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
2010-10-5 23: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到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运营4周年。雪域高原见证了4年来的非凡历程,青藏高原各族人民见证了4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青藏铁路告诉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实现了“安全持续稳定、运输畅通无阻、服务优质高效、环保全面达标”的目标,为青藏两省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力保证,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经济路、团结路、生态路、幸福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2005年10月12日铺通。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冻土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的铁路建设难题。青藏铁路的冻土区段长达550多公里,确保冻土路基稳定不仅是建设期间的一大难题,也是开通运营后的重大课题。
青藏铁路冻土区段列车时速可达到100公里,这是目前世界上冻土区段列车的最高时速。
经过4年的运营实践,观测表明,青藏铁路冻土区段断面累计变形量均小于20毫米,多年冻土路基总体稳定。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根据青藏铁路的实际情况,摸准了适合路情特点的养护手段,加强路基的通风隔热,实施片石反压护坡;对不稳定路基,实施冻土插入热棒处理;控制冻土区地表水的积水,防止地表水与冰层融合。为做到对冻土路基的变化始终掌握在可控制状态,青藏铁路公司采取动静结合的监控方式,实施晃车仪日常动态检查、轨道检查车循环检查、巡检车跟踪检查、重点区人工定期检查,同时,还针对管理者明确了定期添乘检查制度。对冻土区的监测,青藏铁路公司建立了长期监测系统,系统设置3个自动气象站,涵盖了青藏铁路冻土区典型气候分区,设置78个地温观测断面,实现了长期监测系统远程自动化信息处理,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经过4年的运营,高原铁路在减少人员作业、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运用、适应高原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针对青藏铁路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线路冻土路基,青藏铁路公司探索建立了适合高原铁路特点的“养修分立”和“综合维修”新体制。全线线路、通信、供电等设备的养护维修委托给专业公司,对投入运用的新技术、新设备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以及设备技术管理和设备检查工作则由青藏铁路公司全面把关,科学的设备维修工作机制满足了运营的需要。
青藏铁路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沿线紧邻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的栖息地、可鲁克湖—托素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分布着可可西里、三江源、色林错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类型众多、面积广阔的自然湿地。全线通过长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4大水系,生态地位突出,环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部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沿线绿化工作,运营以来,青藏铁路公司坚持对铁路沿线开展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提高青藏铁路沿线草地植被涵养水分和生态屏障功能,为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目前,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完成了140多公里的滴灌技术造林绿化,完成330多公里有灌溉水条件线路的植树绿化,累计植树达1244万株。自2007年以来,青藏铁路公司对唐古拉山以南路基坡脚、边坡进行了全面补种草恢复植被工作,累计种草142公里,种草面积120万平方米。在做好沿线植被恢复工作的同时,青藏铁路公司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青藏铁路沿线“零排放”,从列车的统一集中吸污处理、沿线站区清洁能源的使用到野生动物迁徙期间的施工避让措施等,已全部纳入青藏铁路运营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之中,形成制度化管理。
2008年,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这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
通过4年的运营实践,青藏铁路完善了一整套符合高原铁路运输特点的环境保障体系。
针对青、藏两省区对铁路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实际,青藏铁路公司还不断创新和优化运输组织。青藏铁路开通时每天开行3对货物列车,通过优化运行图,压缩区间运行,目前仅图定货物列车每天就有5对。青藏铁路牵引机车是大功率内燃机车,通过机车牵引实验,将3机牵引2800吨调整为2机牵引2580吨,最大限度地释放运输潜力,增加了机车使用效率。积极开展技术设备改造,在货物列车尾部安装先进的技术装备,减少工作人员。科学合理地设置拉萨货场装卸流程和场地,日卸车能力由开通初期的60辆提高到现在150辆。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促进了青藏高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铁路低廉的运输成本提高了青藏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促进了包括矿泉水、拉萨啤酒、牦牛奶产品等一批批青藏高原特色优势产品和产业的发展。青藏铁路还加快了区域市场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的步伐。青藏铁路通车使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进入西藏、青海,使当地粮食、蔬菜、瓜果、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和冰箱、彩电等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改善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燃料和饮食消费结构。同时,西藏的名、特、优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也不断进入全国和世界市场。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5100冰川矿泉水”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全部通过铁路运输进入内陆市场,并以品牌占领市场,如今已经成为高端矿泉水品牌。青藏铁路还进一步带动了青海、西藏旅游(14.15,0.13,0.93%)业发展,大量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09年,西藏旅游接待游客超过550万人次,比此前最多的2007年增长40%。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及其他非金属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中,有54种储量居全国同类储量的前10位,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今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被国务院批复。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循环经济试验区已建成中石油(10.18,0.13,1.29%)青海分公司、盐湖集团(29.00,0.28,0.97%)、中信国安(14.37,0.35,2.50%)等一大批资源开发龙头企业,以盐化工、石油化工为支柱的优势产业和工业格局基本形成,在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8月,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那曲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对加快藏北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以青藏铁路为依托,西宁、格尔木、拉萨等一批综合物流园区相继建成并迅速发展。
通车4周年,青藏铁路公司共运送旅客2900多万人、运送货物1.3亿吨,其中进出西藏旅客560多万人,进出西藏货物550多万吨,成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2007年到2009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4%、10.1%和12.1%;特别是2009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37亿元,比通车前的2005年增长59.4%。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5%、12.7%和10.1%,2009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
如今,青藏铁路让雪域高原和全国各地联系得更加紧密,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已成为青藏高原各族人民对青藏铁路最亲切的称呼。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