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畅通西部发展“末梢神经”

2010-1-11 11:5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几场大雪过后,气温已下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生态移民安置项目区内却是一片红火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往大货车上搬运蔬菜。回族老人马汉云说:“雪后这十天,家里种植的马铃薯、萝卜和温室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黄瓜,可卖出了好价钱。汽车到家门口来拉,比往年多卖了1000多块钱。这都是公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昔日,西部、尤其是西部的农村,往往与“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如今,经过十年大开发,千千万万个西部乡村的命运,已跟同心县一样,因路而改变。 
  路通了,水缸和毛驴成了闲置品地处祁连山下、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属农牧区,曾经缺桥少路、交通闭塞。该州的门源县麻莲乡白崖沟村只有100多户人家,4个自然村分散在“三沟一滩”的山坡上。过去,通往乡里的羊肠小道崎岖难行,自然村之间通行也不易。到了下雨天,满山满坡的烂泥,别说出门,就连吃水都成问题。因此,这里户户养毛驴,家家备水缸。吃的、用的、烧的,都要靠毛驴来驮运;一旦要变天,马上储备水。 
  2004年,村子到乡里的6公里砂石路打通了。2005年,交通部门补助资金100多万元,在3条沟上修建了涵洞,硬化了连接自然村的村道,还出资为每户打了一眼井。如今,村民家里的大水缸有的闲置,有的盛粮食,毛驴也没了用武之地。 
  农村公路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国家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后,针对西部农村公路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2003年,原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2004年,提出加强对国家商品粮基地、革命圣地及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区等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启动农村渡口改造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工程。2005年年初,国务院通过《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西部地区通县公路、县际及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开始实施,西部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从2009年开始,交通运输部对西部“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的补助标准,由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了每公里20万元。 
  截至2008年年底,西部地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0.79万公里(包括村道),是1999年的3.2倍。西部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98.3%、81.2%,乡镇、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77.5%、35.0%。 
  车通了,1元钱就能到县城 
  “自从咱村通了客运班车后,村民们出行十分便利。花上1元钱,20多分钟就可以到12公里外的县城了。”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镇新石村乌鸭坝农村客运候车亭,果农董长新乐呵呵地说,“我在县城新兴菜市口卖水果,一天去3次,每天能赚300多元钱呢!” 
  在群山连绵的陕西省勉县,乡镇和建制村通车率分别达100%和90%,越来越多的招呼站让村民候车时再不用忍受风吹雨打。在不少乡镇的农村客运站里,电视、书报架、饮水机、舒适的座椅等设备也早已不是稀罕物。 
  截至2008年年底,西部地区拥有农村客运车辆12.9万辆,开行线路2.6万条,日发班次31.6万班,年运送旅客约18亿人次,较十年前分别增长60%、61%、166%和100%。西部地区农村客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乡镇通客车率达94%,建制村通客车率达72%。车辆档次稳步提升,由过去的以普通客车为主逐步发展为以中高档客车为主;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客运站达1.4万个,其中西藏农村客运站从无到有,实现了重大突破。 
  村民富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公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这是西部广大农民的切身感受。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的瓜州、玉门花海镇盛产蜜瓜和敦煌李广杏,未通公路前,由于运输费用相当高,甚至根本无法外运,当地的销售价格比外地市场价格便宜一半多,百姓丰收不增收。通了农村公路后,水果及时外运,卖上了好价钱,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公路修通前翻了两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上,温宿大峡谷、库车大峡谷、天山神木园、克孜尔千佛洞闻名中外。这里曾经没有一条沥青(水泥)路。近几年,阿克苏农村公路飞速发展,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沙雅县努尔巴克乡农民吐尼亚孜开起了“农家乐”,还上了《阿克苏日报》。当地乡政府依托胡杨林等资源建设旅游区,一年增收30多万元。沙雅至塔南公路开通后,坐车30多分钟就能到塔里木河边,县里的农民就搞起了塔里木河风情游,生意红红火火。 
  农村公路建设还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外来投资提供的就业机会,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观念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和谐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那坝村地处大山深处,村民舒廷健兴致勃勃地讲起自己年轻时跟朋友走一天山路去县城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哪儿像现在,乡里有了文化站不说,坐中巴花一个小时去县里看个大片也很方便。” 
  整洁通畅的农村公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也拉近了城乡生活方式的距离。不少村子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组织开展了改水、改电、改房、改厕、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生活习惯和乡村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村公路成了建设“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切入点。 
  农村交通条件好了,儿童辍学率低了,到城市医院就医近了,城乡差距缩小了,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此外,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推行民主管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促进了农村的平安、稳定、和谐。如今,西部的农村公路,已不仅仅是希望路、致富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路、和谐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