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远不敌国际巨头,本土航企盼政策扶持

2010-11-17 21:4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最近几天,中海集团、中远集团的相关部门,都在忙着制定公司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与贸易休戚相关的航运业,也终于走出前两年的低迷,更让海运公司惊喜的是,发展包括海洋运输在内的海洋经济,已经被列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    “海洋运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和贸易的促进,毕竟中国出口货物的90%要靠海洋运输来实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告诉记者。此外,国际航运巨头占据我国远洋出口80%的市场。 
  一线的航运企业已经看到了全球经济贸易恢复和国家加快发展海洋运输所带来的商机,危机时闲置的运力逐渐恢复,新的订单也开始酝酿。 
  谨慎扩张运力 
  摆在航运企业面前的,是一个逐渐复苏的市场。 
  去年,航运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影响遭受重创,集装箱航运巨头纷纷遭遇巨亏,并且暂停了部分运力。但今年以来,中海和中远等集装箱航运巨头已经在上半年多次提价,并陆续恢复了此前闲置的运力。据统计,全球集装箱运力闲置比例已经由去年的10%以上降低到目前的2%左右,且闲置船舶基本为3000标准箱以下的船舶。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国内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59.4亿吨、18.5亿吨和1.08亿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实现20.7%的高速增长。 
  这些都给了航运公司继续添加运力的信心。 
  拥有全球第五大集装箱船队的台湾长荣海运最近就表示,在今年下半年订购20艘集装箱货运船的基础上,正就再购入10~12艘货船进行谈判。而集装箱巨头中海集团,最近也将宣布新的造船订单。 
  根据正在招股的熔盛重工(01101.HK)披露的招股书,这家国内第二大造船企业今年前9个月已经获得了造船订单84艘,同比增长18.68%;合约价值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6%。而前9个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5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0%。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071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3倍。 
  “明年公司将有8艘新船交付,其中6条14000标准箱,2条4700标准箱,这与今年只交付一条相比,运力是增加了不少。”中海集运(601866.SH)董秘叶宇芒告诉记者。 
  不过,中海集团副总裁张国发在刚刚举行的“2010年国家海运(中国)年会”期间也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航运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将持续存在。 
  “随着市场的回暖,部分公司重启造船计划,新船订单迅速增加,运力的过快扩张,将加剧航运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态势,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张国发建议船运企业应该审慎发展运力,并且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仍需政策支持 
  不过,尽管全球航运形势逐渐向好,但叶宇芒对记者表示,目前中远和中海两家航运企业在中国出口海运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8%,近80%的市场份额还在被全球数量众多的国外航运企业瓜分,“我们也希望借助‘十二五’规划对海洋运输支持的明确,能够获得国家更多优惠政策的支持。” 
  张国发也指出,目前欧美日等航运大国都对航运企业实施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优惠税制。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对航运企业实施常规税制的航运大国。航运企业在租入、租出船舶,或者承运货物取得运输收入,都需要缴纳3%~5%的营业税。“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从年初开始已经免除了国际航运的营业税,希望能够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航运企业实施优惠税制,使中国的航运企业能够与其他国家的航运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事实上,对航运企业实行优惠税制,是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就提到的提案之一,此外,李绍德还建议对海员的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以提高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今年3月召开的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运总裁李绍德建议,参照航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对航运企业实行优惠税制,并对海员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比如可以借鉴新加坡、日本、荷兰、中国香港等地的做法,对从事航海的船员实行基本工资纳税、海上津贴免税的政策,或者大幅度提高船员的税前基本扣除额标准,以提高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真虹看来,我国在航运规模上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在附加值更高的航运服务业和航运金融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英国等老牌航运发达国家。 
  “国家要求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相关的航运服务业就是我们需要加强的。”真虹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但航运话语权却还在伦敦,“我们不仅欠缺航运金融、咨询产品,还缺少航运经纪人以及航运衍生品,这些如果不能解决,在运价制定、航运中介等附加值更高的海洋运输所涉及的领域无法立足,对经济的贡献度就依然不强。” 
  真虹透露,目前他们也在制定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希望在上述软肋上不断突破,“当然,这也需要国家一些政策法规的支持,比如拓展航运保险等的税收优惠,在拓展启运港退税等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细节的完善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