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近洋航线前景佳

2010-10-20 11: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长荣集团副总裁谢志坚昨日在深圳举行的会议上,发表“中国崛起与亚洲近洋市场的改变”专题演讲,指出亚洲近洋航线航运市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始终保持强韧的抗跌性。随着全球景气复苏与亚洲自由贸易的发展,未来有机会在货量规模上与泛太平洋、亚欧两条干线并驾齐驱,使得亚洲近洋航线成为货柜航运市场嘱目的新焦点。  
  该个由美国商务日报主办的“2010年泛太平洋海事会议亚洲年会”,一连两日举行,特别邀请谢志坚担任开幕专题演讲。他表示,中国大陆的崛起,大幅改变全球贸易市场的生态。2005年全球前500大企业之中就有450家在中国投资。生产基地外移对欧美消费市场的供应链造成结构性的改变,将区域制造的产品转变成越洋货载。致使远洋货量的成长速度突破以往与经济成长之间的关连性。2002年美国GDP的成长率为1.8%,但从远东进口货量的成长率却高达19.7%。远东到欧洲与地中海的货量在2003至2007年期间亦维持两位数的高度成长。 
  区内近洋线增26组 
  谢志坚也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演变及对亚洲近洋市场的影响。过去东盟与中国处于竞争,但中国积极扩充内需市场后,为周边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今年中国与东盟6个原始成员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正式生效后,因关税剧降,致今年1到8月贸易总值平均成长近五成。 
  到9月初,市场已经增加26组往来东盟与中国的近洋航线。为掌握自由贸易协议带来的经济效益,许多东盟国家正加速码头建设,为远洋航线的未来成长预作准备。随着远洋航线船舶大型化,替换出来的中、小型船也转而投入近洋市场。过去受到东盟国家码头基建的限制,亚洲近洋航线的船型多为3000箱以下的小型船。不含亚欧与中东航线的近洋航段,目前已经有6组近洋航线配置4000至5000箱超巴拿马船。未来随东盟码头的扩建,预期亚洲近洋航线的船型还会持续放大。 
  他表示,为了紧密连结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中国致力改善区域运输网络,包括规划兴建广西南宁到新加坡“南新走廊”及连结中国云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的“湄公河流域铁路系统”,强化广西与云南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交流的门户。但东盟与中国沿海省份的往来仍然有赖海运,未来双边的贸易成长也会带动海运货量的增加。 
  ECFA商品开放空间大 
  谢志坚进一步表示,东盟4个新成员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于2015年与中国达到90%以上产品零关税的目标后,预期会像中国一样,开始发展其内需市场,让亚洲近洋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台湾在与中国大陆签订ECFA后,现阶段ECFA的商品项目只占个别出口总值的16%(台湾到大陆)与10.5%(大陆到台湾),也显示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开放空间,为亚洲近洋及两岸航运市场注入持续成长的动能。 
  此外台湾与新加坡所签订之“洽签自由贸易协议的意向书”,将展开自由贸易谈判。未来台湾与新加坡签署经贸协议之后,就如同掌握进军其它东盟国家的敲门砖,有利台商在东盟市场的布局。继日韩先后与东盟完成FTA的签署,今年中国大陆分别与东盟、台湾签订FTA与ECFA,而日本与韩国也在积极与中国进行FTA的协商。随着上述各经贸协议的生效及亚洲自由贸易风潮的发展,预期未来这些个别的经贸协议有可能进一步整合,形成中日韩与东盟共同参与的东亚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潜力胜欧美 
  展望未来,谢志坚引用国际货币基金(IMF)数据强调,从09年10月以来,IMF已连续调高全球经济成长预估,预期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今明两年的成长动能都远高于欧美地区。欧美地区今年的消费需求虽然有明显的提升,但上半年欧美从亚洲进口量的成长只是将货量逐渐拉升到2008年金融风暴之前的水平。反观亚洲地区在中国扩大内需与自由贸易的带动之下,有效降低全球景气衰退的冲击,亚洲近洋航运市场去年全年的货量仅下滑2.6%,而今年上半年的货量大幅成长16.9%,这二个时期的表现明显优于亚洲出口到欧美的远洋市场,显示未来近洋市场表现将更值得期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