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米业:供应链中管理“安全”

2010-10-16 10: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的话/金秋十月,各粮食产地的抢粮收购大战已经上演,就在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西安“五常香米”造假事件的曝光又一次引起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而近几年,类似事件的频繁出现,问题大都出在其产业链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上,尤其对于粮食这样的关乎人身体健康的食品,其种植、采购、仓储、物流加工和分销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都具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在这方面,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米业打造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控模式,最大程度地杜绝了有可能发生在各个环节的风险,比如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等,当然,精细化的过程也是一步步完成的,各食品企业都需要在安全与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
 
种植环境管理:整合当地多方资源
“商铺里没有人会卖烈性农药,如果有人在卖烈性农药,供销社会对商铺进行处罚。”
  经历了酷热的夏季,江西恒湖农户张恒伟依旧盼着天天都能艳阳高照,今年对他来说是一个“好年景”——用上了新型农药,也购置了新的农机。80亩即将丰收的稻田就在他的眼前。
  这里同样也是中粮米业的种植基地,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水稻生长。灌溉用水主要引用的是赣江水和鄱阳湖水,水质较好。4万余亩的种植基地98%以上为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
  张恒伟对自己地里所产的稻米从来不愁销路,因为连续8年,张恒伟都通过恒湖供销社把稻米卖给中粮米业,由于中粮对大米的质量标准持续提高,张恒伟每年都在尝试新的种植方式以及新的种植品种。“在恒湖周边,我们这些向中粮供货的农户使用的农药是最先进的,种植方法也是最先进的,其他地区的农户都在向我们学习。”张恒伟骄傲地说。
  年初的时候,供销社通知所有农户开大会,会上,张恒伟看到,一位来自日本的农业专家向大家介绍新型的可降解、无毒农药,“为了证明农药无毒,专家还把农药一饮而尽。”张恒伟看到这一幕很震撼,很快,他就用上了这种新型农药,“这种农药还非常省钱,每一季只要喷洒两次就够了,以前的农药需要喷洒3次。”张恒伟算了算,使用新的农药不仅能减少虫害,还能够减少喷洒用的人力和物力。
  中粮米业一方面推荐农户使用环保农药,另一方面也联合供销社对种植区的商铺进行管理,“商铺里没有人会卖烈性农药,如果有人在卖烈性农药,我们会对商铺进行处罚。”恒湖供销社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会经常对商铺进行监察。”
  在江西的一些种植区,记者能够看到农民随意地将大米铺在路面,借助往来机动车的压力碾压大米。但是,在恒湖种植区,这种行为则被杜绝。
  “为了保障大米加工质量,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今年还配备了两套烘干设备。”恒湖供销社负责人表示。因为质量把控严格,恒湖的大米很出名。一些中小米商会慕名而来,采购农户上交给中粮后所剩的余粮。
  从水稻品种的选择,到播种,再到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粮米业还聘请水稻专家对种植基地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以保障大米的营养、健康。
  除了气候等原因,中粮米业对于原产地的选择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选择恒湖农场作为合作方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曾经是当年上山下乡知青垦荒的地方,农场农户都是知青的后代,素质非常高,与他们进行合作也能有效保障种植的品质,有利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中粮采购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链条管理:26个关键点的安全体系
“与农户签订大米种植合同,以保证稳定粮源和产品质量,只是中粮打造大米全产业链管控的第一步。”
  2009年,中粮集团开始倡导“全产业链”模式,中粮米业也开始推崇全产业链管理,并形象地称之为“从田间到餐桌”的管理。
  所谓的“全产业链”管理,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完全把控“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供应链环节,其中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要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打造安全产业链,以此来保障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为了保障对大米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2009年,中粮米业全产业链模式实施,并建立了一套包括26个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即通过对全产业链26个关键点的严格管控,达到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自然、营养的高品质大米的目标。
  为此,从与农户签订大米种植合同开始,江西恒湖农场粮油供应站主管熊文峰就要经常与中粮江西米业的采购部门接触,稻米长势、雨水情况、收获预期、农药喷洒情况等等都是他们谈论的内容。
  “我们农场为中粮种植的大米要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种植,还要执行绿色产品管理标准。”恒湖熊文峰对记者说,这也是他经常向农户灌输的观念:只有好的大米才能卖上好的价格。
  中粮江西米业是中粮集团建立的第一个大米生产基地,从这里,“福临门”及“五湖”品牌小包装大米被销往全国各地。
  恒湖农场一直是江西重要的产粮区,在种植基地内及周边已经禁止发展带有“三废”污染源的工矿企业,这样也杜绝了粮食源头污染,由此,从这里走出来的中粮“福临门”大米100%远离工业污染。
过程管理:物流中防止“二次污染”
“搬运大米的工人该穿什么鞋子,我们都有规定,因为鞋也可能污染搬运环境。”
  进入十月,金黄的稻穗垂下头,中粮米业的签约车队徐徐开进恒湖农场,江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并且连续4年粮食产量创新高。中粮下属企业江西米业是中粮集团第一家米业公司,目前,年产成米24万吨。
  中粮江西米业裴经理从事大米事业已经多年,从她的办公室窗户望去,可以看到送粮的卡车在大门入口处过秤,而在不远的地方就是粮食加工车间和包装车间。
  对工厂内大米加工过程的安全把控,由裴经理全权负责:“上到定期的安全检查,下到搬运粮食工人的衣着,我们都有严格的规定。”
  中粮在江西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蒸谷米加工厂,这种大米营养丰富,但是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多数的蒸谷米还没有开始加工生产,就已经被客户订走了。
  裴经理对质量的把控近乎苛刻。“在多次加工后,我们要求碎米率控制在4%以内。”
  大米变为蒸谷米的第一步就是先用水蒸气蒸去虫卵,以便于保存。随后经历清理、分级、浸泡加压等过程,大米还要被烘干,使水分控制在14%以内,以防止霉变。
  不仅仅是加工过程,实际上,粮食在其运输和仓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原粮储存方面,中粮米业采用混凝土隔热筒仓储藏,并设定20个粮层测温点,实行自动监控。污染控制方面,中粮米业引进瑞士布勒、日本佐竹全套顶级设备,严格按照GMP良好操作规范(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英文缩写)在生产现场实现全过程、全封闭、人机分离实时监控,保证大米品质安全。
  此外,中粮米业还采用了“HACCP食品安全体系”对大米品质安全进行跟踪预警防控。该体系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太空作业的宇航员食品提供的安全保障系统,可使食品供应链及生产过程免受微生物、化学和其他物理性危害物污染。
  裴经理说,“搬运大米的工人该穿什么鞋子,我们都有规定,因为鞋也可能污染搬运环境。大米装运工都穿着统一的绿色胶鞋,不沾染粉尘。”
  记者看到,一排火车空车车皮停在中粮江西米业的厂区,火车内部,工人用编织布仔细地贴好了四壁,“这列火车不知道上一趟装的什么货物,为了避免污染大米,我们把所有的车皮内部都用编织布予以隔离,防止污染大米。”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大米有序排好,这批大米将被运往码头,换乘油轮运往南非,大米的包装已经打上了委托品牌的字样。
  很多年前,裴经理曾在一个小火车站内,看到小粮食加工厂运送大米的场景,“那些工人根本不管站台内是否干净,有的地方还有煤渣,就直接把袋装大米堆在站台上。工人搬运的时候,也只图省力,把大米往车厢内一扔,有的大米袋子开裂,撒得到处都是。这些大米可都是要进入口中被人吃下去的。”裴经理说。
  在大米储藏过程中,每周、每月都有规模不等的质量检查,以掌握粮情、虫害和水分。因此,在中粮江西米业的厂区内,无论天气多热,员工的着装都整齐划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