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横畈:崛起中的工业强镇

2010-10-25 17: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临安市区往北驱车,约15分钟就到了横畈镇。触眼所及给人的第一印象,这里是一个典型的正在发展中的山区乡镇。然而,几天之后的10月30日,临安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额50亿元人民币的杭州易辰孚特汽车零部件项目,就将在这里举行开工仪式。紧随其后,数十个工业项目也将在这里相继动工。 
    据测算,五年后,当所有项目全部投产,横畈的工业产值将达350亿元。抬眼看去,一个崛起中的工业强镇正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改写横畈工业史的“铁牛项目” 
  
    在横畈,眼下最常被人提起的当数“铁牛项目”四个字,无论是乡镇的领导,还是街上的小店老板,说到铁牛项目,人人耳熟能详。 
    “铁牛项目”的准确说法应该是杭州易辰孚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的投资方为中国铁牛集团,今年1月5日正式签订投资协议落户横畈。铁牛集团是一家以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近年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前列的众泰汽车就是该集团旗下的公司。 
    据悉,该项目的总投资额为50个亿。按照计划,“铁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一个占地近2000亩、年产50万套汽车无级变速器(CVT)的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0亿元,可创利税10亿元。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易辰孚特的汽车无级变速器(CVT)项目引进的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全套技术及生产线,并由中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按照易辰孚特的规划,其今后生产的变速器除了为母公司旗下的各系列乘用车提供配套外,还可替代进口商供应国内其他汽车厂商,并能出口到国外为相关汽车厂商配套。 
   行走在横畈,每一个初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铁牛项目”带来的变化。据当地人士介绍,“铁牛项目”不但是横畈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临安历史上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用横畈镇党委书记程志明的话说,“‘铁牛项目’落户横畈,将整体改写横畈镇的工业历史。” 
    据了解,该项目于今年1月份签约后,相关生产设备已在6月份从美国底特律运抵横畈。10月30日,“铁牛项目”将举行开工仪式,到明年9月份,该项目将实现全面投产。 
  
    创造招商奇迹的“横畈速度” 
  
    “铁牛项目”的成功落户不但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工业前景,也在当地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横畈速度”。 
    根据当初的协议,从今年年初到今年6月底前,横畈必须向铁牛集团交付首期700亩工业用地,到年底要完成铁牛项目区块内1000多亩土地的平整工作。而在项目区块内涉及的房屋拆迁户达98户,企业、农舍、养殖场共13家,涉及坟墓搬迁1475穴,工作量之大,时间之紧,困难难以想象。 
    面对紧迫的任务,横畈人亮出了“超常规一线”工作法,出台了“白加黑”、“5+2”的“铁人”制度。自与铁牛签订落户协议至今,该项目攻坚组全体成员只在清明、端午休息了两天。为提高工作效率,横畈投入了300多台挖掘运输设备,不分昼夜,全线连续作业,采取“边征用边平整”的办法,强力推进铁牛区块的征迁和平整工作。 
    最终,横畈人用43天时间建成了2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为“铁牛项目”的设备存放提供了临时仓储场所;并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铁牛”区块内所有坟墓的迁移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横畈奇迹。 
    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全年3000亩土地的征用工作目标,房屋拆迁协议签订量超过60%。铁牛集团从美国引进的设备已全部运抵横畈。到六月底,“铁牛项目”的首期700亩土地已按时实现交地;长西线复线正式进场施工;此外,还新开工建设项目6个,建成投产项目3个。 
    指挥部成员的这种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迅速在当地赢得了“横畈速度”的美誉。 
    “横畈速度”同时也产生了“溢出效应”:许多企业纷纷要求到横畈来投资。横畈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徐永力介绍,到目前为止,该镇已签约投资项目28个,协议投资额逾100亿元。这些项目中,有拟投资19亿元、年产20万辆三轮摩托车、30万辆全地形车及480万只汽车轮毂的年产值43.5亿元的涛涛集团;有年产50万台套智能环保型割草机、收割机、松土机等园林工具的杭州君威工具有限公司等。 
    10月20日,记者在横畈境内的省科技城横畈产业区内看到,数十台挖掘机、工程车正在园区内川流不息地紧张作业,一派繁忙景象。超过数十个足球场大的园区给人一种无比震撼的视觉刺激。 
    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现在是省科技城横畈产业区,它的前身叫横畈镇工业功能区,在省科创基地(科技城)落户青山、长西线等一批交通设施动工兴建后,这个区块目前的规划面积已经拓展为39平方公里,并被定位为“浙江省科创基地(科技城)产业化区块”、“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承载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先行区”以及“青山湖科创城产业承接中心”。 
 
    引领工业华丽转型的“工业平台” 
  
    事实上,无论是“铁牛项目”的落户,还是其他投资项目的纷至沓来,都是横畈镇通过实施“建设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的结果。 
    镇党委书记程志明说,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届党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横畈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自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开始建设横畈工业平台以来,至2006年一期建成,引进企业23家,工业销售产值从4.39亿元增长到20.1亿元。 
    但由于初期引入的企业以毛管生产和传统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企业为主,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在金融危机中,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赢利能力减弱。从2007年至2009年,横畈全镇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29.7%,亏损额增长27.6%。 
    按照国家节能降耗的整体要求,横畈镇企业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优势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 
    据悉,早在2007年初,为响应临安市委市政府“工业上山”的号召,横畈镇历任党委政府就着手启动了工业功能区(二期)扩容建设。从最初敲定的1100亩的扩建计划,到铁牛落户后的2000多亩,再到新近敲定的7000多亩,尤其是去年年底浙江省科创基地(科技城)在与横畈镇仅一山之隔的青山湖胜联村奠基后,这个更大的平台又大大拓展了横畈工业经济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半年来,该镇共为平台建设投入7600余万元,横畈工业功能区大平台建设已初具雏形。 
    大项目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横畈镇党委政府为此坚持招商“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招商方式,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积极招引科技型、生态型、税收贡献率高的“大项目”。 
    与此同时,横畈确定,要依托大平台建设,把加快培育形成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作为今后推进大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该镇分管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董德民副书记说,现在横畈在招商时有一个统一规划,即优先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绿色照明业。 
    他说:“以前横畈招商,由于自然条件差,投资人来了一看,摇头就走了,而如今横畈的寸土寸地好比奇货,每天都有人主动打电话找上门来,我们可以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别的地方招商是‘招商引资’,而我们现在则可以说是在‘招商选资’。” 
    现在,随着铁牛集团和涛涛集团等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横畈工业功能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特色化已逐步形成,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暗合了杭州要用先进制造业来实现“工业兴市”的整体战略规划。 
    据透露,目前横畈除了已经敲定的近30个投资项目外,还有很多大项目正在洽谈中,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的身影。 
    横畈镇党委书记程志明预计,在未来3到5年内,横畈的工业销售产值将达到300个亿左右,这相当于2009年的8-10倍。“到那时,横畈将深刻改写工业经济的发展格局,成为临安市工业强镇。” 
   
    解读——横畈的优势在哪里? 
    横畈为什么可以自信地朝着自己的工业转型目标坚定迈进?为什么可以在招商引资时从容不迫? 
    该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徐永力分析,这主要来自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环境优势,三是队伍优势。 
    “以前,横畈有点像世外桃源,被人家笑称‘青黄不接’(青山与横畈间虽然只隔了一座山,但跨越这道屏障却要绕行近一个小时),现在随着长西线复线的开工,横畈至青山的车程将由一个小时压缩为15分钟,物流现状大为改观。” 
    这也使得横畈自然地被规划为青山省级工业园区(即省科创基地)的产业承接区。据悉,就是在省科创基地奠基的翌日,铁牛项目与临安正式签订了落户协议书。 
    “其次是环境优势,横畈处处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美,就连我们镇的森林公园都被设置在工业园区中。”“生态牌”也是很多投资商所看重的。 
    最重要的是整个班子的队伍优势。据悉,“铁牛项目”启动后,项目组成员表现出来的克难攻坚、迎难而上、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令人印象深刻。泉口村村委书记盛建国,在父亲病重的情况下,仍坚持忙于房屋拆迁工作,根本无暇顾家,乃至父亲病危时,也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镇政府即将退休的老干部黄金法,人称“横畈镇活地图”,为了在征地补偿时不让群众吃一点亏,仍坚持发挥余热,每天早上5点天没亮就带队上山下地,进行征地测量。 
    类似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正是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让项目组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得到了投资方的赞许。 
    横畈目前的局面和镇政府的前瞻性眼光也有关。据悉,早在市政府出台规划前,当地就利用地丘缓坡的地理特点,规划了5.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悄悄干起来了”。等到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就吸引了政府的注意力,上级政府站在更高的层面也认可了横畈的优势。 
    “可以说,现在的局面的形成是依托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横畈人‘敢拼’、‘不怕苦’、‘团结一心’的成果!”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徐永力说,虽然横畈现在的工业产值在临安还不是最大,“但可以看见,我们发展的后劲很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