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十一五”以来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

2010-11-19 14: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前,交通运输厅发布消息:今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000公里,不仅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而且国家规划高速公路河南部分也将全部建成通车。 
  好事成双。11月16日,几艘满载安钢集团信阳钢铁公司2000吨钢材的货船,从信阳驶往江苏。 
  至此,沉寂了30年的信阳淮河段正式复航,其中淮滨至三河尖段76公里航道更是达到了IV级标准,实现了我省高等级航道零突破。 
  窥斑知豹。“十一五”以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公路总量增加,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已实现总体缓解,为巩固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提升综合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投入 
   交通大省地位确立 
  过去的5年,我省交通投资力度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全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6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25%。其中高速公路1109亿元,较“十五”时期的733亿元增长51%;农村公路280亿元,较“十五”时期的209亿元增长34%;客货运场站36亿元,为“十五”时期7.1亿元的5.1倍;内河航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为“十五”时期1.6亿元的5倍。 
  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24.6万公里,公路密度将达到147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中部地区的1.8倍、东部地区的1.4倍,公路网的通达深度、通畅程度、交通条件、抗灾能力、可靠程度明显提高,“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部实现。 
  作为环保低碳的运输方式,我省内河水运建设步伐也有所加快。2005年底沙颍河周口至省界复航工程的正式通航,打通了河南通往华东乃至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水运门户,成为河南第一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紧接着,以打通淮河水系与长三角直接沟通的便捷水上通道为核心,我省开工建设了淮河、涡河(一期)航运工程。预计到2010年底,通航里程将达到1439公里。 
   以人为本 
   构建快捷运输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省持续加大客货运运输能力,加大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监管。 
  过去的5年,我省新增高速公路2300多公里,沿线服务区等服务设施同步建成;在全国率先实行全省联网收费;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网初步发挥作用,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实时、准确的路况和气象信息服务。取消收费还贷二级公路,减轻人民群众出行的经济负担。 
  预计到2010年底,我省载客汽车将达到8.3万辆、150万个客位;载货汽车达到72.6万辆、450万吨位。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00亿人公里,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4000亿吨公里。 
  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在中原城市群强力推进城际公交,开通8条城际公交线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城际客运网络已现雏形,发展经验已开始在全国推广;城乡客运实施推行公交化运营;发展“新农巴士”,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8%。 
  “十一五”期间,我省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大幅下降,连续4年实现水上交通、交通基本建设“零事故”。 
    加快推进 
  建设综合交通系统 
  “十二五”是我省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推进交通发展、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我省公路建设重点将从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转向出国、出省干线公路,调整国省道结构进行升级改造;高速公路重点放在西部通道和内联外通;农村公路重点放在“乡联县畅”。运输服务上提升运输装备水平、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交通物流现代化,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完善运输市场建设,同时强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到2015年底,全省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26万公里,五年净增1.4万公里,交通运输事业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形成“能力适应、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