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回眸2009 高速公路步入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时期

2010-1-10 12: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9年,山西高速公路重点工程建设步入了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全省开工在建高速公路已达到26条(段)、建设里程2000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开创了4个历史之最——新开工项目历史最多,项目投资历史最大,施工规模历史最大,项目进展历史最快。 
  “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工建设26个高速公路项目,这与我们在投资、建设体制方面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段建国如是说。 
  为了发挥地方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大胆实行改革创新,一改高速公路由省交通运输厅一家投资建设运营的体制,在充分借鉴外省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试行了地方筹资建设、省市共筹资本金和地方政府组织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筹资并监管等多种建设模式,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由政府、行业和社会共同建设交通、发展交通的新格局,加快了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据了解,在建的26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实行新体制建设的达到了13条,占一半之多。 
  在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中,最让人欣慰和激动的是金融创新的成功。 
  按照计划,2009年—201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40个,概算投资约2000亿元,这就需要大概600亿元的资本金。“更要命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又不得不接受燃油税改革和撤销二级路收费站的现实。”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财务处负责人对记者说,仅此两项,山西省公路建设每年就损失近100亿元。这对于钱少项目多的高速公路建设现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如此艰难的现状,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不等不靠,运筹帷幄,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多渠道筹集和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资金。 
  通过与银行系统协商沟通,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在金融创新方面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五大银行形成了总额达1750亿元的框架协议,其中开行500亿元,工行350亿元,农行、中行和交行各300亿元。第二步,盘活现有高速公路资本,利用现有高速公路通行费结余收入的未来收益,向银行融资,实行资本金与项目贷款捆绑上马,使一大批项目建设资金得以落实。第三步,去年8月5日,山西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成功发行总额为2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债券。据了解,这是山西省交通企业首次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的债券融资,募集资金用来投资建设高平至新乡公路高平至陵川段公路的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记者了解到,通过争取国家交通运输部投资、采用BOT方式、发行企业债券、金融创新等多种方式运作,山西省两年开工3000公里高速公路所需资金,已经基本落实。 
  据了解,目前在建的26条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达到3000公里,2013年将达到5000公里。到2015年,“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 
  届时,山西省将实现太原到各省辖市3小时通达、相邻省辖市之间两小时通达、所有县(市、区)在半小时内上高速的目标;30条出省通道将使地处内陆的山西北出长城、南越黄河、东连京冀、西达秦蜀,与全国各地高速公路通达串联,再无阻滞。与此同时,新增加的16800公里的一、二级国省干线公路和4.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将保证山西省内好路率达到99%,而且,全省70%的县道、乡道实现沥青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客车也实现全覆盖。 
  有分析数据表明,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可为社会提供约1800个直接就业机会、2100个间接就业机会;平均每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直接形成约1000吨钢材、9000吨水泥、800吨沥青的消费需求。照此计算,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完成的1200亿元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为社会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220多万个;全省在建的2000公里高速全部建成后,可累计直接消费钢材、水泥、沥青分别约为200万吨、1800万吨、240万吨。仅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一项,就可带动全省GDP增加约500多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山西省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力量,将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