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穷地区农村公路 建、管、养、运挑战多

2010-10-18 10: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原来需要三天的路程,现在只要1小时;原来一年只有3个月可以出门,现在天天都可以串亲戚;原来看着好果子烂在地里干着急,现在却靠它盖起了新房……因为有了农村公路,逾400万新疆农牧民的距离更近了,日子更红火了。 
  至2009年底,新疆农村公路(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里程突破11万公里,“十一五”期间成为新疆地区发展史上,农村公路完成投资最多、建成里程最长、建设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 
  农村公路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农民致富、促进就业的作用非常巨大。然而,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在“少、边、穷”地区,基层政府能拿出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杯水车薪。那么,新疆的农村公路是怎么建设、如何养护的呢? 
  农村路、农村客运“从无到有” 
  带动致富、促进就业,农村公路对地方GDP的综合贡献率高达5.43% 
  疏勒,南疆最古老的一块绿洲,曾留下张骞、班超、玄奘等人的足迹。如今,疏勒是喀什市通往南部八县,以及新疆和田地区、西藏阿里地区的必经之路,是通达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的咽喉要道,拥有绝佳的地理优势。 
  然而,光有国省干线这样的“大动脉”,没有农村公路这样的“毛细血管”,使疏勒沦为国家级贫困县。 
  “县里村子间最远的距离有80多公里。过去路不通,人出不了门,货运不出去,脑子活不起来,咋发展嘛?”喀什市疏勒县副县长阿力甫·色依提介绍,“十一五”期间疏勒县农村公路从无到有,建设了753.88公里,其中柏油路面比“十五”期间提高了40.3%。“如今我们的瓜果不仅出了县,还出了疆,出了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不仅是疏勒,“十一五”期间新疆农村公路飞速发展,至2009年底,全区9734个建制村,以及兵团3021个连队的公路通达率都超过了95%。各地因为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的“从无到有”而面貌一新。 
  农村公路建好了,客运班车开通了,极大地缓解了农牧民的出行难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师,2000年以前一条硬质化路面都没有,仅有1200辆机动车,如今,农村公路通了1314.2公里,小汽车猛增到15000辆。“过去赶着马车去团部拉面拉油,往返42公里需要两天。” 
  一八一团二连老炊事班班长、70岁的何绍琼感慨,“如今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往返团部只要1小时!” 
  在南疆和田地区,农村客运还尝试实行城市公交化,农牧民的出行便捷了,费用却降低了,农民每人每年可节约交通费112元;在喀什地区,从疏勒县城到阿托甫乡的农村公路铺好后,车程时间缩短了一半,客人翻了一倍,客车司机吾买尔3年内就收回了新车的成本。 
  农村公路打通了农副产品的运输瓶颈,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让农牧民真正走上了致富路。在布尔津县,农村公路的改建让窝依莫克乡与也格孜托别乡的农产品运输成本每公斤降低了1角钱,全乡因此一年增收270万元。在伊犁州霍城县格干沟牧场库鲁斯台村,柏油路一铺通,水果价格翻了一倍,比别的村镇还高出了0.5元,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好果子烂在地里,“伊犁红”越叫越响,1/3的村民致富后盖起了新房。 
  农村公路还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员就业。在兵团农六师,通营连公路的建成,带动了五家渠市等四个工业区的建设,仅2005年就招商引资3.6亿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农村公路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关增加值对全州GDP的综合贡献率达5.43%,为沿路446名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使每名农牧民平均年增收3295元。 
  “有了路,娃娃上学、老人看病、村里通水通电建新房,都不愁。乡下人才能见世面,开眼界,跟上时代,过上和城里一样文明、富裕的生活。”疏勒县巴仁乡农民买买提·吐尔逊感叹。 
  “建、管、养、运”处处挑战 
  自然条件差、建设起点低、资金筹措难、专业队伍缺 
  公路运输是新疆农村最基本的交通方式,是居住在高原山区、大漠深处、平原绿洲群众出行的唯一通道。作为“少边穷”地区,新疆农村公路的成果来之不易。 
  新疆农村公路的平均里程比其他省份更长,任务更重。新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分散着800多个绿洲,绿洲面积约占新疆总面积的5%。新疆人口主要集中于这些绿洲,高度分散,县与县之间平均距离长达112公里,县与乡之间平均距离在35公里以上,两个数据均居全国之首。 
  新疆农村公路的建设起点也较低。长期以来,受制于自然条件、技术水平等限制,戈壁、雪山等许多地方无法筑路。因此,如今当东中部发达省份开始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等级的时候,新疆却仍处于建设的起步阶段。 
  更大的挑战在于资金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中央补贴、省里融资以及地方配套。 
  “地方配套资金占总建设资金的比例,根据自身的财政状况从10%至30%不等,但是新疆经济欠发达,越是需要修路的地方,越没钱配套。”新疆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米夏提介绍,新疆有32个扶贫重点县、3606个扶贫重点村,地方财政主要先满足“吃饭”问题。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公路,即通营连公路的建设资金更紧张。兵团交通局副局长张泽民介绍,兵团团场连队屯边戍垦,多处于荒漠、戈壁、雪山等恶劣的地质位置上,又缺少筑路的砂石料,即使是等级最低的公路,造价也高达每公里45万元。而兵团的财政体系较为特殊,不像地方政府有税收收入,在中央建设补助资金仅每公里10万元的情况下,建设资金的缺口就更大。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养护资金的筹措也是个问题。米夏提介绍,按标准,全区(不含兵团)55000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应该为每年3.2亿元,但实际上这笔资金的缺口高达2.7亿元,资金满足率不足16%。“新疆农村公路的建设规模太大,很多地方连建设经费都有限,更不要说养护的钱了。缺乏养护加上超载透支,使很多农村路的寿命只有两三年。” 
  目前,新疆每公里4.5米宽的柏油路平均造价已经由几年前的15万元上涨到30万元,而且因为沥青、水泥的价格仍在翻倍,路面造价还在上涨。“如果继续涨价,恐怕资金缺口会更大。”此外,随着路面标准等级的提升,专业设备与队伍缺乏也造成了农村公路的建设难点。 
  因地制宜巧解建设难题 
  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多种经营弥补经费不足 
  “以前地区上一年最多修20到50公里的农村路,可是去年一年就建了2006公里,这主要是国家政策对"少边穷"地区的倾斜,还有就是援建力度的提升。”喀什地区交通局副局长吐尔逊·托乎提说。 
  “十一五”期间,中央对新疆农村公路的总投资为71.2亿元。考虑到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从2009年开始,交通运输部对西部“少边穷”地区建制村通公路的补助标准,由每公里10万元提高到了每公里20万元,整整翻了一倍。援疆建设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中石油援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就改变了很多沙漠地区贫困县处于“神经末梢”的尴尬处境。 
  除了依靠“外力”,在“开源节流”上搞创新,则是兵团交通系统建路、养路的法宝。 
  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规模大、投资少、管理薄弱的情况,兵团采取“投工投劳”、“宽基窄面”、“就地取材”、“以大项目带小项目”等办法减小了工程建设成本。 
  “我们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功能,路基按标准建足6米宽,但路面适度缩窄到3.5米—4米,不仅能节省30%的成本,而且通行基本不受影响。”张泽民说起兵团创新的点子滔滔不绝,“运砂石成本高,我们进行技术与工艺创新,就地取材利用风积砂,道路质量一点不差;外请专业队伍价格高,我们组建自己的队伍,给别人建路赚的利润,兵团提留一部分用于公路养护,双赢。” 在公路养护上,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有的师公路养护所建起了奶牛养殖场,有的开办砂石料厂,有的搞设备租赁。在奇台农场,农十师还专门划拨30亩土地帮养护站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所有多种经营的收入都“专款专用”。 
  “我们还把修路和养路的成效纳入考核指标,直接和任免、升职挂钩,有奖有罚,这样各个团场修路、养路的积极性就更高,工作更有持续性。”农十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刘宗江说。 
  “2010年以前,中央和自治区都没有给兵团的农村公路养护拨过一分钱,可是我们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公路养护,不是兵团有钱,是兵团人想发展的心太急迫了。”兵团交通局纪检组长耿志福介绍,目前,兵团已经形成了“以团场为主体,专业养护与群众性养护相结合,管理到连队,分片到小区,责任到住户”的通营连及连队内部道路管养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公路养护之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