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港口引领的新时代

2010-11-18 23: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值此省交通集团与台州市、我市合作签约开发台州港临海(头门)港区之际,本报推出系列文章,通过部分权威专家对头门港建设的意见、建议和有代表性的各阶层人士的看法和认识,向广大读者详细介绍头门港开发的历史背景、战略地位、优势所在及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展望我市未来沿海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大连港、天津港、烟台港、青岛港、秦皇岛港、日照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宁波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湛江港……在漫长曲折的中国海岸线上,这些熟悉的名字串起了一条滨海明珠,成为中国经济腾飞不竭的动力源泉。头门港,这个即将孵化破壳的新生大港,究竟有多少值得我们期许的地方?她的优势在哪里?她的战略地位有多重要?她能化为这串滨海明珠中的一颗吗?
    头门港因头门岛而名,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台州沿海的几何中心,临海东部东矶列岛海域。
    ——良好的建港条件。东矶列岛面积18.3平方公里,头门岛离大陆10公里。头门港为综合开发利用沿海岛屿建设的港口,地处我国南北航线与长江航线的“T”型黄金水道交汇点,深水贴岸、腹地广阔、边滩稳定、波浪较小、掩护条件良好、锚地资源丰富。头门港区距国际主航道仅13.5海里,两侧自然水深达8至12米,可供建港深水岸线总长22公里,可布置5至20万吨级泊位58个,附近海域共有4块锚地,面积16.2平方公里。根据交通部规划院的建港论证,头门岛北侧可以建设2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
    ——配套的集疏运体系。围绕头门港区,已经建成的有甬台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有台金高速公路东延线、椒江二桥、疏港公路、83省道改建,规划建设的有台金铁路、甬台温高速复线、74省道南延线、74省道东复线等项目,构筑了相对完善的港区集疏运网络。
    ——完善的城市依托。台州中心城市距离头门港20余公里,三区常住人口160万人,外来务工人员40余万人;温黄平原常住人口270万人;临海市区是台州的副中心城市,距离头门港60余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1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0万人;规划中的临港产业城距离头门港5公里,规划人口21.5万人。这些城市为港区的开发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服务支撑。
    ——较强的产业支撑。台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其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工艺礼品等9大产业,已拥有中国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中国缝制设备之都、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中国模具之乡、中国阀门之都等3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0个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块状经济。头门港区作为产业港,将重点发展带动力强、工艺先进、技术高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港口物流、医药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优特钢等临港产业和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广阔的腹地资源。头门港区经国家批准正在围垦4.33万亩,近期规划围垦5万亩。港区内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海岛5个,其中4个为无居民海岛,可实施风电等新能源开发,或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能源储备基地。临港新城将是滨海旅游基地,发展成为海岛游、生态游。规划面积0.46万亩的红脚岩渔港,是浙江省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之一。港区后方腹地包括台州及浙中城市群金华、衢州等地,2009年生产总值4409亿元,出口总额194亿美元。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头门港开发的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但光凭这些优势,头门港依然无法成长为一个在临海、台州,乃至浙江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港。只有放眼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紧扣浙江海洋战略的脉搏,在区域经济萌发的内生动力推动下,头门港才有可能登上历史的舞台,展现自己的魅力。
    台州自然资源缺乏,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资主要由外部调入,沿海港口在煤炭、矿产等能源、建筑材料物资的调入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目前,台州主要港口——海门港区、大麦屿港区吞吐量占到80%以上。台州海域有自然涨淤的特点,海门港区是一个内河港口,近年淤积日益严重,出海航道水深不足,随着台州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急需升级。头门港作为台州港的综合性中心枢纽港区,可成为海门港的延伸与强化,实现海门港从河港向海港转型升级,成为台州沿海产业带开发的桥头堡,成为保障台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浙江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着力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台州市提出“主攻沿海、创新转型”,实施“沿海开发、自主创新、城市群构建、民生优先”四大战略,推进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头门港是其核心区块和关键项目,依托其港口加腹地的组合优势,引入海洋运输这一物流因素,架设陆海通道,发展临港产业,改变原有产业发展“轻、小、散”格局,实现从分散到集中,从低端向高端发展。
    据调查,2008年,台州、金华、衢州等3个市的货运总量近5亿吨,其中水路运输只有6348万吨,陆路运输的比重达87%以上。根据测算,金华至北仑港254公里,至上海洋山港375公里,分别比到头门港多走50公里和120公里,以40英尺集装为例,单趟费用差85元和425元。因此,头门港的开发建设,可以大大减少中西部的货物运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浙南、浙西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江西、湖南等内陆物资、贸易的重要出海口,从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辐射带动内陆地区的发展。
    从整个浙江层面来看,头门港是浙江“海洋经济强省、港航强省”战略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的重要节点。2007年省党代会作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决策,2009年编制了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我省港口北强南弱,台州相对缺乏海洋设施,头门港的开发建设将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浙江打造我国重要的枢纽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有助于浙江打造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有助于浙江省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和港口开发中拓展新空间,提升发展战略,使浙江成为我国海洋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
    头门港开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它占据了“天时”与“地利”。可以说,头门港的开发建设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选择,它是现实与历史碰撞的火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