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友谊物流收发货环节管窥冷链断点

2010-10-31 1: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王秀香
    从冷库到超市,食品都是“冻”着的,可为何仍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饺子一下锅就散,鱼一下锅就碎”现象还时有发生。其实,问题就出在易腐食品在各运输环节间的温度波动。也就是说,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物流过程中,有些环节并没有严格按照低温食品全程冷链的标准操作,出现了“断链”的问题,从而使商品品质受到影响。
    那么,哪些环节会容易出现断链问题呢?下面,我们从东方友谊冷链物流实际运作中,看一看冷链断链问题。
食品温控未达标
    东方友谊冷链物流事业部成立于2004年底,主要提供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作业对象为0~5℃环境下储运的食品,包括熟食、奶制品、豆制品等。目前共同配送已经形成涵盖育青、华夏等在内的9大核心客户,配送网点覆盖近500家,年配送规模达3亿元。
    东方友谊城市配送主要业务构架为:信息部-仓储部-运输部。主要流程是:供应商将自己的出货单与门店订单以及商品一同发到东方友谊;东方友谊通过内部单据流转后,由运输部交商品至超市收货部。整个运营过程中,东方友谊对商品拥有控制力的惟一环节,是收货后和交货前的这个过程。作为致力于打造冷链物流领军企业的专业物流公司,东方友谊以现代化的冷库和全程GPS监控的运输车为保障,使商品从进入到运出整个环节,都能够做到完全按照品控要求进行操作,从未出现任何由于温度不达标而影响商品质量问题。
    但实际上,在东方友谊冷链物流与门店收货部交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商品温度不达标造成退货的问题。那么,这种问题出现在哪里?是什么环节造成了商品温度无法达标?以下就从与供应商和门店交接的收、发货两个环节,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问题出现在哪里?
    东方友谊日常运作的常态是:每天晚上10点到凌晨3点接收供应商送来的货品。供应商把商品送到东方友谊仓储部的时候,东方友谊会通过多环节检测,对商品的数量、温度、重量进行验对。
    很多情况下,供应商都是用普通运输车将商品送到东方友谊公司,温度根本达不到要求,但却要求东方友谊必须把商品送到超市,并与东方友谊签订经济合同,书面约定“非物流公司责任形成的退货,东方友谊不承担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东方友谊只有将货物接下来,并利用自己完善的冷库和运输设备对商品进行降温处理,尽量使商品温度达到温控要求。但由于收发货时间限制,有时温度也无法迅速降至规定温度。
    在东方友谊与超市门店交货对接的环节,也同样存在许多商品温度不受控的情况。东方友谊将商品送到门店收货部时大致为早晨6点至8点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正是物流供应商们集中交货的时间,容易导致集中等候。而且,一般情况下,物流供应商并不只负责一家门店的交货,为了不耽搁为下一家门店交货,大多数物流商采取甩人的方式——留下货和交货人员等候。这样,商品就会暴露在露天,造成冷链的断链。
原因何在?
大多情况下,人们往往认为,食品从生产地到低温物流冷库,或经冷链运输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只要冷库的温度达标、冷藏运输过程达标,就可以相对保证食品的质量。而市场上也确实存在一些第三方物流商,在运输低温食品时,“该用冷藏的不用冷藏,用了冷藏的也不达标”,所以,通常产品有问题时,都认为是出现在运输过程中。
    然而,从上面人们对东方友谊冷链物流案例的分析中看到,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从东方友谊冷链物流收发货环节,看到了冷链的断链问题。也由此,不难想到在其他衔接环节的断链现象。比如农产品在田间或基地运转的供应商管理期间,再如消费者从超市买完商品到回家的过程中等,这么多断链环节,如果某一商品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那商品的品质肯定就得不到保障。那么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出现呢?
    一是冷链物流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冷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某一家物流公司就能够独立完成的。就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远未形成体系。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及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二是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部分,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一些规范的第三方冷链公司,由于与生产商和经销商的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对接不够畅通,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够,造成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三是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得不到保障。近年来,一些生产商已经开始意识到第三方物流的好处,并将运输环节转移到专业公司。但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将商品运至物流公司的过程中,不采用冷藏车运输,也就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全程的低温保障。
    四是食品冷链上下游企业,没有能力以经济的手断实现有效整合。由于我国的分销渠道从过去的一、二、三级批发,转变成生产商通过物流商直接面对市场的模式时间较短,上下游之间的衔接基本是一种业务关系,彼此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而企业又很难具备用经济手断整合上下游的实力,供应链整体作战的格局无法确立。
解决措施
    首先,政府推动是冷链物流市场成熟的重要手段。任何一个市场的成长,不但需要经济的支撑,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高度重视了,行业有了全面的监管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冷链市场才会逐渐成熟起来。2009年,我国行业发展规划,把物流业放在十大振兴规划之中,这对于物流业将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应有具体的措施尽快跟进,否则,仅一个规划的出台也无法实现推动物流事业发展。
    其次,要尽快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要保证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不出现问题,一个重要的保障措施是,必须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关标准来规范。
    冷链物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就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看,确实令人堪忧。要摆脱这种令人堪忧的局面,单靠某一个企业无法实现,需要政府、供应商、物流企业以及经销商的共同努力。可以说,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商品品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这个损失远不只企业利益受损这么简单,它最终损害的是人类的健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