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即将封关

2010-10-5 23:3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讯(特约记者全四清)日前从河南省有关部门获悉,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集中优势、统筹安排,封关运营各项建设接近尾声,中心封关在即。
    据了解,该中心是201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批准(署加函2010第18号文)设立的河南惟一保税物流中心。中心位于产业聚集、交通发达的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的现代物流园内国际物流园区的核心功能区,距铁路一类口岸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郑州铁路莆田站1.5公里,郑州铁路东站3公里,距中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的郑州国际机场2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中心占地55万平方米,已建和在建标准仓库逾10万平方米、堆场8万平方米、办公楼1.8万平方米。
    中心平台公司——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卢水福介绍:整个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20亿元,将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3亿元,分为封关运行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无水港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特色物流交易区四个功能分区。(下转B2版)
(上接B1版)
    中心封关后可在保税存储、入区退税、国际贸易和转口贸易、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六大功能基础上,提供招商平台服务、信息平台服务、融资平台服务、园区功能综合配套服务、“一日游”服务、“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物业管理服务、资源整合服务等。中心封关后是河南目前外向型经济服务功能最完备、享有多项政策叠加优惠的区域。中心内货物能够直接辐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大满足内陆地区对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
    在谈到中心今后的发展时,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平表示,中心将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平台公司广泛的业务客户,引进国外寄售商入区经营,建立全球化采购系统,有效对接国内加工企业与国际采购市场,逐步建成棉花、皮革、橡胶、油脂油料、食品、冷链、汽车零配件等产业物流集聚区,培育完善现货、期货交易交割市场,提供仓单质押等金融服务;依托河南现代制造产业基地建立中国中西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并通过中心搭建的多式联运无缝链接通道实现“门到门”的交易服务,大幅度降低入区企业的国际物流成本和国内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购进成本,为河南省及周边外向型企业走向世界市场开辟“绿色物流通道”;通过引入有丰富国际物流和贸易经验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平台、全球物流信息平台及特色化政策平台,逐步开发独具特色的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优化配送解决方案、物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等;通过功能平台实现河南农产品与世界消费市场的连接,大大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中心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利用“郑州保税无水港”优势,通过“引领式”贸易,带动全省对外进出口100亿美元贸易额,突破园区内企业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心还将通过“无水港”形成庞大的货源集结,使客户在港口后延码头操作中享受港口前沿码头的业务优惠,使入区企业和其他业务客户享受普惠。
    对于即将封关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业内有关专家认为:河南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机遇,河南经济发展又催生了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中心完全可以利用国家B型保税资源和郑州独特区位优势的“点”,带动郑州国际无水港腹地辐射发展的“面”,以此形成联动中国内陆与全球国际物流的“网”,用世界资源支持中国内陆区域的崛起,发展大口岸,建设高平台,实施全球物流区域总部基地政策;进而形成郑州“物流产业发展高地”和郑州国际无水港集装箱出口市场“价格洼地”,吸引中国中西部进出口货源向郑州集聚,从而真正体现郑州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观察: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以富士康为代表的新一轮东部产业转移在中原落户后对保税物流业务的迫切需求,如何抢抓机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是摆在该中心面前的最现实问题;加大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的整合力度,凸显中原特色、形成中国内陆区域有活力的保税物流贸易产业集群,打造中西部领先的保税内陆港区及重要的内陆国际货物分拨中心,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综合物流资源交易市场是该中心封关后重要的历史使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