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立体交通“无缝对接”

2010-11-18 15: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5年,梧州市高速公路仅有苍梧至郁南高速公路的19.4公里实现贯通;2010年10月,全市高速公路里程为225公里,打通了与南宁、广州、桂林连接的高速公路和往罗定方向的高速公路,与这些城市形成了“三小时经济圈”; 
  益湛铁路(原洛湛铁路)“十一五”期间全面加快建设,2009年9月9日通车,全面连接广东湛江及上海、武昌、洛阳等地;2008年起全面启动建设经过梧州的南宁至广州城际铁路,目前建设如火如荼,2012年建成通车; 
  梧州机场先后开通梧州-深圳、梧州-广州、重庆-梧州-珠海等航线,形成与珠三角发达地区“一小时经济圈”,与大西南地区“两小时经济圈”; 
  …… 
  细数“十一五”期间梧州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不禁让我们为之欢欣鼓舞。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区位优势,积极向中央、自治区争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打通与珠三角、长三角、大西南的铁路、公路、航空、航道的主通道。而且,梧州市不断改善连接园区、县、乡、村的交通网络,服务产业发展,方便农民出行,逐步将梧州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多方争取摆脱落后交通局面 
  “以前从广州到梧州,至少要五个小时,现在三个小时便可抵达,方便快捷。”一直关注着梧州发展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在参加今年梧州国际宝石节时说道,广梧高速公路通车前,从广州到梧州的道路是一段好一段烂,更多的还是看到道路维修,影响了通行,简直就是折磨。 
  其实,在前几年里,与陈开枝先生有着同感的还有来自南宁、桂林等地的客商,甚至土生土长的梧州市民。由于连接南宁、桂林、广州等周边城市仅有一条二级公路,出去一趟就要颠簸四小时以上,如此“花钱受罪”令不少客商、游客和市民头疼不已。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深知,梧州市必须打通连接区内南宁、桂林,区外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发达地区,必须抓住“十一五”期间加快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才能摆脱落后的交通局面。因此,我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经常往来于北京、南宁,向国家、自治区争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尽快立项、开工建设,并且根据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掀起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会战、攻坚战,确保如期建成通车。 
  连接广州的苍郁高速公路在2005年就贯通,不过由于没有与广东交通部门“完善”对接,成为一条“断头路”。“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及梧州市的领导,数十次与广东省委、省政府、交通部门洽谈对接,全面加快推进肇庆至郁南段建设,并打造一条两广地区的精品路、示范路。经过三年多时间加快建设,今年6月30日,广梧高速公路全面贯通,有效地改善了我市的交通环境,加快了我市接轨珠三角。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需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无缝对接”。梧州市根据建设梧州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自治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等战略部署,充分利用起西江、梧州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益湛铁路、南广铁路,加快贵港至梧州Ⅱ级航道整治,加快梧州赤水港作业区、李家庄码头等港口建设。先后贯通梧州至南宁、桂林、广州三条高速公路,梧州机场先后开通梧州-深圳、梧州-广州、重庆-梧州-珠海等航线,益湛铁路开通梧州-南宁,经过梧州火车站的贺州-南宁、湛江-武昌、湛江-上海南等线路列车,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日渐形成。 
    拉开公路主骨架服务城乡 
  去年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把梧州市定位为“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这是基于梧州市在“十一五”期间现代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绩,也是梧州市“十二五”期间的准确定位。其中,不得不提及的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主骨架公路网络和服务县乡发展的县乡公路建设。 
  纵览梧州市的城乡、县乡公路交通,主骨架到主城区、产业园区、商贸集散地的路网建设逐步深入推进,进一步扩大辐射地区。如梧封一级公路、梧州至信都二级公路、苍梧京南至昭平界公路、藤县潭东至太平二级公路、岑溪至罗定二级公路等路网工程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缩短了县与县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彼此的往来,有效促进产业互补合作,形成相互依存、资源互补的产业园区。 
  近两年来,随着陶瓷产业园区、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不锈钢产业园区等“五园八区”蓬勃发展,市委、市政府再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进港一级公路、苍郁高速公路路口至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二级公路改扩建一级公路、苍梧龙圩盘龙坳隧道至潭东二级公路改扩建一级公路开工,藤县津北至长洲三龙大道尾二级公路前期工作加快。目前,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进港一级公路建成通车。 
  此外,“十一五”期间,梧州市紧紧围绕着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进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农民出行,形成以交通辐射,产业带动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交通运输部门统计,自2006年以来,梧州市共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238亿元。其中,2006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8.2亿元;2009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72.37亿元,为梧州市交通历史投入之最;今年,梧州市继续借助“扩内需、促增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等机遇,下达全市交通行业固定资产66.37亿元的投资目标,使梧州市再向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目标迈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