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港区500天完成5年目标 年底三码头投产

2010-11-18 23: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自2009年5月31日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以来,按照建设世界第四代港口的目标,全力打造一个以物流交割为主导的现代化港区。目前港区基础设施投入已超过100亿元,入驻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00亿元,今年年底将有3个码头具备简易投产条件,原定3-5年的开港运营目标提前实现。 
    抓住时 
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由于胶州湾内开发利用与产业集聚已达到饱和状态,面临着发展空间拓展难题。特别原油、成品油码头,铁矿石、煤炭码头,集装箱码头等混杂分布在湾内,影响了青岛港口向更高层次发展。基于此,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建设青岛港口“一湾两翼”的南翼—董家口港区的重大决策。
    董家口港区通过参与青岛港口间的分工协作,将实现胶州湾内货种的有序转移,建成以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的综合性港区,前湾港区将逐步发展成为集装箱专业港区。
    同时,为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港区规划了超大型矿石泊位和超大型油品泊位,可以满足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船和45万吨级油船靠泊,今年年底建成的国内首个超大型矿石泊位,可以吸引大宗货物在此中转,对节省矿石运费,抑制矿石价格起到积极作用。董家口港区的开发建设意味着青岛港口将形成世界第一的1.18亿吨矿石通过能力,全球领先的4000万TEU集装箱吞吐能力,全国第一的原油吞吐能力,承担起国内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的使命,增强对山东乃至全国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柱。
    由传统装卸港向现代物流港转变
    董家口港区由“一装一卸”传统的港口生产,向以保税物流功能为基础,建立大宗物资能源交易平台的方向发展,港区承载着国内外两个市场,码头仅是港区物流链中货物装卸节点,实现由传统的装卸港向现代物流港转变。
    高起点集聚现代物流产业。形成现代国际航运贸易集聚区,建设集运输、仓储、加工、分拨、信息、金融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以总投资97亿元的中石化LNG项目为代表的天然气输送平台,建成后将输送至整个华北地区,形成海陆双气源保障,发展以现代洁净能源为主导的产业链,提高洁净能源消费比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瑞士摩科瑞能源集团为代表投资的原油交易平台,拟建成东北亚最大的原油期货交割库,实现由传统石油存储向建设能源储运中心转变。以大型铁矿石、煤炭为主的大宗战略物资交易平台,通过建设大型矿石保税库,实现传统码头运作模式向现代运作模式转变。通过搭建以上三个平台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港口运作理念向建设物流为主导的新型港区理念转变。
    高标准构建物流市场体系。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港区正致力于建设以矿石、煤炭及原油为主的10平方公里保税功能区,从最低级的保税仓库建设着手,逐步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保税区,最终实现自由贸易港城的构想,构筑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同时针对我国无原油期货,国内石油企业受世界油价波动影响较大的问题,超前制定发展期货交割库战略,构筑原油期货交割市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实施。随着港区物流、商贸、信息等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港区还将建设全球最先进的电子交易平台,与港口、海关、货主、承运商等形成有机整体,提升市场运行效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将全球供货商聚集在董家口港区,形成充分竞争,使国家利益最大化,改变我国在战略物资定价方面的被动局面,最终打造“董家口指数”,抢占战略物资调控的制高点,更好地参与国家战略、服务全国经济发展。
    高水平建设绿色生态港区。在规划设计方面,将“两型”港口建设理念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到建成营运全过程做到全方位防治污染。在开发建设方面,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建立招商项目筛选制度,约定采取新技术、新能源、无污染生产。在运营生产方面,采用国外科研、设计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研究成果,探索立体防护林带、循环喷淋及辅助设施等优化组合,从源头抑制粉尘污染;对区域环境质量实施全过程检测,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制定绿色港区指标体系,建立绿色信息系统等措施,实现港区及其腹地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港区开发创造“董家口模式”
    港口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巨大,董家口港区仅防波堤、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就将达300多亿元,单靠一个部门或企业无法实现其要求。为此,青岛市委、市政府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董家口模式”。
    充分借鉴世界地主港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结合政府管理和公司运营各自优势,实施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地主港模式。
    同时,运用高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平台,扩大了港区建设投资规模。
    500天干出5年速度
    在港区开发建设500天来,港区配套道路已基本完成,疏港铁路连接线工程已通过国家规划研究方案,路基已开工建设;东西防波堤全面开工建设,西防波堤施工引堤全线贯通;航道、雷达导航等基础设施进展顺利,完成投资达百亿元;口岸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陆续启动。今年年底3个码头实现简易投产,其中包括一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实践证明,“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发模式是港区开发初期最有效的运作体制,为全国港口开发建设提供了现实经验。(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原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