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超常举措推动经济发展

2010-10-26 0:3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经济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民生的依托、稳定的保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前提。作为省会城市,如果我们经济实力不强,在全省就没有说服力,示范带动作用也无从谈起,省会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在10月22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关于石市经济发展的一番话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这其中既有对石家庄经济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也有对当今经济发展形势的冷静分析,更包含着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待。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决定着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但规模不大、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却是我市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孙瑞彬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工业,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强大引擎。
  要做大做强工业,就要抓“对标”行动,瞄准同行业中技术最好、管理最好、效益最好的企业,努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要抓扶优扶强,打造一批百亿,甚至几百亿的工业“航母”,努力培育“铺天盖地”、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要抓技术改造,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加快企业产品上档升级。要抓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企业领军人物。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我国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得出的重要启示。孙瑞彬强调,“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对各地都很重要,但对于石市来讲尤为重要和急迫。各级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超常举措,把现有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当前而言,就是要以大力调整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加强各类园区建设为载体和平台,为招商引资、聚集产业、调整结构创造条件、提供支撑。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要以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为重要抓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更大气力抓投资上项目
  今天的投资和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孙瑞彬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努力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抓项目、上项目的强劲势头。
  当前,市县两级要共同努力抓好项目的谋划和跑办,特别是要谋划好“十二五”期间战略支撑项目,积极争列国家和省的计划盘子。要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加强与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央企、名企的接触与联系,力争让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来石市投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分包重大项目责任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能,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孙瑞彬指出,随着“三年大变样”的深入推进和正定新区的开工建设,石市城市综合载体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随着交通体系的完善,石市发展总部经济将变为现实。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要大力发展商贸和物流业,着力抓好主城区商业设施上档升级,做大做强正定小商品市场、空港工业园等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进一步搞好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引进一批大的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发展外包市场,使服务外包业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把石市建设成为有较强吸引力的区域总部经济聚集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我们必须按照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着力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讲话中,孙瑞彬提出了石市农业所应坚持的发展道路和目标。
  要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适应城市人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乡村休闲、都市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石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综合考虑石市地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布局现状、未来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孙瑞彬提出,要优化省会区域经济布局,建立中、东、西三大片区协调互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中部包括主城区、组团县(市),这一区域要突出正定新区、东部产业区和主城区建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区。东部主要包括平原县(市),这一区域要加快工业化步伐,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隆起带。西部主要是纯山区县,这一区域要突出生态屏障建设,重点以绿色工业、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加快富民强县步伐。通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形成中、东、西良性互动、功能协调配套、要素优化配置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格局。同时,逐步把全市经济社会转移到城乡统筹发展的轨道上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