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真实油耗进行到底

2010-1-10 15:3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枭冬
    2010年1月1日,工信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近6000款汽车的真实油耗情况,并在第一时间获得广大车主的积极 “反馈”——仅在极短时间内,工信部网站便因点击量过大,迫使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的查询系统处在无法正常运转的状态。
    这并非一件坏事。因为这足以检验一项利民措施的推出,群众是否真心的支持和拥护。此次停止运转的查询系统其实是对工信部此项工作的最佳褒奖,也表达了广大车主 “将真实油耗公示工作进行到底”的愿望。
    不过,就在一片赞许之声背后,笔者却也有过几许疑虑。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公告”发布之后,是否能在施行过程中如鱼得水、一马平川呢?有些人的答案或许是 “不会的”。
    不少人认为,此次公示的实际油耗尽管在消费者之中得到好评,且被认为与消费者的真实使用情况相差无几。但要彻底将实际油耗的公示工作作得圆满,日后还有很多工作必须要做。
    比如对检查油耗的 “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不能松懈。因为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发布的所有数据都是由生产企业提供,后经第三方机构按统一的检测方法检测、并经工信部指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的燃料消耗量数据。
    可问题恰恰也可能出在此处。上述提到的第三方机构以及工信部制定的检测机构,二者并不能实现自我监管,而要在各种利益冲击下保持 “廉洁”本色,一日两日容易,一年两年或者更长时间呢?
    对此,有人还加以例证。记得两年前,曾经一度成为业界权威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遭遇了信任危机。C-NCAP之所以 “晚节不保”,便是因为其在测试过程中,曾选用的是厂家提供的高配车型,并不具备该车型性能的普遍代表性。
    故而,对第三方机构和工信部指定的检测机构的监管,并须尽早跟进。而据了解,C-NCAP的“当家人”同时恰恰也是此次工信部指定的检测机构之一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同时,市场上依旧还有部分地区的少量品牌没有按照要求张贴 “油耗标识”。厂家如此滞后的表现多少显得有些心虚,也透出有关部门对厂家公示油耗这项工作的 “心不在焉”。
    而且,在此次油耗公示的过程中,汽车厂商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标示、张贴,未按规定要求报 《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或标示内容与备案内容不符,其被处理的措施与强度很不明确,就存在不少隐患。
    所以,我们必须留意的是,厂家忽视过低的违规代价,再度 “巧打”真实油耗的主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