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整车特征”的替代办法

2009-9-8 19: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凌然
    这几天,在业界所发布信息中,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恐怕就当数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就《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的取消一事了。对 “整车特征”办法的取消,将从今年9月1日开始执行。联想到 “整车特征”实施4年以来,国内外汽车格局所发生的变化,这个时候做出相应的取消决定,是妥协还是以退为进,的确非同凡响。
    随着这项国外忌惮已久的办法的取消,将给国内市场带来什么,可以说到现在仍处在 “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自然也不能有丝毫的轻视。一方面 “整车特征”的取消,是否意味着是一种妥协,从而带来“CKD”模式的重新抬头;另一方面寻求相应的替代解决办法,已成为决定国内市场进与退的关键。所以说,取消这项 “整车特征”的规定容易、而解决取消后的问题,势必又就成了一大新的考验。
    针对这项 “整车特征”办法的取消,一个各方讨论的焦点,自然就会集中在如何寻找到相应的替代办法的问题。由于严格意义上不可能有相应的替代政策出台,所以,从内容上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 “整车特征”办法在过去的实施,一直受到来自外方的挑战,甚至一度闹到了WTO的裁决层面……现在的取消,也存在着相应妥协的成分。而重新找到适合于国内市场、制造业安全的新办法,自然也就成了目前的主要课题。
    应该说,要想在新办法上做更好的文章,无论是国产化率问题、还是合资的主动权问题,都是可以进一步提出强硬要求的办法。从国产化率角度上看,就是到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许多关键技术上,仍未达到国内的合理要求,这就说明了国内的合资,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中方市场的要求。所以,制定更严格的国产化率规定,既可以让合资外方拿出更重要的技术和诚意、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强化国内制造升级,这本身就是可以重新进行严格规范的新举措。同样,由于合资上的比例原因以及合资中我方所拥有的主导权不足问题,国内企业完全可以谋得更多的作为。如果在这些方面,外方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完全可以责令其改进、甚至退出与中方的合资。这不但可以进一步强化国内市场的管理、还会在与外方的据理力争上建立更大的筹码。这样,就自然可以在取消相关 “整车特征”办法后,寻找到制衡汽车业的内外新平衡点。
    其实,对应 “整车特征”办法的取消,国内企业也需要认真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不至于“整车特征”取消后,给国内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一方面只有强化出口,使相应的难点性问题,得以在很合理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消化;另一方面还应在国际相应的问题上据理力争,才能更多的保障中方企业权利,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是 “整车特征”取消后,需要解决的眼前问题。
    客观地讲,当初在建立相关的办法时,国内也是出于某种程度的无奈之举。现而今,市场的格局变化已经是时过境迁,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以及任何人不能小视的活力,国内完全可以更严格地要求外方进行必要地改变,这样就会在相应的问题上取得均势。如果,将办法取消,就以为万事大吉了,那才存在制造方面 “放虎归山”的可能性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