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重庆外贸结构优化初露端倪

2010-11-2 0: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1月1日,海关总署发布消息称,重庆外贸在保持摩托车、汽车、铁矿砂、大豆等传统制造业与原材料进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IT行业与加工贸易,其外贸结构的优化已初露端倪。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0年1-9月,重庆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值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为6.1亿美元(2009年全年为4.5亿美元),同比增长82.8%;在全市外贸总值中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5.8%上升至2010年前三季度累计的7.5%,呈加速发展态势,在全市进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月份的6%上升至9月份的11.9%,自5月份以来,各月进出口值均成倍增长。
  此外,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也在提高。数据显示,其7、8、9月份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4.5%、108.6%、161.6%,呈加速增长态势;在全市进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月份的9%上升至9月份的14.2%。
  近年来,重庆致力于打造西部物流之都,成为西部地区的“准沿海”城市。为此,重庆海关开展海关区域联动,不断开辟新的通关“快车道”,推动了重庆打造西部物流之都建设力度。
  11月2日,内陆西部首个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将迎来国家正式验收。
  海关总署表示,除了重庆的物流功能优势,重庆保税港区的保税仓储功能也逐渐得到发挥。10月22日,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首批保税货物—上千瓶进口红酒,从上海转关运抵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存放在润创国际物流公司的仓库内,标志着保税港区保税仓储功能正式开始发挥。
  同时,重庆保税港区还将目光瞄向高附加值的冷链物流业,与重庆农业投资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保税港区内分期建设30万吨世界先进水平的冷储仓库,为构建西部冷储物流分拨中心奠定基础,并积极打造内陆国际商品及西部保税物流展示交易中心。
  海关总署称,到“十二五”期末,重庆保税港区将全面建成8.37平方公里的围网监控功能区及其配套产业发展区,实现保税物流货值5000亿元,出口加工值2000亿元;水港口岸吞吐量达到100万标准集装箱,空港口岸国际货邮量达到20万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