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重量级嘉宾对话 探讨知识商贸发展新模式

2010-10-28 13: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以成都北部新城现代商贸发展为蓝本 
    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城市如何在现代商贸的跨越式发展上找到有效途径?10月24日上午,在西博会举行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中国西部现代商贸跨越式发展峰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政府领导聚集堂,就中国西部现代商贸的发展方向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商贸经济发展的作用展开思想的碰撞,观点的对垒。本次峰会采取了“对话”这一新颖方式,由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主持人陈伟鸿坐镇主持,分别对话三组重量级嘉宾。 
  借物联网效应 聚合浙江商会 
    第一组嘉宾 
    刘海涛VS严健军 
    刘海涛:中国物联网产业的领军人物,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 
    严健军:上海浙商会执行会长、上海致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两位嘉宾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新”,刘海涛带来了新技术——物联网,严健军则带了新理念——将物联网融入到浙江商会之中。 
    什么是物联网?作为最早研究物联网的先行者,刘海涛给出的答案形象而生动:比方就在这个大厅里面,某个地方着火了,如果这里设置有一台传感器,并连上一个物联网。那么,即使在外面,物联网也能告诉你火有多么大,具体在某一个地方。还可以用在人的身上,怎么讲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感知这个社会,感知自然界,物联网则可以把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把这些智能化的终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像一个社会一样。 
    “物联网实际可以起到一个聚合作用,”严健军高兴地说,对企业而言,物联网实际上就是能够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合作,因为物联网在未来的上下流的产业发展中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应用的效率,降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各种物流、财流、人流的消耗,整个行业的效率就能够大大提高,我想物联网这个作用可以到浙江商会里来效应。“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学会了‘抱团取暖’。之后我们发现,除了‘取暖’之外,我们还能‘组团发展’。”商会聚集起来能够实现产业的联动,实现资金汇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联手起来打市场。因此,依靠商会的作用实现企业的壮大,成为浙江商人的迫切需求。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和商会结合起来。”刘海涛的看法是,物联网本身就具备社会化属性,因此完全能够通过感知技术让商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运作更加便捷。比如,商会成员可以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采购商能够获知供应商的库存情况,同类商品的价格比较,产品的质量抽检情况等信息;反过来供应商也能得知采购商的采购需求。还有,物联网也有自身的产业链,并按照物联网的特有价值有机的链推,然后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我觉得这样新兴的技术就可以和商会组织架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相互促进、推动新产业的发展。” 
    借力知识 催生现代商贸 
    第二组嘉宾 
    林汉祥VS言培文 
    林汉祥:丹麦王国驻重庆领事馆领事 
    言培文:北欧知识城董事长,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营销与战略学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林汉祥、言培文来自丹麦,一个童话般的国度。北欧知识城落户新都的天作之合,他们正是推手。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在今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新都日”主题活动?林汉祥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策划。”新都是中国成都的一个区县,丹麦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一个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如果我们不做一点新奇的事,就没有更多人知道我们丹麦。 
    新都与丹麦之间为何会有如此紧密的合作?林汉祥说,丹麦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人力成本比较高,每小时达到30欧元;中国西部地区人力素质比较高,人力成本却相对比较低。这几年,成都发展的非常快。1997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工作,所以对上海我非常熟悉,在那段时间,我看到了浦东的发展,浦东是慢慢地变得越来越繁华,高楼大厦不断耸立,令我吃惊的是,现在成都的发展类似于当年上海的浦东,这对我来说非常令人吃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成都经济快速发展下,丹麦的先进技术和西部地区的人才,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匹配。“特别是新都,作为成都北上出川的门户,物流优势也很突出。相信,我们与新都合作,不是百米赛跑,而仅仅是马拉松的启程。”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重要的支撑。言培文说,美国硅谷等经济发达区域都有教育元素的支撑。而丹麦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恰好拥有全球领先的教育资源。此次哥本哈根商学院中国校区落户在新都区,就是希望把丹麦的教学模式带到成都,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为“知识商贸”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中丹商学院落户新都,并不会复制在丹麦的整个教学体系。”言培文说,中国的西部不应该复制其他任何世界地方的教育体系,我们应该具有创新性,要适应本地的情况,而且要具有差异化、差异性,有自己的特色。今后,我们想在学术上、实践上都更好的打造,“对未来的发展,我充满了一种新奇和希望。” 
    作为哥本哈根商学院和中欧商学院的教授,言培文还应邀现场为与会者讲了一堂“公开课”。其间,他还特地为新都发展知识商贸支招,“跨国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要左右他们的决定并不容易。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中小企业的引进上,他们也拥有领先的技术,将会为北部商圈带来持续的繁荣。”林汉祥也表示,作为丹麦驻重庆领事,他将推动丹麦中小企业在新都落户。“我们期望,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落户北部商圈企业中有超过25%来自丹麦。” 
商贸与居住比翼起飞 北部商圈宜商更宜居 
    第三组嘉宾 
    杨羽VS岳李 
    杨羽:新都区委书记 
    岳李:新都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新都区北部商城管委会主任 
    我们都知道,丹麦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之一。那么,新都发展知识商贸的进程中,该如何协调好“宜商”与“宜居”的关系,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未来北部商圈(新都)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期待? 
    “新都正努力朝着产业强区、文化名区、宜居新区奋斗。”杨羽说,新都将坚持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一方面,高端现代商贸业高度发展,打造低碳知识产业的聚集区;另一方面,现代城市高度发展,实现高端人士聚集,国际化水平高,历史与现代、生态与人居的充分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必将大大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紧接着,岳李补充说,在宜居方面,未来北部商圈(新都)除了大交通格局和大产业支撑,功能区还必须完成大配套的突破。 
    包括在毗河沿岸区域建设城市低碳生态景观带,聚集公共配套设施资源,打造休闲娱乐的大众平台,如诺贝尔公园、绿洲湿地公园等;在尊重河岸原生资源的同时,专门规划出一条自行车骑游道;沿毗河景观带规划出滨河社区,为商贸人士提供近在咫尺的温馨家园,如引入了世界先进生态技术的北欧低碳住宅示范区。 
    同时,北部商圈(新都)区域内的北欧知识城、物联港·国际五金机电城、世纪新国际商业中心等大型项目,都将分别规划商业街、星级酒店、购物中心、餐饮、文娱等综合性城市功能配套,为整个北部新城提供完备的商业配套综合性服务。 
    最后,杨羽在对新都未来前景的畅想时说,“我们希望最终把新都建设成为成德绵产业带的高端产业聚集中心、成德绵文化重要板块、新型城乡形态的实践范例”。 
    专访一 
    将新都商贸功能区建设成为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的引领区 
    ——新都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翼刚谈新都商贸功能区发展蓝图 
    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现代商贸发展模式的转变,新都区在商贸功能区发展中瞄准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努力将新都商贸功能区建设成为成都乃至整个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实现产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目前,新都商贸功能区已聚集北欧知识城中丹商学院,国际机电总部和商贸物联港、西部医药贸易配送中心等一批以知识商贸经济、现代商贸物流和创意设计产业为主要核心的新经济增长点和自主产业项目9个。其中北新国际物联港将打造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平台。北欧知识城将以中丹商学院为核心,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产业,吸引国际化商贸人才,加强国际间交往,形成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知识产业积聚的中心。 
    专访二 
    那是一个神奇的未来 
    ——刘海涛畅想北部新城物联港 
    如果说把物联网应用到北部新城新商贸区以后,或者说是物联港·国际五金机电城的配套区,当你进入了商务配套区,你就全面的领会到了从入住宾馆开始的全新感知服务。举个例子,你躺在床上,当你起床的时候,就有电脑会告诉你今天早餐应该怎么吃,吃什么,告诉你身体状况是健康还是亚健康。当你到了物联港·国际五金机电城商贸区采购产品的时候,在你去之前就可通过商贸区智能提示令你把整个同类产品了如指掌。同时,你还能看到产品的制作过程和现场,看产品是不是符合规范,添加的材料是否有假冒伪劣。到了柜台拿到产品之后,如果产品没有抽检,不放心怎么办?没关系,你可以到物联网区域检测产品到底质量怎么样。“如果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刚刚分到物联港·国际五金机电城工作,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他在上班之前还可以感知到他喜欢并暗恋的女同事是否已经来到了办公室。” (王亮 王俊华 严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