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平: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科学发展

2010-11-2 1: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袁东平 中堂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 
  只有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才能确保产业的升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推动经济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摆脱当前中堂发展的方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在内容、技术、效益上有较大的突破和成效。
  一、转变发展方式要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在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任务。我们要科学、客观地看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升级的方向,既要看产业规模,也要看有没有形成雄厚的产业基础,有没有形成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既要看增长速度,也要看增长的持续性。为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抑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坚持走科技型、循环型、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才能确保产业的升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推动经济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二、转变发展方式要以产业优化升级为支撑
  一是优化提升支柱产业。中堂的纸品产业特色优势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要以提升纸品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为“助推器”,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要推动纸品产业在纸箱生产、印刷包装、生活用纸、特种用纸等方面进行延长和充实;同时积极发展纸品物流和产品深加工,加快规划建设大型纸品印刷包装材料批发市场和抓紧筹建造纸博物馆项目,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纸品集散交易基地;加快纸品产业基地截水专管的建设,努力实现达标排放、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大力打造绿色环保产业;要加大对纸品产业的人才引进培养,采取由镇财政定期资助一批本地大学生到造纸专业院校进行定向技术培训,学成归来后服务本地造纸企业的方式,为纸品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利用好造纸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纸品产业产、学、研一体化,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着力培养新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IT电子产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集聚发展,扶持本地一批有较强实力的铝材、钢材企业发展,提升建材业的发展空间。要借助现有的服装产业基础,加大服装设计和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培育品牌,促进做大做强。二是做大做强物流产业。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引进成熟的专业批发市场总部迁移落户,规划建设纸品专业市场、木材批发专业市场、布匹交易市场、环保建材批发市场等,带旺人流、物流、资金流,大力打造“商贸物流重镇”。三是重点繁荣第三产业。主动接受广州及市区的经济辐射,顺势而为,深挖潜力,做好配套服务,探索发展具有水乡特色的酒店业、餐饮服务业、中介服务、生态旅游、高品位娱乐服务、房地产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堆头”,优化三大产业结构。四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生态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园区内配套酒店服务和建设高尔夫球培训基地等休闲设施,吸引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群众前来旅游、休闲、度假。设立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培训农民转型从事花卉种植的技能或扶持其在花卉种植、景区配套等方面进行创业;推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三、转变发展方式要以城市升级改造为载体
  一是着力推进“三旧”改造。要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因地制宜、连片改造”的原则,加快在成熟社区中建设农民公寓,逐步推动镇中心区周边村、旧厂房、“一河两岸”沿江区等的拆迁改造,充分利用镇中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一河两岸”景观,促使其他片区转型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强镇村统筹规划,引导社会参与,对符合条件的改造项目优先提供用地保障。二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围绕“两横四纵”骨干路网规划,重点加快市级投资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协调启动沿海公路中堂段、联网1号路及四乡大桥、东太大桥建设,加快郭洲大桥前期报批手续,增加中堂对外交通出入口;加快完成下芦大桥重建,继续完善镇内路网,完成槎滘大道、马四路改造、中堂大桥底蕉利段辅道等工程建设;动工改建中东路奥林匹克中心至下芦大桥段,改善旧中心区道路环境;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交通疏导能力,形成富有特色的“水文化”城市景观。三是着力强化城市管理。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全力做好亚运安保工作;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推进国家卫生镇的创建工作;同时加强对交通环境和市场秩序的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整洁卫生的城市环境。
  四、转变发展方式要以土地集约利用为保障
  一是推进镇村用地统筹。采取镇一次性付款统筹征地或村以地作价入股、实行固定分红回报等方式,集中力量对未使用的土地进行提前办理相关用地手续,使“生地”变成“熟地”,集中资源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大型项目、优质创税型项目,实现镇村共同发展。二是优化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各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优化设计,科学选址,严格按照建设规模、类别及相关控制指标等规定提供用地。切实增强用地保障能力,既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保护耕地,又要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重点倾斜国家、省、市重点项目以及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项目的用地需求。三是以集约促节约。通过对土地的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形式,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彻底改变“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情况,发挥园区集约用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将土地出让和项目评估有机结合起来,优先考虑优质项目的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四是加强用地监管。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重点查处村(社区)未经国土部门批准,擅自将集体土地出让或出租用于非农建设行为;加大对闲置建设用地的清理整顿,对违反出让合同约定逾期不开发建设甚至长期闲置的土地,通过收取闲置费、协议收回、公开出让等方式予以处置,规范用地秩序,盘活有限的建设用地存量,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