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雏形显现推信息化建设

2010-10-20 23: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过去,你要给远方的朋友发运东西,必须多次往返码头、车站、邮局;现在,快递公司提供“门到门”服务,客户足不出户,货物就能通达全球。 
过去,每家工厂都要设立自己的车队和仓库;现在,制造业改造流程,外包物流业务,使“零库存”成为可能。 
过去,每家商店都会“月底盘点,停业一天”;现在,大型超市以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为支撑,可以做到“实时盘点不停业”。 
……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而这一切源于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产业布局。 
2009年以来,国务院陆续颁布、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发展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等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大连等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构建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大连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广泛认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令人期待。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设,金秋十月,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布: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已雏形显现。 
金秋十月,是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收获的季节。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扬帆正当时”系列报道,采撷物流中心建设中丰收“果实”的同时,也期望剔除羁绊大连物流业发展的“荆棘”。期望本报的系列报道,能博采众长,汲取养分,滋养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茁壮”成长。 
站在大连港码头,感觉如此奇妙:沿着亚欧大陆桥北眺,似乎可见欧洲的背影;东望大海,日韩又仿佛近在咫尺。从东北亚到欧洲的这条陆上通道,就是被大连港乃至国家高层看重的新亚欧大陆桥。顺着港口、铁路构成的血脉,曾经迟滞的物流正在顺畅,和如火如荼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进行日益精彩的互动。将视野投向南部,我们还可以发现另一条物流大通道:渤海湾。如果说大连物流业过去与产业带同呈一字形的话,那么加上崛起的沿海和新亚欧大陆桥,其布局正朝着多元化转变…… 
未雨绸缪政策支持与基础建设齐头并进 
由一元到多元转化的物流格局,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2002年,根据大连市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市政府在主管部门编制序列中第一次设立了物流处,负责推进全市物流业发展;2003年,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建立了权威的物流工作协调机制;2004年成立了大连市物流协会,搭建起了企业和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2005年修订的《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建成现代物流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东北亚重要国际物流中心的总目标。2007年,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目标和思路。“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建设高效物流平台”,在2009年8月的中共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被列入我市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强化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提升城市功能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激励下,大连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日渐完善。拥有公、铁、水、民用航空及输油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运输网络体系,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保障。截止2009年: 
海港——全市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198个,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430万TEU,现已开辟83条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 
空港——周水子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147条,通航国内外94个城市,拥有停机坪24万平方米、停机位26个、登机桥10座,可保障除A380外的所有飞机起降。 
公路——全市现有各级公路300余条、等级公路总里程6000余公里、高速公路500余公里,实现了沈大、丹大、土羊之间及与大窑湾港、旅顺新港的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铁路——大连铁路共有55个车站、17条营业线路,线路总延长1385公里。2006年、2007年,烟大铁路轮渡和金窑复线电气化铁路相继开通和运营,海铁联运体系覆盖了东北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大连港集装箱铁海联运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仓储——全市仓储企业总占地面积942万平方米,一次性储存能力915万吨,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保税物流园区、香炉礁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园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亮点纷呈多元物流企业与物流人才尽入彀中 
一年多的辛劳,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金秋十月,凝聚着国内外专家心血的《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即将出炉。 
作为物流业主管部门,市港口与口岸局局长才力表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直接推进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而且关系到大连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系到大连投资环境的改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根据《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我市将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培育2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培育30家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低于15%,力争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综合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服务质量最好的国际物流中心,“十二五”将是我市物流业更大发展的五年。 
当前,我市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共有3500余家,企业品质持续提高。以大连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国有综合物流商加快重组改制和业务创新,正在走向掌控物流市场资源配置的道路。威兰德国际物流集团、泰德煤网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独特经营模式、物流理念和成长业绩的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全球物流地产巨头美国BTM公司、以轻资本运营著称的罗宾逊全球物流公司等外资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市,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显著。瓦房店轴承厂等一些制造企业开始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了生产流程再造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全市物流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各具特点和优势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第一家航运门户网站——航运在线,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航运电子商务公司,围绕船东和船舶展开的航运在线特色服务,基本上涵盖了航运物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口岸电子商务系统20多个,业务覆盖口岸物流作业各个环节,广泛服务于口岸监管机构及口岸政府职能部门和数量众多的物流业实体;锦程全球订舱中心在国内最早实践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入物流行业,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在线报价、订舱、货物跟踪等功能。全市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80%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GPS、GI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由学历教育、职称评定和后职业教育三个层面构成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十余所大中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在校物流专业学生8000多人,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生约2000人。2005年,我市率先开展物流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将物流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工程系列下设专业,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中。2006年,市政府实施了物流人才“百千万”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高、中、初级物流管理人才200人、1000人和1万人。 
市开放办主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刘德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建设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回首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一年多的建设,不难看出,我们的目标正渐行渐近……(文/ 王晓飞 姜成坤)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