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为全省丘区公路建设扛旗探路

2010-10-29 12: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射洪累计投入8亿多元,完成省道205线射洪段一级公路路面改造54公里,升级改造出县通道及通乡公路290公里,建成大中桥梁6座,新建通村水泥路、油路1956公里。目前,全县省、县、乡、村公路总里程3015公里,境内道路骨架网已经建立,5条出县通道全部打通,县城至30个乡镇、乡镇与乡镇间均修通了油路或水泥路,90%以上的行政村修通了水泥(油)路,客车通乡率达100%,通村客运网络覆盖率达88%。全县公路建设呈现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变化、大发展”的显著特点和“射洪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射洪农村公路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公路建设、养护及农村客运等新思路、新机制都是全省率先,射洪为全省丘区公路建设和交通发展扛旗探路!”2006年6月,省交通厅公路局在该县召开全省丘陵地区农村公路现场会,推广“射洪经验”;2009年7月,县政府在全省民生工程电视电话会上就农村公路建设作经验交流发言;2010年2月3日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射洪作为唯一县级单位作经验交流。 
    思路高瞻远瞩 谋划鸿篇巨制 
  2004年以来,射洪制定了“水陆并举,以陆为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交通发展思路,提出了公路交通“网络化、等级化、标美化、营运化”发展要求,组织编制了“三纵三横一环线”的交通发展规划。近年来,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公路建设工作,坚持“公路建设提档联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响亮地提出打造精品项目、建设放心工程,坚持“夯实每一颗石子”,对省、县、乡道公路实施提档升级改造,推进乡村路网和村道水泥路建设,加快“硬化”和“黑化”进程。 
    创新机制 突破资金瓶颈 
  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资金投入交通极其有限,资金短缺成了制约公路建设的瓶颈。要突破资金瓶颈,就必须创新机制,增添举措。在重重困难和巨大压力面前,射洪不等不靠,另辟蹊径,迈出了异常坚实的步伐。 
  抓早争主动,抢占发展先机。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实施出境县道提档升级改造;在国家还没有对村道路建设提出统筹补助政策时,射洪早定早干,2004年就开始实施村道水泥路工程,到2006年国家普遍启动建设时,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大干快上的局面。 
  政策引导,调动群众力量。实行县乡道路建设由政府承担,把过去由群众负担的乡道中的重要干线和环线路建设交由县上负责,一般乡道路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建设,村道路由村委会组织建设,组道、户道由群众自主决策修建。基于丘陵地区“一村几沟”的特点,打破政策规定,村道路建设不局限于一村一路,按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方便百姓出行的原则,实行项目申建制,由群众自定线路,修多少,政府就认可多少。多种举措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全县2004—2009年分别建成水泥路107、168、210、573、776、412公里,每年都超计划完成任务。 
    四面出击 打响交通发展大会战 
  实施外联、融合战略,积极配合国家、省、市建好绵遂高速、成德南高速,打通射洪进出口通道,推动射洪快速融入成渝绵经济圈及国省大交通网。筹资4000多万元,对省道205线县内路段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实施了县城过境路沱牌大道和沱牌镇滨江路路面黑色化改造。工程于今年7月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全县境内全路段均为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启动县乡道路和场镇过境公路改造,2004年以来相继完成了射大路、射蓬路、射西路建设及射盐路改建,5条出县通道全部打通。强势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从2004年到现在,全县累计建成通村水泥(油)路2191公里,占省下达目标任务的238%,超计划里程1271公里。 
  如今的射洪,从前的交通瓶颈,逐步融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投资环境巨变,招商引资骤然升温,产业园区勃兴,射洪扛起了丘区工业经济的帅旗。 
  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射洪将紧紧抓住交通项目集中攻坚建设的机遇,主动对接、积极融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加快实施“三纵三横一环线”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公路、铁路、水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坚持省、县、乡、村道公路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干线公路提档升级、一般公路联网畅通,形成周边广辐射、衔接大交通、城乡全覆盖、交通无死角的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路网,为射洪跻身全省经济强县作出更大的贡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