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物产的产融结合之路
2010-10-13 13: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产融结合的热潮正在国内蔓延,并被热议。
所谓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的内在融合,即实业企业通过参股、持股、控股或人事参与等方式参与到金融业中。
作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龙头企业——“浙江物产”在产融结合上屡有新手笔。浙江物产集团投资部负责人戴建成说,集团今年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结合列为重要课题,工作千头万绪,现在他缺的就是人手。“集团每天有8亿元的资金进出,产融结合得好,就可以利用这种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企业在高位再上台阶。”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来从金融创新中尝到甜头的“浙江物产”,今年将进一步玩转资本魔方:通过内部银行运作,进行头寸调度、票据管理、汇率管理等;外部,通过银企合作,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金融租赁等新模式……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流通业的样本企业,浙江物产不断创新金融模式,创造出新型的产业形态,并实现了产业上下游间的共赢。
然而,流通企业在产融结合金融创新方面也遇到了一些体制障碍。
浙江物产的保函金融模式
“浙江物产集团为我们企业做了12条船的保函,他们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浙江金港船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佩华对于浙江物产提供的融资服务新模式赞不绝口。
此时的船舶工业是遭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由于船舶行业周期性强,产品投资金额过高,往往几艘船的价格就大大超过船厂拥有资产,融资风险较大,担保无法落实。在经济发展良好、信贷环境宽松的条件下银行也不愿为船企开具保函,各家船厂往年囿于保函问题,船舶通过外地公司代理出口,造成外汇大量流失。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外部分金融机构将船舶行业列为高风险行业或预警区域,收紧甚至关闭了融资“闸门”,而买船的企业往往先看到造船企业有足够的信用保证,才敢踏踏实实地交钱,因此造船行业一度出现“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的困境。
基于造船业的这种情况,浙江物产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经营思路。以前他们只是简单地卖钢材给当地船厂,赚的是“一榔头一榔头”的钱。如果能针对民营船厂“资金实力不足,开不出动辄上千万美元的银行保函,很难做出口生意”的现实,为船厂提供协助开立银行信用保函等新业务,就可以介入到船舶产业上下游各环节,而且造好的船还能通过浙江物产下属的国际贸易公司和国际货运公司运输出口。
为此,自2006年浙江物产开始与当地进出口银行合作,为金港船业等当地知名的船企提供船舶制造企业船舶预付款还款保函等服务。
不仅如此,浙江物产还与台州政府合资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为民营造船企业提供担保,让银行为造船企业开具信用保函,担保他们的履约能力。因为船舶大多数出口,在办理进料加工、进出口报关、商检、退税等手续时,大多数民营中小型船厂既缺专业人才,又没有能力开出银行保函,而浙江物产国际公司则拥有丰富的进口经验和大批外贸专业人士,且公司在银行保函服务上具有整体实力优势,具有整船以及船舶相关产品的进出口资质。优势互补,使双方一拍即合。
浙江物产首先与台州8家船舶生产企业确定了合作关系,并针对船舶企业经营特点,重点推出了银行保函、进出口代理和材料设备采购3项服务。从此,浙江物产在船舶行业大展拳脚,依托公司在银行保函服务上具有的整体实力,为船舶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2007年5月10日,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口的第一条大型船舶8000吨多功能船“航畅13号”顺利驶离台州码头,开始执行国际货运任务。这条船的出口标志着浙江物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上新的征程。这样一来,浙江物产不仅帮助下游造船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还直接对这些企业提供钢材原料供应及成品运输销售等服务。从此,浙江物产串起了轮船从原料采购到出口交付的各个环节,成为供应链上的最大赢家。
仅2007年,浙江物产即实现在手保函合同金额6亿美元,相应产生的销售船用钢材即达18万吨。
业内对此评价称:作为流通企业,浙江物产经营策略最关键的一点,即不是从船舶生产企业那里挤挖利润,而是“从船舶融资服务入手,把自身的进出口、原料采购、金融、物流运输等专业化及综合性服务优势整合起来,为船舶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实现了双赢、共赢。”
浙江物产的探索和成功还激发了浙江省内船舶金融产业的创新思路。去年5月份,浙江省首个支持船舶业的保函银团在杭州成功组建,由6家金融机构参加。这意味着浙江省在支持船舶行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银行体制性障碍仍存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产融结合的模式还有待大力开发。
浙江物产一位人士也承认,目前国内金融领域的垄断色彩仍然较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个人并不看好现有的金融体系能在流通企业的金融配套上有多大作为。根据他的调研,许多国有银行的业务仍然显得僵硬、落后,无法满足流通企业个性化的资金需求。
他同时预言,如果国内的金融体制不进一步改革,鼓励民营金融机构发展,流通企业的配套金融服务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满足。
华侨大学物流研究室潘文军表示,流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资金的流动和商品的流动日益频繁,对金融服务创新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中资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模式仍然远远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银行还是大有可为的,他们需要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更新的服务。”潘文军说。
然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认为,由于流通行业是作为贸易企业,不是生产企业,因此在融资上有一些特殊的困难,首先是没有生产设备,缺少抵押品。相对于生产企业可以使用的融资手段,比如融资租赁、中小企业集合发行债券等可能对于流通企业来说不太适应,或者不太容易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银行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步伐。
许多银行正在为流通企业客户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或与大型国有流通企业进行金融业务合作,“我们需要这样的服务,以防客户被其他银行挖走。”一位银行人士坦言。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