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小城镇建设启示之三:产业升级的效应

2010-10-14 0:2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建设、资金、管理,千头万绪,但核心还是产业发展。从农垦小城镇建设的实践看,只有产业发展,才能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拉动居民消费,带动各业兴旺,增加建设投入。产业是支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目前,我省多数小城镇有名无实,没能较好地发挥发展经济、吸纳就业、活跃流通、改善生活的作用。只有通过发展产业聚集人气,才能使小城镇成为城乡之间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有效交易平台。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为垦区积累了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富余人员,垦区一产比重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而加快发展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多种模式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是吸纳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因此,垦区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
  高起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9月13日,克山农场第四作业区订单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孙海河送完最后一车马铃薯,一拢账,105亩马铃薯纯赚了5万元,平均亩效益476元。像孙海河这样的农户,克山农场共有4000余户,其中300亩以上大户有200多户,全场今年仅马铃薯种植一项,纯收入4000万元左右。马铃薯不仅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豆子”,而且,由于北大荒马铃薯产业集团旗下的马铃薯精淀粉公司、全粉公司、种薯研发中心等龙头牵动,形成了从马铃薯种植到加工、销售、运输、社会化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介绍,仅每年马铃薯春播种子切块和马铃薯收获期,零工就需1.2万人,累计务工费达1000余万元。数字统计,去年,克山农场马铃薯产业拉动农场交通运输业实现收入638万元,商贸批发零售业实现收入919万元,旅店餐饮业实现收入255万元。产业发展不仅让更多进城职工就业创业,也为城镇建设积聚了人气,提供了动力。
  在“绿色米都”建三江分局,几年来,一手抓城镇建设一手抓培育支柱产业,相得益彰。建三江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依托13个大型国家粮食储备库,高标准建设15个农场的工业园区,先后建起国家级龙头企业北大荒米业、省级龙头企业建三江米业,引进五峰米业集团等著名企业,建起大米、米糠油等精深加工企业142家,稻米精深加工能力达300万吨,全局15个工业园区安置就业2万人。
  目前,垦区围绕米、面、油、乳、肉、药、薯等培育的十大支柱产业,分布在垦区近百个小城镇,建三江稻米产业加工园、九三农垦经济开发区、宝泉岭农垦食品工业城以及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等知名品牌的分公司和基地成为支撑城镇发展、安置居民就业的“蓄水池”。《黑龙江垦区城镇发展规划》中提出:农垦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至少分别有一个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大中小企业集群。以业聚人、以业兴城,正是农垦城镇化战略的一项核心工程。
  承接大城市、大企业的产业资本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北安分局去年初组建起“北大荒仙骊菜业集团”,通过做大围城经济圈,发展新兴产业。在这个围城经济圈中,红星农场的“一棵白菜”做成了北大荒亲民食品有限公司,龙镇农场的“一穗玉米”做成了北大荒龙绿食品有限公司,格球山农场的“一根油豆角”做成了北大荒北绿食品有限公司,长水河农场的“一枝柳条”做成了临沭北大荒工艺品有限公司,赵光农场的“一株北虫草”做成了康裕虫草有限公司。逊克农场围绕场部进城人员打造的万亩浆果种植采摘园和产品加工基地,已栽植浆果3200亩,育苗300万株,今年年底现代化浆果加工厂投产后,将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每年可带动就业6000余人次。这些围城经济圈形成的产业聚集效应,既构建了北安分局的万人城镇体系,又带动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处于三江平原腹地、坐落在富锦市境内的建三江分局前进农场,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处于同江、抚远、饶河三个对俄贸易口岸的中心。农场借助区域内亚洲最大的粮食中储库、粮食银行、运营成熟的农资大市场等平台,打造集仓储、销售、运输、劳务为一体的生资物流服务中心、粮食物流中心,现在年贮运、销售生产资料28万吨,粮食贮运销售200多万吨,货物运输利润达到4000多万元,并吸引626家商贸、42家物流项目前来落户。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接城镇的带动能力,今年全局园区以优质粳稻米加工为主导,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从米糠油、米蛋白、米淀粉糖等精深加工向生物质发电、稻壳灰利用、包装物编印、粮食干燥、物流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
  据介绍,北大荒快速发展起来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中介服务等社会服务产业,加快了各种市场要素向城镇聚集。到2012年,垦区吸纳周边农村居民务工、经商、置业和居住的人口规模将达50万人。
  把绿色生态作为北大荒产业发展的亮点,做大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
  近年来,绥化分局绥棱农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以金斗湾漂流为切入点,将旅游业作为拉动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准确定位,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自2002年起,8年时间,数十位商家把千万余元资金投给了这个全省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河套风光以及用水库来调节流量的金斗湾漂流河景区,建成了蒙古、朝鲜、俄罗斯3个民族风情园,以及诺敏湖水上游乐园、万亩有机瓜菜采摘园区、万亩有机浆果采摘园区等景点和观光农业区,吸引了大批游客。
  红兴隆分局八五三农场则是手握“雁窝岛湿地”这张名片,在城镇建设中找到了新的方向与目标。2006年,农场投资450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公路49.3公里,城镇水泥街道890米。2009年,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雁窝岛旅游区项目,博物馆、宾馆、荷花池、九曲桥、观鸟台等工程项目都已完工。据统计,3年中,雁窝岛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1200万元。仅今年前5个月,雁窝岛就已接待游客近4万人。在红火的旅游经济中,农场职工纷纷找到了致富门路,挠力河水养殖的鸡鸭产品,稍加包装,就成为热销的旅游产品。目前,八五三农场景区以及场部直接从事旅店、餐饮、土特产、运输等行业的人员已达到1260人。2009年,农场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收益同比分别增长25%、24%、36%、21%、42%、30%。
  在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可以饱览佳抚公路七星段100公里长的水稻田园风光;领略占地2.6万平方米、停放460多台套世界各国最先进农机具停放场的风采;感受单块耕地1.26万亩、堪称全国最大的“万亩大地号”的壮观;见识一次催芽几百吨的工厂化、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基地的宏大规模。200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旅游名镇后,这个农场确定了以“现代化大农业”吸引眼球的旅游发展战略,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3亿元建设以七星农场为中心的农业观光游项目,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园区农业、都市农业、体验农业和休闲农业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产业支撑不仅解决了垦区进城职工的就地就业问题,实现了“搬得进,住得起”,而且,在更大空间范围凝聚人气、集聚财富,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小城镇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催化剂”。目前,我省大部分乡镇缺少产业,特别是支柱性、主导性产业,农垦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对推动全省大规模的小城镇建设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