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瞄准航运服务业闯出“新天地”

2010-10-24 23:5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叶锋
    这里没有一条自有船舶,却汇集了近3000家航运企业;这是一片仅有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影响着国内乃至世界航运市场的风云变幻。这神奇的地方,就是上海北外滩。“北外滩原来是一片老码头,现已经转变为一片集聚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风水宝地。”北外滩所在的上海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卫国说。瞄准现代航运服务业,虹口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业绩斐然。
● 转方式转出 “新天地”
    传统产业衰落,土地要素稀缺,发展现代制造业空间有限……是各地一些老城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遭遇的困境,北外滩也一度面临这般困境。
    这一地区东起东大名路、秦皇岛路,南临黄浦江和苏州河,西抵吴淞路,北至海宁路和周家嘴路,面积约3平方公里。这里的码头长年是上海散货运输和沿海客运的“主战场”。但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外高桥港和洋山港的崛起等,泊船最大吨位不超过1万吨的北外滩码头岸线日益“落伍”,产业定位面临艰难抉择。
    虹口区区长俞北华说,北外滩如何走?市、区经过了审慎论证,结论是:“北外滩要重振航运业,不能再延续传统运输行业、拼吞吐量,而只能发展以航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转方式转出了“新天地”。截至2009年底,集聚在北外滩的各类航运企业已超过2500家,在北外滩经营发展的水上运输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上海市水上运输业的78.5%、85.9%和83.2%,中海集团、中远集团、上海港务集团、地中海航运以及锐得、罗宾逊等全球领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中国区总部等也相继落户于此。
    今年7月,包括全球最大的航运经纪企业克拉克森公司在内的9家知名航运(船舶)经纪公司在北外滩登记成立了分支机构,国内首批航运经纪机构“花落虹口”。
● 使服务经济 “实体化”
    北外滩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曾是多少房地产商垂涎的黄金宝地。如果江边建设成片的豪宅,地方财政短期内就会拥有巨大的“钱袋子”。但虹口区选择发展集聚航运企业、提升实体经济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办公室主任陆清冬介绍,目前北外滩的航运经济蓝图初步成型。预计今年年内落户北外滩的各类港务、航务、货代等航运企业有望突破3000家,使这里成为国内沿海城市中航运企业最密集的地区。
    要“集聚”,更要“提升”。目前,北外滩已有包括上海航交所、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等国家级各类航运功能性机构20余家,同时还发布国家航运界公认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
    要素齐全的北外滩已在国际市场航运资源配置中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比如,2009年7月成立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目前已公布运价信息6万多条,涉及100余家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有了这个备案,一些国际航运企业就无法靠低价扰乱市场了。”知名航运服务企业泛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海民说。
● 向制度创新要 “生产力”
克拉克森公司等9家知名航运(船舶)经纪公司能够落户北外滩,着实有一番曲折经历。
    此前,香港一家船舶交易经纪企业曾试图在北外滩成立分公司。但注册时,却发现在工商部门注册系统里没有“航运经纪”这一类别;随后尝试以“航运咨询公司”注册,却又发现其特别注明“不得从事经纪业务”,最后只能放弃。
    长期以来,无法在国内进行公司注册的航运经纪公司只能以“办事处”、咨询公司等名义在国内谈妥业务后到境外进行交易,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商务成本,也造成航运产业链的断裂和地方经济的损失。在这背后的无奈现实是:具有较强国际属性的航运服务业,我国在制度方面的“盲点”、“空白点”不少。“区里联合市工商、交通港口等部门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才在今年6月启动上海首批航运经纪人准入试点。”陆清冬说。“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服务业的培育,需要破除更多的制度壁垒,制度创新也是一种生产力。”孙卫国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