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并购:外资中资两重天

2010-10-21 12: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林振强
“外资其实都想在中国发展,他们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欲望是很高的。”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彭菲力对记者说。彭菲力一直关注着中国并购市场的动向,他发现尽管外资企业的并购欲望很高,但在过去5年里,由欲望变为行动的并购事件,发生的频率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多。
    这种情况在中国物流领域也很明显。2005年12月,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将涉及物流服务的领域全面放开,跨国物流巨头开始大举进入,从而在随后的两年里掀起了一波外资并购的高潮。然而,外资并购在之后却逐渐陷入沉寂。
    2010年,中国物流业再掀并购整合波澜。3月29日,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正式入股民营快递星晨急便;5月10日,海航北方物流收购天天快递60%股份;与此同时,复星集团洽谈申通快递、百世科技积极接洽汇通快递等等一系列消息也不胫而走。物流业新一轮并购潮似乎已经到来。
    只是,有心人已经发现,主导这次并购潮的主角,大多是国内企业,而外资物流企业却鲜有出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将物流并购市场搅得风生水起的外资企业沦为今天的看客呢?
整 合 之 难
    2010年,曾作为中国民营物流企业代表的佳宇和华宇,先后迎来了自己的15周年庆典。只是,如今的两家企业,无论从企业名称、管理团队、业务结构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发生在几年前的并购。
    2007,国际快递巨头TNT全资收购当时的华宇物流,华宇遂脱去民营企业外衣,成为TNT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天地华宇”。2008年,美国头号货运公司耶路全球以447万美元收购佳宇物流65%的股份。此后,全新的“耶路佳宇”和“天地华宇”开始按照外资企业的思路进行整合与发展。
    今年9月8日,在天地华宇成立15周年庆典上,TNT宣布将对天地华宇追加15亿元人民币投资。据了解,从最初1.35亿美元全资收购,到此次增加投资,TNT在这家中国子公司身上投资已接近25亿元人民币。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基本都做好了烧钱的准备。可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也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承受得住的。
    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国际客户资源等优势,对收购对象进行改造,是外资物流企业惯有的思路。在巨额投资之外,整合业务,进行战略转型,也一直是天地华宇CEO徐水波上任3年来重点做的事。此外,如何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思维模式等方面进行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并购整合的成败。
    原来的华宇物流,拥有遍布全国的网络,在网络管理能力上却十分欠缺。为此,天地华宇不得不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国内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徐水波坦陈,如何让现有的1.8万名员工透彻地理解服务的价值,“要培养一个人的服务理念,并且改变或者形成他的服务行为,这个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徐水波认为,他们强调的不是什么宏大的思想,都是一些细节的理念和工作。“在天地华宇,就要接受这样的服务形象和服务理念,逐渐培养起员工的服务意识。”
    在经过了多年的磨合与探索之后,天地华宇终于开始逐渐走上正轨。去年他们推出“定日达”业务,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今年他们已经确定将“逐步向全国定日公路快运服务供应商转型”。与之相对应的是,耶路佳宇依然处在艰难的整合期当中。
    作为美国头号公路货运公司,耶路全球收购佳宇,曾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只是,在完成并购后,佳宇在公路货运上的实力似乎没有显著增长,甚至有逐渐被人越拉越远的感觉。实际上,这些都是出于耶路自身的需要。
    耶路进入中国市场后,和大多数外资企业类似,其业务主要侧重于全球大客户。尽管他们先后并购了世联运通、锦海捷亚和佳宇,但耶路物流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庄伟元明确表示,耶路仍选择对货物运输安全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的高端客户,充分发挥耶路物流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运营经验,占据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的高端运输市场。言下之意,主做国际货代的锦海捷亚和主做公路货运的佳宇,并不是单独的个体,都仅仅是耶路完成高端客户服务中的一部分。要完成这样的转型,对于之前从事零担货运业务的佳宇来说,无疑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值得注意的是,耶路全球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近日已完成了对其物流部门的出售。尽管耶路全球将保留其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并将继续通过与AustinVentures的一项战略合作关系提供物流服务,但人们还是不得不为耶路未来的并购整合之路捏把汗。
    并购总是简单,整合太难。在佳宇、华宇等民营企业纷纷被外资收入囊中的时候,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并购的达成并非一劳永逸,真正的战斗或许刚刚开始。事实上,两家企业近年来的整合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衡量后果的并购,如同“先登记结婚,后再谈恋爱”,这样的婚姻往往不一定都是甜蜜的。因此,当后来的外资企业每每萌发并购念头的时候,以往的并购案例,总会让他们好好的思考一下,在投入与回报之间,并购到底值不值得?自己有没有顺利完成并购的实力?
更 多 考 验
“中国的一些好企业的持有者,无论是国有企业或者是私营企业,现在往往还不希望把企业卖给别人,因为它觉得还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彭菲力分析说,来自中国企业自身的态度,也左右着外资对待并购的意愿。“我们要变化,我们也不怕兼并,我们面对这个机遇,需要善于吸取经验,汲取教训,壮大自己,这是我个人的态度。”上海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渭蛟认为,兼并重组对他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喻渭蛟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国内外很多公司来造访圆通。但他始终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对方股份不能超过15%;第二,经营权、经营者不变。“我是当成事业来发展公司,而不是当作赚钱机器来做公司。”喻渭蛟的话,或许可以代表许多本土企业的心声。然而,对于一心通过并购,获得网络和市场的外资企业来说,让他们放弃控制权,往往很难接受。
    本土物流企业,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在进一步壮大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发展瓶颈,这也是许多企业情愿卖给外资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的目标和信心也在迅速提升。更重要的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国内企业相比于外资企业来说,在资金方面并不占劣势。像海航、阿里巴巴等等国内企业,逐渐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也有意投资或是并购物流企业,从而形成了与外资的直接对抗。“另外,现在外资进入要经过很长的政府审批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挑战很多,所以很多潜在交易者,无论是中方或者是外方会觉得很多他们想做的事情不一定能够落实和实现,所以就不会考虑太多的并购。”彭菲力认为,审批过程长也导致许多外资企业放弃了并购的念头。
    实际上,在兼并重组的政策管理方面,不单外资企业受到限制,国内企业也有话要说。喻渭蛟就建议,在兼并重组的过程当中,要有国家的政策法律来规制兼并,包括透明化。此外,要明确一批重点企业,引导、支持、扶持,让企业少走弯路,避免浪费企业的时间和人力。
明 日 之 战
“在大环境影响下,一方面中国物流市场前景很好,另一方面将面临激烈竞争。”亚致力大中华区综合物流总裁朱卫平介绍说,因为中国市场发展是向上的,所以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都想抢占这块“蛋糕”。
    激烈的竞争下,并购整合不可避免。以快递业为例,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国内快递业务正处于大整合时代,今年快递员从业资格认证和经营许可会淘汰大批小企业,大公司也处于并购收购的高潮期。
    对此,科尔尼大中华区董事王欣表示,随着市场与客户需求不断转变,要求运输物流企业拥有强大的国内网络,或国内外运输一体化网络,以及整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因此,外资物流并购,依然会将具有丰富网络资源的企业作为首选并购对象。
    朱卫平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他说,一般的跨国企业都是通过国际物流来发展中国物流,就是支持一些跨国企业来中国采购,物流网络也多是依此来铺建。但他们看到中国在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发展,所以亚致力近年来也开始在中国内陆开展业务。2007年前后,亚致力在中国收购了3家公司,主要是专注于国内物流市场的全包,他们想通过收购这些本土物流企业,从而在其他外资企业之前占得先机。
    刚刚全资拥有新科安达后的拓领集团负责人,日前也明确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们还将继续通过并购提升公司的运作能力,而做多式联运的公司,以及在中国二三线城市拥有比较规模的物流服务的公司,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并购。
    物流网络固然重要,但也有专家提醒,来自后续整合的压力,会让外资企业不再过分迷恋网络,具有优良服务客户资源和管理团队的本土物流企业,也将是外资重点瞄准的并购对象。
    从2005年底,我国全面放开涉及物流服务的领域,如今已有近5年时间,外资进入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去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就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和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说明。
    这些都表明,在中国物流业,外资并购目前的沉寂,只是短暂的平静,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将成为大势所趋。对于本土物流企业而言,应利用难得的喘息机会,好好思考下,该怎样面对新一轮并购潮的到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