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2010-10-9 20: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初步从理念变为方向、变为行动,在各行各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与东南部发达地区相比,与当前经济发展中不断扩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相比,西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部贫困地区要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示范区、专业基地、开发区、产业链条、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立健全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服务业为补充的覆盖全社会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以改造提升矿产业为关键,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矿产业是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矿产业,既是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要积极依托丰富的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矿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建材为主的矿产业真正培育成为辐射和带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是加速推进矿权整合。着眼于推进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支持当地龙头企业以协议转让及控股方式牵头整合、开发矿产资源,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在资源勘探、矿产品精深加工、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着眼于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资源利用水平,依托当地重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矿产业中下游加工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突出抓好浮选、冶炼、深加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不断拉长主导产业链条。三是加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着眼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组合,全力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开发区建设,优化项目布局和产业衔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努力把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建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四是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着眼于节能减排,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应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

  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途径,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但特殊的立地条件和资源禀赋,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构建循环农业体系最重要的途径和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构建主导产业优势鲜明、独一性产业形成强势、区域性产业互为补充、地方性特色产品尽显特色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科学编制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邀请有资质的规划机构,精心编制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分产业专项规划,对本区域内特色农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科学界定各类特色农业适生区,优化发展布局,做到产业适生区的合理覆盖,科学合理有序地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二是集中突破优势主导产业。立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严重不足,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乏力,特色农业投入较少而且非常有限的实际,要收拢五指,握紧拳头,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培育和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优势主导产业,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使这些产业获得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在切实扩大特色产业种植、养殖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产销联结机制和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一批高附加值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四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科技为先导,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通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推进品种改良,普及科学的种植养殖模式,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水平,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五是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相关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生产基地,抓好特色农产品的认定认证、商标注册、产品包装和宣传推介、节会参展等工作,提升特色农产品的档次和品味。

  以发展水电能源为重点,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水电能源、农业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可反复使用的能源,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也就是对能源资源最大的节约。一是科学发展水电能源。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南部是我国贫困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要依托水力资源优势,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优化电站布局,合理配置水力资源和输配电设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主体,论证开发水电能源项目,全面加快流域梯级电站综合开发,把丰富的水力资源转化为显示的经济效益。注重开发利用电站库区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水面养殖产业,注重实现水电能源开发与当地高耗能产业开发的有效对接,实现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注重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加强库区防洪减灾、泥石流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使水电能源开发成为利用水能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要围绕保护农业生态和改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在适应发展沼气的地区积极建设一批“一池三改”户用沼气、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联户沼气、校园沼气和秸杆综合利用工程,积极推广“猪―沼―粮(果、菜、药)”等综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推进农业剩余物的资源化。三是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西部贫困乡村绝大多数分布在土石山区、林缘区和半山干旱地区,这里日照时间长、风力大、地域宽广,具备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的有利条件。要积极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项目,大力推广应用太阳灶等太阳能利用技术,提高多种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着力改善原有的以煤、木材为主的农村能源结构,努力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压力。

  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各类循环型服务业。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的特点,是“无烟”工业和绿色产业。西部贫困地区生态旅游和人文旅游资源富集。要兴旅游、带百业,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变。一是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突出打生态牌、文化牌,加快景区(点)建设和 A级景区创建步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特色旅游产品,提高西部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行、游、住、食、购、娱等一体化的旅游接待体系,进一步加强以交通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宾馆、饭店建设和景区(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落户,推动旅游接待上档次、上水平。三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进区域旅游联动和精品旅游线路合作,依托本区域内国际国内知名景区景点,建立资源共享、游客互送、联合开拓市场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四是推进旅游与生态的融合。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立足保护抓开发,搞好开发促保护,以生态旅游业为载体,推动旅游与生态的融合,把青山绿水、碧水蓝天转变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五是加快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功能强的特点,以旅游业为龙头,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各类现代服务业,特别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加快建设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着力构建循环型社会体系。顺应循环经济由企业“小循环”向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发展的规律,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在企业层面,我们将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生态设计,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努力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企业,为本区域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先行探路,创造经验。在园区层面,在先行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的基础上,按照循环经济的方式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着力将各类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产业聚落的生态型园区。同时,结合不同地域特点,着力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先进节约型农业技术,积极构建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社会层面,我们将大力发扬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消费方式,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学校、医院,循环型城镇、社区、农村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全社会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