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专家:缓解交通拥堵需“标本兼治”

2010-11-20 1: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由武汉交通工程学会等9个部门共同主办的第三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昨在汉隆重开幕。十余位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交通专家,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主题,就应对大城市交通拥堵、低碳交通、智能交通等议题各抒己见。市长阮成发会见了十多位热情为武汉交通 把脉的交通专家。    
  记者在论坛间隙,采访了部分上台发言的专家,听取他们对缓解武汉交通的高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规划先行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交通专家,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认为,解决城市交通,不应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而要立足长远,治标为先,治本为主,标本兼治。    
  首先,要调整城市规划布局的思路,例如可在郊区建大容量、高密度的大型居民群,而非大片别墅群。这样,城市内有车一族希望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会迁至郊区,中小学医院等配套服务也会跟进。    
  这样,一些大企业就不会再想在CBD建总部了,而是跑到郊区建总部,新区达到一定人数,新的行政区也可能会建立或者迁入。政府将轻轨和地铁延长至郊区新居民集群区,可减少小车出行密度。    
  其二,要研究适合武汉的智能交通模型和方案。建立智能交通,其前提是加快建设硬件设施,修大路的同时,疏通“微循环”,并加强管理。    
  公共交通专家Paulo——公交优先    
  世界银行公共交通专家Paulo先生认为,发展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办法之一。    
  首先,要给公交车空间和时间上优先权,有些地方必须设专用车道。公交车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另外,还要考虑到方便乘车的问题,最好是步行或骑自行车很容易到达。    
  针对目前正处于城建高峰期的武汉,他建议管理部门加强协调与组织。根据他的经验,两成以上的拥堵是由于交通组织不够合理造成的。例如,武汉有些公交车站,有停车点,却无法使用,因为空间太小,很多人站在车道上,而非站台上候车,白白占用一股车道。    
  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未雨绸缪    
  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史其信教授认为,武汉市现在还远远不是拥堵最严重的时候,暂时的拥堵与大规模城市建设分不开。路修好了,武汉交通就会有所缓解。    
  如果在这个时期控制机动车的发展速度,用三到五年时间,把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发展上去,建设安全、便捷、廉价和舒适的公交系统,能有效延缓部分市民的购车计划。    
  台湾专家曹寿民——借鉴上海    
  台湾中兴工程顾问公司董事长曹寿民,曾任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导,1999至2001年任台北交通局局长。他把北京、上海和武汉的交通作了一个比较:北京人口1972万,汽车保有量是413万辆,上海人口1921万,汽车保有量是150万辆,武汉人口是910万,汽车保有量是100万辆。研究表明,北京没有采取机动车总量调控措施,目前已经达到“寸步难行”的地步。以至于2010年起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曾采取尾号限行措施。    
  上海则采取私车牌照拍卖的方式,提高购车门槛,在人口接近的条件下,机动车保有量仅为北京的三分之一。其便捷的地铁系统,提供了令人满意的出行方式。这些都有效抑制了机动车的增长,值得借鉴。    
  曹寿民参加过3届大城市交通论坛,他接受专访时盛赞该论坛研究越来越深入,很有针对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