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撑起西部交通脊梁

2010-1-12 11: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通过沙漠公路,我们的运输时间能节省一大半。”从内地到新疆和田的客商常常对首次到和田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条高等级沙漠公路蜿蜒穿行。在沙漠上修公路,是人类创造的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从雪域高原到塞上江南,从天府之国到八桂大地,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处处可觅科技创新的身影。 
  镜头1 
  2000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谈到西部开发时说,西部大开发,科技要先行。要通过科技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较高技术层面上加快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加工增值。 
  交通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部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每年列支不超过两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攻关。目的在于凝聚社会科技资源,攻克长期困扰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技术难题,打破制约西部交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西部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近十年的攻关历程中,遵循部党组提出的“以实用工程为主,以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技术问题为主,以长期想解决而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主,以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为主”的指导原则,西部项目围绕西部地区9条国道主干线、8条省际公路通道、9条主要通航河流等重点工程,依托2098个公路实体工程和124个水路实体工程建设的技术需求,用近20亿元的财政拨款支持了756个项目的研究,涵盖了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运输服务、交通安全和绿色交通五大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有力支撑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西部项目总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为1∶27,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00多亿元。西部项目的实施,还有力支持了交通运输部重点工作的开展,为西部地区的交通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在创新科技成果、提升科技水平、带动科技投入、培养科技人才、锻炼科技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开启了西部交通科技的新时代。 
  镜头2 
  2007年4月20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客人——国际隧道协会(ITA)主席哈维·帕克先生。年过7旬的帕克先生足迹遍及世界无数座隧道,他说:“秦岭终南山隧道长度是世界级的工程,是国际隧道界的骄傲。我参观过世界很多国家的隧道,但对秦岭终南山隧道印象非常深刻。”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榆靖沙漠高速公路、巫山长江大桥、茅草街大桥等西部地区一系列高难度交通工程成功建设,离不开先进的交通科研技术。十年里,交通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公路建设方面,围绕长期制约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特殊地质筑路技术难题,从勘察、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了沙漠、冻土、膨胀土、岩溶、黄土、盐渍土等6大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攻克了沙漠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机理、膨胀土路堑边坡稳定、隐伏溶洞顶板变形监测、黄土浸水入渗工程特性、盐渍土四场耦合等世界性技术难题,支持了特殊地质地区1.2万公里高等级公路建设,推动了大规模国道主干线和省际通道建设向西部地区的延伸。 
  在桥梁建设方面,重点攻克了桥位勘测、适宜大跨结构设计和生态保护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大跨千米级钢桁悬索桥、钢管混凝土拱桥、高墩大跨弯坡斜桥、大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等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围绕在役桥梁安全运营方面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重点攻克了桥梁检测诊断、安全与耐久性评估、维修加固改造、剩余寿命预测与全寿命周期设计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我国桥梁养管技术水平。 
  在隧道建设方面,重点解决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防灾、运营、监控,特殊结构形式公路隧道设计计算方法、爆破控制、合理支护设计等技术难题,见证了我国特长公路隧道从不敢建到敢于建、善于建的全过程技术发展周期,使我国山岭公路隧道建造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镜头3 
  2009年12月15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小勐养至磨憨公路,路侧大片大片的原始雨林恣意地生长,仿佛从未被惊扰。旁边的田园、傣寨安静悠然,仿佛童话仙境。路边的一块块提示牌上都有一只可爱的小象,形态各异的小象时刻都在提醒注意行车安全;交通标志上的双语提示让国际大通道的意味浓厚。在村寨口,还按城市交通的方式设了太阳能红绿灯和左转等待口。为了方便农民运输路边的经济作物,经过勐腊县时特意把路基改低了1.5米,为了不破坏勐仑、勐腊、尚勇3个自然保护区,工程增加了7900万元投资架设桥梁…… 
  和西双版纳相似,丰富多样的自然物种、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和封闭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特性,造福西部,呵护西部,则是交通人的使命和责任。十年间,在西部的交通建设中,新的建设理念在一系列典型示范工程建设中不断得到体现和充实,以突破解决生态选线、植被恢复、地景融合等技术为重点,“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轻轻地进入,完美地实施,悄悄地离去”支撑了云南思小路、四川川九路等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引领了我国公路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广了机制砂、岩沥青、硅藻土、火山灰、工业废弃物等地方性材料筑路技术成果,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以废旧橡胶粉应用、路面材料再生、温拌沥青路面为代表的资源节约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善了区域环境,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行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攻关历程中,西部项目取得了30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形成了特殊地质条件下公路建设成套技术、世界级桥梁隧道建设技术、港口建设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及绿色交通技术等一大批重大技术成果,在提高工程质量、延长设施寿命、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保障交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西部交通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