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超级大堵车” 解读背后深层次原因

2010-10-9 23: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连接首都北京与内蒙古、西北地区的京藏高速公路,近日接连发生严重拥堵并引起国际关注,该公路前日再排出长达120公里的车龙,有司机戏称该路段已变成“龟速公路”,他们在车龙内两个昼夜竟只能前进40米。
  自今年3月份以来,京藏高速公路频繁发生堵车现象,从上月14日开始,前往北京方向更曾出现持续多日的大堵车。前日在内蒙古境内再次见到长达120公里的车龙。
  【香港《星岛日报》9月4日报道】短暂通畅数天后,京藏高速公路近日再现“史上最严重塞车”,上万辆货车堵在内蒙古、河北前往北京的路段,长度达120公里,持续堵车令京藏高速公路变成了“大停车场”。
  该路段上个月中旬出现的大堵车曾持续10多天,长长的车龙从北京蜿蜒至百公里外的内蒙古,情况最严重时,车行一天不到一公里,其“壮观”景象吸引外国传媒纷纷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月2日文章】题:交通大堵塞致使中国运煤通道陷入混乱
  中国疾驰的经济今天将北方的一条高速公路变成了120公里长的停车场。大约一万多辆卡车拥堵在京藏高速上,这是一条从内蒙古向北京运送电煤的通道。
  人们将道路拥堵归咎于时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和道路维修。上月初,有关部门开始整修道路表面,由于超载卡车不断从这里通过,道路表面已经坑坑洼洼。最新的交通堵塞始于周二新的交通规定开始执行的时候。
  几乎所有被堵车辆都是卡车,它们只允许在夜里进入北京市,而普通客车不在这个限行规定之列。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今年将超过9%,中国对电煤的需求也变得永无止境,电力是维持工厂和各行各业运转的基础。
  中国正努力建造公路和铁路以满足日益富裕起来的国人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私家车、出门旅行和购买高档电器——从平板彩电到空调,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仍没有赶上需求的扩大。因此,中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的交通堵塞。
  北京西北部再次发生大堵车使得国家媒体开始质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们要求官员道歉,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堵车现象。国家媒体开始质疑是道路设计不合理,还是通行车辆太多造成的。
  本周的大堵车发生在110国道及京藏高速从内蒙古去往北京的方向。堵车队伍中大多是运煤的卡车。这些卡车将煤从内蒙古运到首都北京和沿海地区。大堵车将这段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
  有报道称,大堵车已从昨天开始有所好转,警方和高速公路工作人员采取了应急行动,从而缓解了拥堵。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日发表声明说,造成大堵车的原因之一是河北省实施的交通限行。
  【香港《经济日报》9月4日报道】京藏高速公路上月超过10天的大堵车,已成为国际新闻;想不到开通数天,长达120公里的车龙再度出现。内地舆论认为,堵车主因在于交通建设落后、各地利益难以协调,所以京藏高速堵车短期难以解决。
  接连的大堵车,表面看来是因为110国道修路所致,但专家指出,堵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车多路少造成的。内蒙古作为内地重要的煤炭输出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运煤车辆流向内蒙古,车流量短时间内剧增,现有的道路已经无法承受。
  据了解,内蒙古境内车流浪最大时达7万辆,而内蒙古道路2033年前可承载的车流量为2.5万辆至5万辆,目前已提前23年超过预计的最高线。即使这样拥堵,一些运输煤炭的货车依然不愿意分流绕行,而症结就在于绕行车辆将要经过山西。一位专家说:“山西的煤炭在出省时公路可以收取煤检费,如果这些运输车绕行山西,也需要交煤检费,这将极大地增加运输成本。”
  此外,拉煤车超载也是道路拥堵的原因,司机反映货运价格太低,再加上一路上的过路费,如果不超载就没有利润。而一路上每个地区都有治理超载的站点,每到一个站点都要进行称重、卸载,面对如此大量的大货车,必然造成了拥堵。
  【美联社北京9月3日电】成千上万辆运煤卡车和其他车辆今天堵在北京通往西藏的高速公路上。自一条与其平行的公路今年夏天开始大修以来,京藏高速公路就遭遇了一系列可怕的堵车事件。
  京藏高速公路一直存在堵车现象,今年8月中旬,拥堵情况加剧,部分原因是附近的北京通往新疆的高速公路正在进行道路建设,而且西北地区的一些煤矿也开始投入生产。
  从内蒙古等地拉煤运往沿海地区的卡车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因素。中国大多数发电厂都是燃煤电厂,而煤炭对于繁荣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京藏高速大堵车,目前各方反映最集中的原因是:110国道大修、分段治超以及道路通行费居高不下导致的超载恶性循环。内地舆论普遍认为,京藏高速大堵车集中反映了当下政府服务职能的低效。
  舆论指出,这些年来,内蒙古进入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仍然只有一条京藏高速。而纵观全国的交通图,与沿海地区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网相比,内蒙古、山西这两个产煤地区的高速公路则是“脉络分明“。
  如何从宏观方面认清区域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统筹各方利益,打破物流瓶颈,是此次京藏高速大堵车暴露出来的最直接,也是最尖锐的问题。
  【《香港商报》9月3日报道】在分析如何化解中国大堵车时,美国一位交通专家称,一味地建设新路也难以通堵,唯有综合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浮动收取道路交通费、及时告知司机规避拥堵路段,才是可行之道。
  著有2008年畅销书《开车经济学: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的范德比尔特注意到,被堵在京藏高速的一位卡车司机称:大家都只能跑京藏高速,因为其他高速收费太贵。他认为这是症结所在,一件稀有商品若定价过低,人们就会为了省钱而不惜花费时间。
  他建议,官方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方式,如依靠智能交通系统,一旦发现车流量缓慢就设定新限速,以避免严重交通“冲击波”,依靠媒体通知司机选择其他路线、规避拥堵道路,同时按照现行道路占有率进行即时定价收费等更具持续性、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