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项目点燃经济新引擎——佳木斯大项目牵动工程

2010-11-14 14: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穿行在佳木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幢幢正拔地而起的厂房、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令人目不暇接。凭着大开发、大建设的火热激情,佳木斯正倾情演绎着一部“依托大项目、做大新产业、促进大发展”的连续剧…… 
  3年里,全市共开工建设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千万元以上新项目511个,其中,电机股份、益海粮油、顺达食品、沃尔德电缆等近百个项目已经投产。常发佳联、葵花药业、七彩毯业、润特科技等一大批项目亦相继启动,并超前为“十二五”精心谋划了总投资近7000亿元的产业项目388个。佳木斯正进一步凸显我省东部区域中心的优势,迅速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招大引强 助推“明珠”再续辉煌
  关键词引强。调结构,转方式,必须由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做载体、做引擎。佳木斯把激活存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切入点放在招大客商、引好项目上。
  2008年,佳木斯结合市情,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当地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全力实施“大项目牵动工程”并启动“会战长三角、挺进珠三角、集中招大商”的战略。
  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辗转京、津、沪,远赴港、澳、台,相继拜访了中粮集团、中国国旅集团、鲁能集团、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国际煤机集团、德国克拉斯公司等多个知名企业,就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农机、新材料等几十个大项目进行广泛洽谈。上半年,全市招引产业项目94个,到位资金65.4亿元,同比增长86%;实际利用外资6872万美元,同比增长145.25%,完成年度目标61%。
  去年5月,随着造纸机生产系统的正式启动,沉寂多时的原佳木斯造纸厂内外重现生机。由中国国旅贸易公司、香港ARC工业原料公司合作组建的佳木斯龙江福浆纸有限公司的成功运行,为佳木斯实现再造“纸城”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投资方重组佳纸后,即投资21亿元实施浆纸生产线改造工程,新建国际先进的污水、臭气处理等设施。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43.5万吨纸浆、15万吨系列包装纸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5.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同时,可以带动原料加工、化工、造纸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维修、物流、印刷等造纸产业链的发展。
  公司副总裁吕占文告诉记者:“我们计划在5年内继续投资达到80亿元,使企业浆纸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55亿元,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浆、纸、林一体化综合浆纸企业集团”。
  与“佳纸”一样,昔日名扬天下的糖厂、联合收等一批陷入困境的大企业,均通过引资“变身”再续辉煌。
  8月15日,投资2.2亿元的常发佳联一期项目奠基仪式在高新区农机产业园隆重举行。自6月5日江苏常发集团与佳联收获机械公司签订收购重组协议后,仅两个多月就实现了开工建设。此举,不仅解决了佳联公司发展空间有限,动力不足难题,也将加快佳木斯打造中国农机城步伐。
  佳木斯煤矿机械公司自被美国IMM国际煤机集团收购后,产值由几年前的2个亿增至现在的10个亿,产品从过去单一的采煤掘进机发展到现在能生产超千万元的巷道掘进机。佳木斯电机股份公司在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艾默生公司合作的同时,又与国内知名企业北京建龙重工集团牵手,吸收股份3.5亿元,合作开发核电站用IE级KI类高压三项异步电机等国际领先的高端产品。企业还先后收购了佳木斯市鼓风机厂等3个地方企业,为地方改革和稳定尽力。
  市委书记林秀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践证明,大项目牵动工程的实施,抓住了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使劣势变成优势。是破解佳木斯新形势下发展难题的正确选择。”
  随着新加坡丰益集团、美国ADM公司、法国达尔凯集团及中化、大唐、鲁能等31家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的引入和一批大项目的落地生根,正牵动佳木斯向产业制高点冲刺。
  放大优势 新老产业借势成“势”
  关键词借势。增实力,上水平,必须靠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创财富,增就业。佳木斯把产业项目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做大扶强优势项目,促进产业集聚上。
  “作为老工业基地,要想实现快速突破、强势崛起和持续发展,在产业的选择上,必须围绕产业、资源优势、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建立高度聚集的产业平台。”市长孙喆这样定义佳木斯的产业发展方向。
  10月13日,记者在高新区农机产业园常发佳联项目施工现场看到,主厂房基础已完成,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结构吊装。副总经理胡国岩告诉记者:“11月底前主厂房暖封闭,预计明年6月投产。将形成年产1万台轮式拖拉机、5000台联合收割机和3000台插秧机的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
  与常发佳联项目一样,在农机产业园内,龙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催芽器、1万台筑埂机及其农机配套项目;华宇烘干清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加工1万座新型储粮仓项目;恒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橡胶制品等首批12个入园项目也正在紧张施工。初步形成了重点项目带动,相关企业紧密跟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喜人景象。
  农机产业集聚发展的景象,正是佳木斯放大优势,加大递延产业和递延产品开发和建设力度的缩影。
  时下,投资2.9亿元的核用电机、投资4.7亿元的日熔600吨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投资2.6亿元的100万吨粮食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1000万条高级超柔毛毯、20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4亿粒五加生化胶囊等项目也快速推进;投资10亿元的国际现代农机农资物流科技园、投资9亿元的华能黑龙江风电二期等项目陆续签约。
  特别是总投资500亿元的中广核4×100万千瓦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省政府已与中广核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建设黑龙江能源项目框架协议暨共同推进中广核佳木斯核电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正陆续展开。
  目前,佳木斯特种电机生产能力已达800万千瓦,掘进机6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3500台,超高压电缆7000公里。2009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4亿元,今年可超过60亿元。全市已形成风电装机8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这些具有较大规模的优势项目的膨胀发展,正带动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借梯登高”,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良性互动。
  去年,以电机、煤机、收割机、拖拉机、电缆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实现的利税占全市工业利税的60%。同时“四机一缆”带动区域内80户配套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产值达7个亿。益海粮油、南京雨润、九阳大豆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崛起,使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水稻、小麦、大豆、生猪、蔬菜加工与储藏等14个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农业加工企业已迅速扩大到900多户。 2009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今年可实现95亿元。
  市工信委主任郝奎霖认为:“通过做大扶强优势产业和引进建设一批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吸引了相关配套产业跟进,使我们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带动了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超前谋划 未来发展动力十足
  关键词持续。增后劲,可持续,必须靠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动力,来接续。佳木斯把实现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放在超前谋划上。
  副市长孙伟经告诉记者,大项目牵动工程的实施和产业项目的持续推进,使我市产业项目建设几年来取得的成效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
  一组数字见证着佳木斯产业项目建设的成果和执着。
  三年来,全市共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511项,项目总投资520.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1.4亿元。今年1~9月,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273个,比上年增加61个,完成投资131.1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个,比上年增加3个。
  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已由2007年的81.0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70.9亿元,实现翻番。今年1~9月,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0.37亿元,同比增长42.4%,预计全年可完成投资240亿元,达到2007年的三倍。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5.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5亿元,增长1.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21.4亿元,增加到2009年46.9亿元,增长1.2倍。
  在日前召开的工业跨越发展工程新闻发布会上,郝奎霖高兴的向大家宣布:全市工业战线围绕工业经济三年翻番目标,通过实施骨干企业翻番、产业项目拉动等战略,截至10月31日,全市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9.2亿元,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翻番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能否提前做好“十二五”期间的项目谋划储备,事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足够动力。
  “结合省委制定的全省‘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力启动了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符合我市今后五年重点发展建设的重大项目”。市发改委主任孙希平还向记者详叙了佳木斯“十二五”蓝图,就是“围绕七个方向,立足五个优势,实现三个目标”。
  ——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市委市政府“两区两带一城”建设规划,国内外市场需求导向、特色、优势资源,重点产业延伸链条和配套服务,重点支柱产业技术创新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新成果以及高新技术、专利技术转化。
  ——现有企业优势、农业优势、中心城市优势、新能源优势和对俄区位优势。重点依托煤机、电机、约翰·迪尔、沃尔德、益海粮油、东兴煤化工、北方水泥公司等优势企业,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加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继续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建设高端服务中心;加快开发风电资源,尽快形成100万千瓦风电装机能力,打造风能之都并积极开发核电、生物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对俄大通道。
  ——实现“一产做绿做深、二产做大做长,三产做高做优”的产业发展目标。围绕100万吨水稻、100万吨玉米、100万吨大豆、400万头生猪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能目标,全力培育出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粮油、乳品、肉制品、果蔬、特色资源的深加工等行业;做大扶强现有工业企业,延长产业和产品链条,促进产业集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化工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现代物流和旅游业,以及星级酒店、大型连锁超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等项目,打造东部地区高端服务中心。
  市里专门成立了项目谋划编制领导小组,并与省食品、轻工、石化、机械、建材、冶金、医药等行业协会进行对接,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借“外脑”做好项目谋划和开发工作。
  孙希平告诉记者,全市已谋划一、二、三产项目388项,总投资近7000亿元。其优良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发展实效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充分体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