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郴资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2010-10-29 2: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郴州桂阳县辖39个乡镇508个村(社区),区域土地面积2953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十一五”以来,桂阳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和“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宏伟奋斗目标,对接郴州“两城”建设,积极融入“郴资桂一体化”,抓“两源”促“两型”,加快推进“三新”进程,县域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下同)的64.4亿元增加到123亿元,增长91%,年均增长13.1%;人均GDP由8995元增加到17184元,增长91.04%,年均增长13.1%。
  
  桂阳县融入郴资桂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的成效
  
  一是抓项目扩投资,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促增长、抓项目就是保民生、抓项目就是攒后劲”指导思想,积极创新观念,大胆先行先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等主题活动,全力跑项目、加快上项目、优质建项目。先后实施了100万吨多金属利用、宝山铅锌矿深部开发、10万吨富氧炼铅、100万吨干法水泥、30万头新湘农生猪基地、20万亩油茶开发、桉树开发、商业步行街、五云观市场、宝山工矿旅游、高星级宾馆等重大产业项目,烟水配套工程、病险水库治理、过境高速公路、S214线及通乡通村联网公路改造、城乡电网改造、舂陵大道系列工程、环城西渠综合治理、二三水厂、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龙潭东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09年,全县共296个项目开工,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2个,投资过亿元项目29个,总投资概算230.17亿元,项目总量、投资总额、过亿元项目分别比2008年增长42%、343.7%、70.6%;实际完成投资41.7亿元(不含市分配项目),为年计划的104%。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投资额度逐年攀升,年计划投资从2005年的14.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7.9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增加到2009年的41.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到2009年的54.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贡献率提高到64.7%,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大幅增强。
  
  二是兴园区调结构,新型工业化提速增效。围绕把桂阳打造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全国知名的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17亿元,比2005年增长73%,年均增长14.7%,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3.8%提高到4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比2005年增加28家,2009年完成增加值36.5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1.4%,比2005年增长153.9%,年均增长26.2%;实现利税总额13.12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15.07%,比2005年的299.83%提高115.24个百分点。一方面,做优筑强发展平台。坚持园区兴工,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园区,把投入的热点聚在园区,强力打造以县工业园为核心的“一园六区”(县工业园及长富、共和、宝山、芙蓉、燕山、舂陵项目区)发展平台。以被评为省级工业园和郴州先行先试“34条”为契机,对接县城总体规划,高起点科学编制了《湖南桂阳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2008-2030)》和五个项目区控制性详规,园区规划控制面积从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至29平方公里,其中长富项目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轻工制造和能源化工业,宝山项目区主要发展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共和项目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产业,芙蓉项目区主要发展食品医药加工业,燕山项目区主要发展建材工业,舂陵项目区主要布局矿产品精深加工及化工业。近年来,先后投入9750万元,新修园区主干道路11条38公里,现已建成8条22公里,构筑了完善的园区交通网络,为园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园区共聚集规模工业企业68家,形成了以矿产品深加工、轻工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涌现了银星公司、郴桂矿业、联合锰业、三和有色、利和化工、杰鹏金牧、锐驰矿业等一批成长力强劲的非公有制矿产精深加工企业,正在筹建总投资64亿元的30万吨电解铜产业园和投资40亿元的贯耳(温州)工业园将强力提振桂阳经济。另一方面,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以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示范县”为契机,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业,有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外引内联,全方位招商引资。2009年,全县新批外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503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87.5万美元,增长25.3%,比2005年增长91.3%;内联引资项目84个,实际到位内资13.8亿元,增长14.9%,比2005年增长72.5%。筑巢引凤,大兴标准厂房建设。2010年1-10月,全县已建设标准厂房14.04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27.6%,所有标准厂房均被预租一空。标准厂房的建设大幅加快了加工贸易企业引进速度,桂达电子、联达电子、岳丰科技、优真特电子、亚泰鞋业、富翔电子、成音电子等企业纷纷落户桂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加速。
  
  三是强基础建基地,现代农业水平稳步提升。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用足用活中央“三农”政策,科学布局产业,着力夯实基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总量扩大、基地兴旺、龙头做强、品牌趋优的喜人局面。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59亿元,增长34.4%,年均增长7.7%。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先后启动实施各类水利工程3万余处,治理病险水库100余座,改造基本农田20万亩,建成烟水配套工程120余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1.8万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开发和国土整理项目400余个。目前,全县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1.8亿方,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75%。第二,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建立政府、公司、烟农“三位一体”烟叶生产投入机制,设立500万元生猪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油茶开发专项资金等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逐步突破“烤烟独大”单一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烤烟、粮食、生猪、水果、中药材和特色食品等6大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20万亩优质烟、40万亩优质稻、120万头生猪、10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优质水果、8万亩中药材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万亩油茶、200万羽肉鸽繁殖场、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万亩生态渔业开发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化程度提高。全县拥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0余个32万亩,13个产品获得QS认证,注册商标8个,被列为全国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神农谷”山泉水荣获湖南省名牌产品。发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8家,联结基地34.4万亩;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1000余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5家,其中市级以上12家,带动农户7.68万户。特别是芙蓉食品加工区的兴建,拓展了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
  
  四是旺商贸促消费,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积极发展以商贸流通、房地产、旅游文化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资源配置,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3.66亿元增加到46.82亿元,增长97.9%,年均增长15.5%,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4.6%,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8.1%,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一,商贸流通持续繁荣。按照“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思路,成功开发了桂阳大市场、五云观市场、商业步行街,新建改造了一批城乡专业、综合市场,步步高、拓普、和美、幸福树、肯德基等连锁经营店以及一大批建材营销企业先后进驻桂阳,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连锁店、超市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城市走进农村,形成多种业态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5亿元,比2005年增加20.32亿元,翻了一倍,年均增长19.1%。第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三来,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通过简化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流程、大幅降低规费及服务性收费等措施,极大提振了房地产市场,开发规模、开发水平和开发档次大幅提升,涌现了城领国际、蓉信世家、锦绣华庭、锦绣华府、龙府花园等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2009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3亿元,增长315%;商品房销售面积26.64万平方米,增长136.8%;销售额4.94亿元,增长264.4%。第三,旅游文化产业后发赶超。着力推进旅游经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建设,致力打造“历史桂阳、文化桂阳、民俗桂阳”旅游品牌形象。以成功承办2006年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为标志,全县旅游业步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呈现出后发赶超的态势。阳山古村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宝山工矿旅游项目2008年列为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被列入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51”工程,2010年5月获得国家矿山公园资格;奇秀度假山庄2010年5月成功创建为湖南省首批5A乡村旅游景区。2010年,金都汇、凯悦两家高星级酒店破土动工,为旅游产业的提速发展吹响了号角。2009年,全县接待游客105.6万人次,增长28%,为2005年的2.6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4亿元,增长22%,为2005年的3.4倍。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包括文化娱乐、印刷、出版物发行、网络服务、艺术培训、民间艺术、群众文化、文化旅游、电广传媒等行业在内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体系,拥有东塔、蒙泉、蔡伦进、欧阳宗祠、胡藤阁等文化遗产,正在建设的宝山工矿旅游项目和正在筹建的桂阳文化园将充分展示展示桂阳“汉初古郡、楚南名区、冶铸重镇”的风采。2009年,全县有文化企业185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1亿元,占GDP的2.5%。桂阳湘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编湘剧昆曲《一天太守》荣获全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欧阳海烈士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继续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五是拓县城带乡镇,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以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为目标,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强化城镇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34.97%提高到2009年的42.25%,年均提高1.82个百分点,四年时间城镇人口净增6.96万人。首先,舞活城市规划龙头。积极呼应郴州“两城”建设,主动融入郴州“4+2”区域发展战略,围绕把县城建设成为郴州市次中心城市和湘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投入300余万元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确立了“1+5”区域一体化融城战略,县城总体规划区域面积达到218平方公里,并一次性编制10平方公里的芙蓉新区和新澄片区控制性详规,完成了芙蓉新区城市设计,启动了2010-2030年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其次,拉大城市框架。按照“东进西绿、南延北扩”的城市发展构想,坚持以新区建设为抓手,以大开发、大建设促大发展。启动实施了舂陵大道、骏马大道、宝蓝路、翡翠路、芙蓉东路、欧阳海路延伸段、环城西路等10余条城市道路,拉开了8平方公里的芙蓉新区建设框架。县城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万。第三,积极打造生态城市。加强县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改造环城西渠修通环城西路,新建三水厂、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市管道燃气等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增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改造迎宾路、欧阳海路等主要干道及广场绿岛园林景观,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在保持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的基础上,2009年又成功创建为“湖南省园林县城”。加快县城生态圈建设,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4亿元的宝岭绿化、宝岭公园和广场公园项目。强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淘汰关闭县城周边水泥厂3家、粗铅冶炼生产线15条,空气质量标准连续三年达到二级(良好)。第四,加快区域中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1+9”区域率先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郴州福城杯“六个一”工程,流峰、洋市、飞仙、荷叶等重点镇基础设施大为增强,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清六改一化”的要求,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稳步推进乡公路改造和村庄规划、村庄整理、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2007-2009年,全县投入1.6亿元,改造通乡联网公路268公里、通村公路610公里,39个乡镇506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或柏油路;投入2.3亿元,完成村庄规划250个,建设示范村118个、整理村240个,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进程大为加快。
  
  郴资桂区域加速融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发展步调不够协调。虽然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郴资桂一体化”战略构想,2008年又提出了“4+2”发展战略,但尚未正式出台指导郴资桂大道沿线区域发展的专项总体规划,城镇建设、城际公交、文化旅游发展等诸多专题规划也急需出台。由于规划的缺位,“两区一市一县”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缺乏统一的产业布局,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未制定沿线区域总体产业规划,县、市、区之间的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具体定位未统一协调,不能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导致部分产业重叠和恶性竞争,在招商引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时,市里与县、市、区之间存在竞争,县、市、区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三是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政策扶持不够平衡。无论是“郴资桂一体化”,还是“4+2”,在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等方面,四个县、市、区明显不平衡、不对等,在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待方面的区域优先权上,桂阳县、资兴市与苏仙、北湖两区相比差距太大,与其它县(市、区)相比,也没有享受到“率先发展”应有的待遇。
  
  四是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不够健全。自提出“郴资桂一体化”战略以来,郴资桂大道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但由于桂阳县、资兴市与苏仙、北湖两区在行政上是平行的,一直未成立相对独立、行政级别高于县、市、区的专门协调机构,受观念、思路、行政体制、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体化步伐并未达到理想进度,突出表现在行政壁垒、限制竞争、相互掣肘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加快推进郴资桂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着力推进区域内城市发展一体化。首先,要完善规划。编制制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的郴资桂大道沿线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总体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主导、基础设施支撑,根据沿线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明确开发方向和政策,推进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以此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其次,要加快沿线卫星城镇点的开发建设。尽快出台郴资桂大道沿线区域城镇群发展专项规划。受行政区域和城市地理位置的制约,沿郴资桂大道桂阳向东、资兴向西的城市发展纵深不足,其中桂阳仅有5公里多,因此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重任在苏仙、北湖两区。从加速沿线城市化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将北湖区的行政中心迁至万华岩镇,将华塘镇迁至郴资桂大道旁(如油山村);将苏仙区的行政中心迁至白露塘镇,将桥口镇迁至郴资桂大道旁。第三,要统一编制沿线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建设需要用地,首先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市里要统一编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发展用地,而不是县、市、区各自为阵。目前,郴资桂大道桂阳段沿线两边一半以上为耕地,我县在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已将沿线两旁500米内的耕地(部分为基本农田)全部调整为一般耕地(非基本农田),并划定城镇建设预留区0.5平方公里。
  
  二是基础先建,同城共享。着力推进区域内城镇基础设施一体化。比如:供水方面,远期规划实施“东水西调”工程,沿郴资桂大道将东江水引至桂阳,解决西线城镇未来发展用水问题。道路方面,近期抓好郴资桂大道改扩建,远期规划修建郴资桂大道复线(北面),连接郴州、桂阳、资兴的城北入口。当前,市委、市政府把郴资桂大道作为城市主干道正在进行改扩建,对拓宽郴州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道路骨架、美化城市环境及加快郴资桂大道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郴州、桂阳、资兴城市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拓展,郴州的人流、物流将大幅增加,这条郴资桂主动脉将不能满足需要。另外,郴州的商贸物流、人流大部分集中在北面,如汽车总站、同心建材市场、马家坪市场、北湖市场和火车东站,从郴州城南入口经市区到达这些地点的时间花费与桂阳到郴州的时间差不多。因此,有必要修建一条复线连通城北。公交方面,积极推进公交一体化,近期开通郴州至桂阳、郴州至资兴的公共汽车;远期发展轻轨,这需在编制规划时预留空间。电信方面,积极推进通讯网络一体化,统一郴州、桂阳、资兴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通话区间,实现“同城共享”。
  
  三是统筹产业,错位发展。着力推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第一,要推进园区产业发展一体化。以市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在保持利益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统筹沿线县、市、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统一园区的功能定位,对哪个工业园发展什么,哪个工业园不能发展什么,哪种类型的产业和企业放在哪个工业园,都给予明确界定,尽量避免重复建设、结构趋同、资源浪费,以致恶性竞争。第二,要推进商贸物流一体化。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桂阳的城市发展定位为郴州市次中心城市和湘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是“两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郴资桂大道沿线区域商贸物流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郴州和桂阳县城,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业,北湖区重点发展物流业,桂阳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发展商务服务和物流业,着力推进北湖区湘南国际物流园、桂阳现代物流园和家具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第三,要推进旅游文体产业一体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工矿旅游、红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以东江湖、飞天山、苏仙岭、王仙岭、万华岩、湘南起义纪念塔、桂阳东塔、阳山古村、宝山工矿、桂阳文化园等为重点,捆绑打造资郴桂“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建议在郴资大道沿线预留旅游用地,用于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开发。
  
  四是统一步调,政策配套。着力打破行政壁垒。第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直有关部门和区域内县、市、区)政府组成的高规格的协调机构,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行政级别高于县、市、区的专门协调办公室,建立区域行政首长联席会议、部门对口衔接等协调机制。第二,要出台规划实施条例。制定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条例和郴资桂大道沿线区域城镇群规划实施条例,以法规保障相关规划的执行。第三,要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上,不求与北湖区、苏仙区一视同仁,但桂阳、资兴要优先优惠于其他县。比如,以“省直管县”为契机,大幅调减财税上缴项目和比例;提高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的优先等级,在指标上给予倾斜;加大对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垃圾污水处理、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