动新机制。”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梅劲表示,“这是一次 ‘震慑行动’,重在打击那些屡次逃逸、集体暴力冲卡之类的严重违法车辆;也是一次‘砺兵行动’,重在检验部门联动治超的实战效果。今后安徽省每年都要开展联合治超行动,对超限超载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自2004年以来,以贯彻落实国家九部委开展的联合治超行动为标志,安徽打响了治超“攻坚战”。多年来,治超总体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反弹,甚至引发了一些人“越治越超”的质疑。今年以来,安徽正式启动源头治超,实现路面治超监控联网,步入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新阶段。此次启动跨部门的联动治超行动,彰显出安徽根治超限超载现象的决心。
地方保护为超限超载提供温床
10月29日,记者来到省道305线蒙城治超站。这里的执法人员介绍说,超限超载车辆的车主应对治超执法的手段很多,较常见的就是夜间有组织地集体出动,一旦遇到执法人员就熄灭车灯,集体冲卡,强行“闯关”。
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惯性思维为超限超载现象提供了温床。安徽省公路路政总队副总队长彭道月坦言,一旦治理力度过重时,就绕不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壁垒。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以资源性行业为主,而这些行业往往又是税费贡献大户,于是常会出现种种干扰正常执法的地方保护手段。比如,有的地方将某些车牌号告知执法部门,明确要求“网开一面”;有的地方则在部分车辆上贴一些特殊标识,要求执法部门“无条件放行”。种种“亮绿灯”的做法,变相怂恿了超限超载行为泛滥的“破窗效应”。
不同地区间的治超力度不一致,容易产生攀比。六安市裕安区迎水砂石分站负责人谢承虎说出了货源单位与货运业主的共同心声:“我们不反对治超,只要治得好,沙价、运价都会上涨,但是,由于不同地区治超力度不同,谁治得猛,谁就会吃亏。 ”显然,不同区域间形不成治超合力,会引发攀比性超载的恶风。
深度联动 保持高压
过去治超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长效联动机制,无法形成合力,往往变成“一阵风”式治理。今年以来,这种现象大为改变,全省联动治超获得突破。“我们正在打一场治超的治本攻坚战。”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处长江宗法说:“源头治超的积极进展,一系列新部署开始逐步收效,治超能力正在有效提升。”
路面治超与货物源头治超“齐头并进”。为构建“全覆盖”的治超网络,安徽加大了治超站点规划建设力度。年内,全省71个固定治超站点将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基本覆盖全省重要的国省干道。与此同时,在全省117家重点货源单位建立了源头治超点,同时还对1417家货源单位进行重点巡查执法。
在探索建立部门、区域联动机制方面,安徽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以来,安徽建立的“严重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黑名单”制度就是部门联动的成果。这一机制的流程是,由省治超部门利用电子证据收集系统掌握逃避检查的超限超载车辆的相关数据、图像等资料,发出治超通报,强化后续处理,加大了对严重超限超载行为的打击力度。目前,安徽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部门正在进行联合攻关,目的是实现路政部门的路面治超数据库、运政部门的源头治超数据库和公安交警方面的交通违法行为数据库进行“对接”。这样,路政、运政和交警三方将可以实现对超限超载行为的全程监控,对超限超载行为进行“卸载、罚款、扣分”相结合的综合处罚,强化治超效果。
同时,安徽已经在合肥、六安两市的部分重点路段开展了区域联合治超行动,同时,针对皖北地区超载现象严重的现状,安徽与江苏、河南两省合作,促成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商丘、周口、徐州七市联合开展治理超限运输的“淮海治超携手行动”,这一区域联合集中治超行动受到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
“部门联动、区域联动治超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针对区域治超难以齐步走的现状,下一步将对全省超载严重区域划分若干个联动片区,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
但是,由于超限超载现象多年来日益泛滥,牵涉到复杂的利益纠葛,要彻底清除,并非一日之功。安徽省治超办相关人士坦言:“目前所取得的进展,只能算是一种有限的突破。”
内部调理 综合施策
虽然联动治超正在逐步形成持续的高压态势。但是,根治超限超载现象也必须着眼长远,着力进行“内部调理”,才能收到治本之效。
颍上县南照镇的淮河岸边分布着数百家采沙场,常年有3000多台车辆往返运送黄沙。阜阳市交通局局长唐东升说,这里70%以上的超限超载车辆都是农用运输车。安徽省运管局副局长司武国介绍,低速货车正在成为治超盲点,这类车辆不属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管理,享受着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正成为很多地方超限超载的“主力”。针对这一现状,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正着手与农机管理部门联动,进行低速载货汽车超限超载运输的专项整治行动。 
真正构建起多方源头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内部“施治”的有效疗法。公安交通警察出身的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邓延庚说,超限超载运输涉及车辆生产或改装、货物装载、道路运输等三个环节,关系到汽车生产及改装企业、货物托运人、承运人和车辆驾驶人等四个方面,必须从这三个环节和四个方面同时入手,着力实现综合治理和全程治理,从源头和起始环节入手,设置多层防线,落实车辆违法运输行为的责任共担和连带追究机制,注重源头疏导,避免将治超压力全部留给路面查堵这一最末端的“防线”。
有关人士则认为,更长远的治本之策,仍在于积极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引导公路货运行业积极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从长远来看,必须要使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与管理水平跟得上经济发展步伐,着力推动运输业从低层次的“拼价格”到“比服务”升级,才能逐步根治超限超载现象。
外部“重拳”以整治为主,内部“调理”以疏导为重。“内外兼修”、综合施策,治超必将离预定目标渐行渐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