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或加速结构调整措施出台

2010-11-11 1: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事件回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PMI指数)为60.5%。数据显示,非制造业PMI在过去的7、8、9月份分别为60.1%、60.1%、61.7%,加上此番10月份的60.5%,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60%以上。与之相匹配的,是2010年9月CPI增幅创下3.6%的年内高点,而对于10月份CPI的预测,相当多的研究机构认为很可能会高于9月数据。
   
  事件评述:
   
  若说是当前,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让人追忆2007年,首选的就应该是涨价了。与2007年不同的是,这一轮的CPI上涨,虽然幅度远不如从前,但影响和带给居民的感受却远较2007年大。
  2007年的一波价格上涨,猪肉、食用油、玉米、小麦、石油等均是轮番上阵,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楼市和股市也双双红霞漫天。所以虽然当时的CPI高企程度较2010年为甚,但大多数的居民却在股市与楼市的双重利好以及期货等市场的助推下弥补了通胀带来的损失,甚至多多少少赚了一笔。泡沫可以掩盖许多问题,可惜不能长远。
  如今这轮通胀,尽管月度增幅只在3%左右,远不如2007年和2008年,但其实际带来的价格上涨却更关系到居民生活。从粮到棉,从肉到菜,从水果到奶制品,从汽油到房子,从黄金到白银。可以说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上涨之列。与之对应的,则是2008年的危机余波以及随后的救市措施带来的其他影响,国际市场又颇不太平,远没有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般的预期乐观,再加上煤气水电等价格较为集中地出现了上调或上调预期,此消彼涨之下,也难怪时有批评之声。
  然而价格的上涨,也未尝完全都是坏事情。从基础的角度来说,这一轮的价格上涨确实有资金泛滥的原因,但其中也有对多年来资源与原材料低价供应的一种纠正。近年来化肥、农药及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而与之直接对应的粮棉价格却一直被严格控制。这种情况虽然保证了我国的粮食供应,但却进一步形成了种粮养猪无利可图的印象。本次价格上扬,或有游资热钱插手其中,但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与确保农业地位来说却有一定帮助,对于回补农业也有贡献。涨价带来的阵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是对此前价格的一种回补。毕竟,欠了别人的钱,迟早是要还的。这一点,从广交会自主产品和农产品成交价格的攀升可以看出。
  另一方面,价格上涨也为结构调整措施的出台起到了加速的作用。人们常说,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修改一下,变作当价格普遍上扬时,才知道哪里最应该被修正。若不是今年以来,天价地王的频繁出现以及房地产价格的持续火热行情,中央不可能出台如此密集严厉的专项调控措施,也不可能如此坚定地贯彻下去。若不是资源类及农产品价格的轮番上扬,国家不可能出人意料地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性措施。这种手段虽然严厉且影响广泛,但却能够为未来的数年争得持续发展的局面。
  只是我们眼下里,正身处于调控期间,难免就要承受各项措施所带来的影响,这也算是,成长的代价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