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岛塑造“1小时经济圈” 拥湾快捷交通网已经呈现

2010-11-10 13: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5年,大青岛塑造“1小时经济圈”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海陆空并进,青岛居民出行交通耗时大幅度缩短,拥湾快捷交通网已经呈现 。 
  开篇的话 5年,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5年,我们身边的这座城市时时进行着引人瞩目的成长;5年,“十一五”取得前所未有成绩的大青岛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上,迎接更加 
  辉煌的明天。站在2010年的岁尾,回顾青岛在“十一五”取得的傲人成果,青岛早报将报道的视角转向市民完全能感受的生活变化,悉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给居民的实惠和惊喜:高速公路多了,生活脚步快了;身上的腰包鼓了,青岛市民在许多方面已与世界同步消费,小汽车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不再是代表身份的象征;保障房越盖越多,为更多中低收入者圆了新居梦;医保保障覆盖更广保障更细,市民的日子过得更踏实…… 
  “十一五”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改变?青岛早报大型系列报道,将把“十一五”辉煌成果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核心提示 
  站在2010年的秋天,盘点2006年以来大青岛 “十一五”交通规划建设成绩,“硕果累累”成了最恰如其分的词汇。 
  5年来,海岸边玉带起舞,青岛滨海公路让昔日隔山而望的田横、鳌山、仰口等区域,一下子站在了市区面前。 
  5年来,大地上路网编制,青岛区域的高速公路将各郊区市一一串起,曾经开车需要走上两个小时的路程,如今1小时直达。 
  5年来,胶州湾海上海下筑路架桥机械往来穿梭,千百年来 “青黄”不接的困境即将随着“桥隧”贯通走进历史…… 
  “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成果,体现在居民生活中,就是大幅度缩短了居民出行交通耗时。在视时间如生命的时代,今天我们不妨参照出行耗时缩短的轨迹,感受一番5年来我市交通建设带给市民出行生活的便利。 
  一桥飞架东西通道 
  目前海湾大桥主体贯通只剩下不到1公里 
  2007年,“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被市委、市政府正式确立为城市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确立,如果可以看做是青岛城市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发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话,那么海底隧道和海湾大桥也可以看成影响青岛百年城市交通的最重大项目之一,2010年4月,海底隧道全线贯通,今年年底,海湾大桥主体贯通,青岛、黄岛、红岛快速交通连成一体,市区实现了大青岛规划版图。 
  大桥建成后,青岛至黄岛将缩短路程近30公里,按设计时速计算,可节省时间20分钟,大大缓解青岛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联系,扩大青岛市城市骨架,缩小青岛、红岛、黄岛的时空距离。 
  海湾大桥从1993年进行规划研究,至2006年12月开工,工程投资建设贯穿“十一五”,如今已经进入了通车的倒计时。整个大桥下部结构已基本完成,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线贯通,2011年上半年通车。 
  经过四年多的施工,目前海湾大桥主体贯通只剩下不到1公里的距离。站在胶州湾畔望去,一座气势磅礴、壮丽雄伟的现代化标志性桥梁如长虹卧波屹立在美丽的胶州湾海面之上。 
  蛟龙入海鬼斧神工 
  “海底隧道”贯通后半小时渡海变成6分钟直行 
  在“十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相继迎来两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2005年6月30日,青岛海湾大桥在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后顺利开工建设;2006年1月13日,青黄海底隧道最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并于当年破土动工。至此,全市人民多年企盼的“桥隧连青黄,两岸变通途”的瑰丽图景在“十一五”期间,逐渐由蓝图变为现实。 
   2006年12月27日,胶州湾海底隧道在薛家岛端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4月28日实现海底隧道全线贯通。当分别在两端的施工队伍海底之下实现握手的那一刻,“青黄不接”彻底成为了历史。 
  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长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全长7.8公里,其中海底段隧道长约3.95公里,共包括两条主隧和一条服务隧道,项目总投资32.98亿元。依照推进计划,隧道的机电设备安装、道路及附属工程将于明年一季度完成,明年上半年可实现竣工通车。项目通车之后将使得青岛至黄岛目前由高速公路通行的一个半小时、轮渡通行的半个多小时缩短到6分钟。 
   海底隧道的建成通车,改变的不仅是青黄不接的交通困局,还影响到众多城区青岛人生活观念,在青岛工作、黄岛居住或者黄岛工作、青岛居住,成了不少人已经开始的生活规划。 
  22年地铁梦圆 
  目前地铁一期3号线全线开工 
  东西快速三期明年与海底隧道同时通车,青岛海湾大桥青岛段接线工程也已经开始桥面架设,重庆路高架在今年也将启动沿线拆迁……在青岛 “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市区按照十一五期间确定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加快编制市区 “三纵四横”快速路网。“三纵”为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及其延长线,重庆路快速路,青银高速公路市区段;“四横”为东西快速路、杭州支路一鞍山路快速路、海湾大桥青岛端接线、仙山路快速路。 
   东西快速路一期、二期已经先后于2002年和2003年完工通车,杭州支路一鞍山路快速路也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即2006年12月通车。今年10月1日,环湾大道通车,这样经过 “十一五”市区快速交通网建设,“三纵四横”路网初步呈现。 
  建设城市地铁,是青岛市民憧憬了22年的夙愿与梦想。“十一五”期间青岛轨道交通从规划变成现实。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青岛市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对青岛的轨道交通建设时机以及建设安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008年9月,《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建设规划》。 
  期间,2009年6月,青岛地铁一期3号线试验段项目动工。目前,地铁一期3号线进入全线开工阶段。青岛地铁一期工程自青岛火车站至青岛火车北站,全长24.9公里,全部为地下段,共设22个站点,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一座和控制中心一座,总投资约130亿元,建设年限为2010年至2014年。 大道把后海变“前海” 拥湾路网的通车让市民环湾实现自由行 
  注视环湾区域,胶州湾底部有连接红岛、黄岛的跨海大桥,胶州湾湾口,则是从团岛到薛家岛的海底隧道。作为青岛环湾交通网络的骨干支撑。除了一桥一隧,“十一五”期间,我市路网建设还有多个项目投资直接服务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其中包括刚刚通车的环湾大道和第二条环湾公路等一批拥湾路网项目。 
  打造智能化环湾大道 
  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战略规划是将环湾核心圈层打造成“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和“经济岸线”。实现这一规划目标,青岛市民在胶州湾东岸看到了一条智能化、生态化的环湾大道。今年10月1日正式通车的环湾大道,前身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环胶州湾高速市区段拓宽改造工程于2008年12月17日开工,历时近两年。专家分析,我市在胶州湾启动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建设,目的就是加强环胶州湾各区市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各区市协同发展的大青岛城市框架,而环湾大道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双向八车道的高标准设计,奠定了它在青岛桥隧时代的交通“骨架”作用。环湾大道是按照现在香港路标准建设的市政大道,根据环弯保护的发展前景,环湾大道沿线城区也会像前海一线繁华。通过环湾大道、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地铁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青岛市完备快捷的城市交通网络正悄然发生变化,水域、陆域、空域协同发展的立体交通形象逐步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拥湾路网呈现眼前 
  在环湾大道实现通车的同时,拥湾路网的其他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记者从市公路局获悉,“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以及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启动、新客站建设等重点配套项目的实施,对我市公路路网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加快现代化国际城市交通框架建设,我市总投资约30.6亿元进行拥湾公路建设,从2009年4月开工,总体工期至2012年,将为青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青岛市拥湾公路建设项目有:双高公路(双埠至高新区)、双积公路 (高新区至红石崖段)、红岛连接线 (正阳路至双高路段)工程、红岛连接线(双高路至跨海大桥连接线段)、河东路东延长线、鳌东路改建工程、三条路面(创业大道、科技大道及河东路路面)工程。总里程达63.3公里(中特大桥3座)。其中,三条路面(创业大道、科技大道及河东路路面)工程、鳌东路改建工程、红岛连接线(正阳路至双高路段)工程已完工,其他在建项目正稳步推进。 
  滨海公路成“黄金大道” 
  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三横三纵一环”公路主干线 
  “ 十一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对公路行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以构筑市域“1小时经济圈”、半岛城市群“3小时经济圈”为目标,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三横三纵一环”公路主干线体系(三横:潍莱高速、济青-青威高速、青莱高速。三纵:同三高速、青平高速、青岛-龙口高速。一环:环胶州湾高速),调整完善我市干线公路网布局,继续加大农村公路的投入,全面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工程。 
  记者从市公路局了解到,5年来通过全市各级公路的不断建设升级,全市交通已经实现“1小时经济圈”。其中,重点公路项目的竣工通车对青岛市实现“一小时通达”起到关键性作用。 滨海公路全线贯通 青岛黄金海岸“一线牵”,从2006年到2010年期间,青岛滨海公路先是2006年11月北段贯通,后是2009年12月南段通车,加上青岛海底隧道年底前也将贯通。从即墨丰城到胶南泊里一条集交通、经济、旅游、景观于一体的重要干道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青岛城市轴向发展主线,滨海公路的全线贯通,不仅带来沿线居民出行的便利,更带来滚滚财源,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大道”。 
  青威路程缩短1小时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高速公路连接起四面八方,为人员交流和物资往来提供了直接而迅速的通道,是一个地区、尤其是一座城市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十一五”以来,青岛继续实施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有青莱高速青岛段、荣乌高速支线青岛段、荣乌高速青岛段和即平高速四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05-2007年3年建成高速公路达188公里,形成青岛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第二个高峰,这是前所未有的! 
   2007年底,随着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00公里,青岛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也突破700公里!不仅继续占据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分之一强,在全国所有各大城市中(含直辖市)仅次于重庆位列第二;并且,按国土面积计算,青岛7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已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的水平。目前,青岛市区与所属区县已经全部实现高速连接,“1小时经济圈”全面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青岛城市的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青岛高速路网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全市一小时经济生活圈,也是半岛地区实现“三小时经济圈”必不可少的交通条件,比如2007年12月,荣乌支线青岛段正式通车,此后市民从青岛去威海只需2.5个小时到达,比此前节约1个多小时。 
  数字“十一五” 
  我市“十一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除了对交通路网和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明确具体发展目标外,还就机场、港口、铁路等领域明确行业发展目标。 
  机场:巩固流亭机场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地位,增开远程国际航线,发展成为国内门户枢纽机场。到201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达到96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达到16万吨,年飞机起降架次为10万架次。 
  铁路:增加铁路密度,进一步提高胶济铁路客运竞争能力、货运输送能力。建成铁路货运枢纽,增强对大宗散货、集装箱的集疏运能力,提高集装箱铁路运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到2010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8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达到12亿人公里,货运发送量3754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59亿吨公里。铁路里程达到420公里,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9公里。 
   港口:进一步加快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加快“港区联动”发展,争取国家批准设立保税港区;基本形成以前湾港区为主体、环胶州湾港口群为中心,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为南北两翼的港口布局;加强与烟台港、日照港的联系合作,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到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270万标准箱;实现港口吞吐量达到3.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万标准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