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突飞猛进 闽道通衢连四海
2010-11-23 11: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福建,曾有“闽道更比蜀道难”之叹。
“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2005年,我省高铁正式开建;而今,温福高铁通车了,福厦高铁也通车了,动车组飞驰在八闽大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万公里,增加3.2万公里,高效畅通的公路网连通港口,连通内陆,连通县、乡、村。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双双超过2000公里,在建里程居全国第8位,通车里程翻了一番。
2005年,我省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是1.2亿吨;而今,超过3亿吨,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新增56个,是“十五”增量的2倍。
2005年,我省“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刚开头;而今,全省98%的建制村全通上水泥路,1.3万个建制村开通了班车……
闽道通衢连四海,交通之变,一曲华章动人心!
港口发展:
整合打造三大“规模军团”
开海兴闽,八闽劈浪扬帆。
5年来,我省港口开发势头强劲,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相当于“十五”的3倍。到今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码头总通过能力达3.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近1300万标箱,增量分别是“十五”增量的5倍和3倍。与此同时,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突破,到今年底,5年里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13亿吨、集装箱超3000万标箱,是“十五”时期的2倍。
八闽的腾飞需要“大港口”。我省加快港口体制改革,进行跨行政区域港口整合,打造厦门港、福州港和湄洲湾港等三大“规模军团”,成为时代命题。“破茧脱壳”正是从“十一五”开始。2006年1月,厦门港与漳州的4个港区实现港口生产调度、港政、航政、引航、规划建设、统计管理“六统一”;2009年8月,湄洲湾南、北两岸4个港区也实现整合。
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了《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巩固提升厦门港、加快开发湄洲湾港、整合优化福州宁德港,加快建成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莆田)、厦门港3个亿吨以上大港,形成面向世界、服务中西部发展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海西港口群。
今年8月底,厦门港-漳州港完成整合,港区从8个扩至12个,我省“大港口”整合再次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整合,让我省港口走向跨越发展。
厦门港形成了规模效应,已位列全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跻身全国亿吨港行列。今年,厦门港预计货物吞吐量达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560万标箱,分别比一体化改革前的2005年增加8000万吨和200万标箱,在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排名从整合前的第24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9名。
湄洲湾港整合后,有效扭转了过去南北岸开发各自为政,码头建设散、杂、弱、小的状况。根据整湾的科学规划,重点依托新成立的湄洲湾公司和交通运输集团、能源集团、国投集团等大企业,连片发展四大片区,东吴、罗屿、肖厝、莆头投资140亿元,开发态势红红火火;深水航道加快推进,主航道通航等级达25万吨级,东吴、肖厝航道达10万吨级。
港口整合,仍在继续。
高速公路:
“两纵三横”主骨架成形
1220亿元——我省“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完成的投资额,是“十五”的3倍。
“两纵三横”主骨架已然成形,与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进出省通道增至8条,厦门港、湄洲湾港通往内陆腹地的通道全线贯通,形成了服务中西部发展的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66个县区可在半小时内上高速。
延伸两翼、对接两洲。国高“沈(阳)海(口)线”福鼎(分水关)至诏安(汾水关)段,国高“长(春)深(圳)线”松溪至武平段,把海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国高“(北)京台(北)线”浦城至福州段,国高“福(州)银(川)线”福州至邵武段,国高“泉(州)南(宁)线”泉州至宁化段,国高“厦(门)成(都)线”厦门至长汀段,八闽尽览中西部广阔的腹地。
改革开放呼唤大流通,大流通急需大交通。
“醒得早、起步晚”的福建高速公路建设,历经“九五”、“十五”的拼搏,到2005年末通车里程1208公里,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彻底打破经济发展的紧箍咒,我省三次重绘高速公路蓝图,规划从最初的“一纵两横”,到“十五”的“三纵四横”,再到“十一五”的“三纵八横三环二十五联”,规模总里程达6100公里。
完善建设管理体制,成为高速公路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
“省市共建,建设以市为主,运营全省统一”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激发了地方建设高速路的无限热情。这两年,又创新推行“标准化施工”,创新推行“无障碍施工”,推进了又好又快的建设。
提速再提速。2008年,交通部门响亮地提出了力争“10年计划任务5年完成”。
赶超再赶超。过去,一年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不过一两条高速公路,而从2009年起每年开工10条,一批“十二五”项目提前实施,目前在建里程超过2700公里,居全国第八。
号角声声,激情似火。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干150天、实施五大战役后,我省又采取超常办法、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推动实施,泉厦高速“四改八”扩建实现了“9·8”前通车的庄严承诺,在9月2日提前半年通车,成为我省第一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
铁路:
迈入发达的高铁时代
1000亿元!过去的5年,我省完成铁路投资远远超过历来投资的总和。
从2005年起,我省在建的全是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2009、2010年,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福建自此结束了只有单线、低速铁路的历史,跨入双线快速大运力高铁时代。福州到厦门只需1.5个小时,到杭州4.5小时、到上海6小时……
铁路梦,是福建人民的强省梦。
为彻底改变铁路落后的局面,夯实经济腾飞基石,福建树立了部省合作的典范。几年来,省政府与铁道部进行了5次部省会谈,仅去年部省领导就先后3次举行高层会晤。发展的步伐,在部省紧密合作中跨越前行。
蓝图宏伟。从最初的重点加快建设“一纵两横”,到最终确定的“369海峡铁路网”,即建设沿海、杭闽广、浦建龙梅等“三纵”;北京-合肥-福州-台北、昆明-漳州-厦门-高雄、衢州-宁德、横峰-福州、向塘-莆田、长汀-泉州等“六横”;形成连接海峡西岸与东岸的九条环状铁路。
前期超常。向莆铁路从项目提出到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仅1年半时间,从立项到国家正式批准可研筹备开工建设仅仅一年时间;合肥至福州铁路在一年半时间内,完成了设计方案竞标、立项、可研、初步设计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福州至平潭铁路,从提出到计划开建仅仅一年时间。
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合福铁路……第一轮建设高潮尚未落锤,第二轮建设高潮又紧锣密鼓地展开,目前我省铁路正线通车里程超过了2132公里。
“10年计划任务5年完成”的铿锵之声,在八闽高铁建设大地响彻。
上下同力,万众一心,朝向这样一个目标:到2015年左右,我省铁路网总规模将达6000公里左右,完成投资约3500亿元,进出省铁路通道从目前4条增至12条,路网密度将从目前135.42公里/万平方公里增至500公里/万平方公里,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形成发达完善的福建铁路网。
农村交通:
建制村都通上水泥路
走上水泥路,这是农民世代的梦想,如今已成现实。
这5年,农村公路投资157亿元,新增农村水泥路2.7万公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到今年底,全省98%建制村都将通上水泥路,1.3万个建制村开通班车。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太多的乡间小路羁绊经济发展的脚步。省委、省政府为此决定,从“十五”后期开始计划投资140亿元,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连续多年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阳光政策”激发了农民修路建桥的热情。交通部门制定全国最高水平的补助标准;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创新农村公路计划管理新机制,建立农村公路项目库,以项目库替代年度计划项目进行管理,补助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完工兑现”机制,有力推动了我省农村公路建设。
在全面推进过程中,我省创造了全国的诸多“第一”,在全国首推利用世行“部门贷款”建设农村公路,在全国首推“一县一议”建设农村公路,在全国首推“代建制”建设管理模式……
非凡力度取得非凡成效。“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比规划提前2年完成,而今农村公路又向网络化发展,把村道、乡道、县道、各旅游景区的专用道与国道、高速公路衔接起来,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同时,由建制村延伸向自然村,提高通达深度。
5年来,一条条现代化交通大动脉快马加鞭地在海西大地上延伸,一条条崭新的农村水泥路星罗棋布于八闽广袤村庄农野上。
“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相互辉映,服务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助推着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