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整车特征”不必“大惊小怪”

2009-9-8 19: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实习记者燕磊 综合报道
    正所谓树大招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益壮大的不仅是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争端及摩擦亦是“水涨船高”。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第10号令,决定废除《汽车产
    业发展政策》中有关零部件进
    口管理的相关条款,该决
    定自2009年9月1日起生
    效。业内人士表示,
    “这意味着中国进口
    汽车零部件的关税
    将恢复到正常
    进口水平。”
    其实,围绕“整车特征”这一条款,中外的“贸易战”已持续近三年,最终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决中方此规定违规而宣告结束,此次废除相关规定也被业界看作是对WTO裁决的回应。
    然而,此规定出台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该规定的废止是否会给尚处“创业期”的中国汽车业带来冲击?
“整车特征”的“前世今生”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实施已四年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被宣布取消。
    尽管这已是“板上钉钉”的结局,但初衷为打击“化整为零”的非法拼装车行为,避免国家关税损失的《管理办法》曾立下“赫赫战功”,业界“叫好”声音不断。
    在2005年之前,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在国内生产的轿车,几乎一半以上是以进口汽车零部件组装方式生产的。由于进口零部件关税是10%,而整车关税是25%。因此一些合资企业就以半散件进口方式组装整车,借此偷逃关税。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进口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这也成了悬在进口组装车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得他们不能再以散件名义进口而少缴税。
    有关统计显示,在《办法》颁布的2005年,当年国内CKD组装汽车为42.31万辆,2006年这个数字就下降到33.8万辆,到2007年则更进一步下降到了11.92万辆,国内CKD组装汽车在国内汽车销量中的比重更是从7.4%一路下滑到1.3%左右。
    “《办法》的颁布有效抑制了部分跨国企业进口‘化整为零’的避税行为。”著名汽车分析师向寒松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该《办法》还促进了合资汽车的一些总成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如建成了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厂、自动变速器厂以及一些相关的关键电控装置生产企业。
    然而,中国财政在增收的同时却挡了别人“发财”的路。
    2006年,欧盟和美国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施行该 “整车特征”违规。2008年,经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审理和最终裁决,判定该管理办法违反了国民待遇的原则。作为对此裁决的回应,中国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取消这一实施4年多的管理办法。
    历经2年零9个月的中外贸易“官司”,最终宣告了“整车特征”的“寿终正寝”,中国汽车业或许更加的开放,而开放之后的路途恐变得更加充满荆棘。
影响有限仍需谨慎
    “中国的诸多产业更像是 ‘温室里的花朵’,习惯了政府的呵护。”一位财经评论人士曾形象地比喻到。此次“整车特征”规定的取消,将会给尚在“创业期”的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政府这次真的对汽车行业“撒手不管”了吗?
    据记者了解,“《办法》取消对中国车市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几乎是目前国内汽车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
    “早在去年WTO裁决中方败诉的时候,我就表示即使败诉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现在国内汽车企业的国产化率普遍已经到70%~80%左右,早就过了40%这个槛儿,因此除了一些高档豪华轿车之外,整个车市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独立汽车分析师钟师曾对媒体表达了他的观点。
    与钟师观点相类似,国内各大车企大力提高的国产化率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蓬勃发展势头,是专家对《办法》取消后持乐观态度的重要依据。
    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上市销售的合资企业的汽车,国产化率普遍达到70%以上,像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部分汽车企业的产品,国产化率甚至已经达到90%以上。
    “我国本地采购的成本优势、效率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今后以化整为零采取散件进口再组装方式赚取差价的企业,不能说没有,但肯定是少数。”华南一家汽车企业的业务经理对记者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预测,从长远来看,取消该《办法》所带来的“后遗症”不可小觑。
    “部分品牌在新车型的导入上可能会通过CKD组装方式加快其引进中国的速度。”向寒松略带忧虑地表示,随着全球汽车制造业向东南亚、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这些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也将对中国本地零部件产业形成冲击。
    处在“战场”最前沿的国内品牌汽车厂商对此反应最为激烈,“这是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重大利空,国产品牌汽车未来的生存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忧。”某国产知名品牌汽车厂商负责人直言不讳。
    “‘整车特征’条款的消失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存在于国际贸易层面。”业内专家表示,这一决定对中国汽车业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大,但我们仍需谨慎对待。在未来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增强行业的“内功”才是“强国强企”的必由之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