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加快流通业的结构调整和经营创新力度

2009-9-7 13: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第五届东北亚博览会期间举办的“2009流通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一些流通业界人士和专家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流通业发展进行了探讨。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应加快流通业的结构调整和经营创新力度,尽快使流通业走出危机并在新的基础上获得更快的发展。 

  ——金融危机对我国流通业产生三方面负面影响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张秀娥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缓、购买力下降、消费者信心降低,流通业增速放缓,消费衰减,“多米诺骨牌”从制造业向链条的末端传递,使以零售业、物流业、住宿餐饮业、会展业等为代表的流通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

  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流通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消费增长趋于减慢。
  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人们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敢过于乐观,直接影响了消费信心,促使人们改变消费预期。消费者变得更为谨慎,部分高档商品、奢侈品销售在一线城市已经受到明显影响。进入2008年10月后,一线城市百货业绩全面下滑。随着危机对消费影响的扩散,消费缩减正从一线城市蔓延至二线城市。大部分零售业上市公司收入、净利润增长都出现放缓趋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8%,比6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2%。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月回落8.1个百分点。今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648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同期回落6.7个百分点。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将大幅压缩,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将大幅增加,今年销售额增幅下降的态势会更加明显。

  二是物流行业进入下行区间。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大宗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同时,随着进出口贸易量的缩小,我国航运市场需求萎缩,导致海运、航空、公路、铁路货运量下降,运价下跌。此外,由于燃料、动力价格上涨,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以及由于综合用工成本大幅上涨、保管费用上升、土地使用税大幅增加,物流企业负担加重。多向挤压使很多物流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加大了物流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是住宿餐饮业消费萎缩。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到8514亿元。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出现衰退,以入境游客接待为主的中高档酒店的消费出现降温,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证券、房地产等行业利润下滑,一些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取消了奖励性质的旅游、商务会议,商务消费额缩水。

  ——金融危机为流通行业调整带来了新契机
  在此次论坛上,与会的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危机也往往意味着机遇。中物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席主席葛荣在表示,金融危机使我国流通企业多年来存在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充分显现出来,也暴露出我国流通与物流领域形成的条块分割,导致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生产和物流成本增高等问题。在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期,我国流通业积累了不少问题,一些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而金融危机下则有助于解决多年来流通业的“历史欠账”。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流通业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营同构化,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存在重复建设、趋同投资、过度竞争现象,从而导致商业同业损害十分严重。二是快速增长和扩张,导致多数企业资金链绷紧,资金回旋余地有限。三是由于扩张过快,导致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低下。四是零售业赢利模式亟须转型。目前多数商贸企业以物业管理型为主,自营能力极弱,自有品牌开发能力弱,目标客户群不明确,拓展网络销售等方面有所欠缺。

  张秀娥表示,这些问题不断积累,亟须进行调整。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调整结构是不现实的。当市场下行时,调整结构相对容易进行。金融危机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推进商贸流通业变革,提升企业整体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可成为引导和促进流通业调整的有利时机,达到促进流通业转变发展模式、拓展新市场、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四项对策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
  有关专家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能会低于2008年,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趋热不会改变。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增幅也会减缓。高档、精品奢侈品百货将会受到影响。物流与配送业会继续发展,但增速会下降。为应对金融危机,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流通业发展。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本重组,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与繁荣。
  金融危机使流通企业面临一个大的洗牌,产生一些新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中国零售业的结构调整、资本重组步伐,帮助大型流通企业进行有益的跨区域兼并重组。同时,也应推进流通产业国际化发展。各级政府应引导和推进内外贸流通产业之间的重组与合作,加快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形成连通国内外市场的流通网络体系,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张秀娥建议,应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加快发展,要放宽对准入门槛较高的流通行业的限制,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激发企业活力。从财税和信贷等方面激励和扶持中小流通企业。通过增加中小流通企业的贷款额度,安排中小商贸企业专项资金、信用担保补助业务,以及中小商贸企业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费补助业务,缓解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商品流通商要创新经营理念和模式。
  长春亚泰富苑购物中心总经理李利军表示,要创新经营理念,加强同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要创新产业链合作方式,和供应商抱团取暖,在合作条件上进一步放宽限制,如缩短回款时间,在促销活动上相互支持等。

  李利军认为,流通商在定位中要突出特色,创新差异化经营模式。商贸企业在发展的最初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追高倾向,一切向高端看齐、向国际大品牌看齐,虽然国际品牌的进驻对百货店的形象、品位和业绩的提升能起到带动作用,但国际品牌特别是一二线的奢侈品品牌其消费群体非常有限,进驻的条件也非常苛刻,在收入水平较低,品牌意识还很薄弱的条件下,或者商圈不成熟的市场里生存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金融危机一来,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这些商家。“亚泰富苑购物中心成立之初也走过这样的弯路,后来及时修正,改走青春时尚路线,在金融危机中体现了一定的抗跌性。”李利军说。

  李利军建议在流通业发展上突出鲜明的主题和文化。而购物中心除了满足人们购物的基本需求外,更要有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独特的文化内涵、人文服务等。这种作用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会发挥潜在的积极效用。

  三是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农村消费。
  用国内的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能,成为应对危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方面,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大力拓展农村市场成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马迎秋论坛上也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服务设施,使城市现代流通企业和流通方式加快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同时,要积极探索农产品“农超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今年,商务部已在15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

  四是加速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张秀娥建议,要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物流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支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准入标准,推动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通过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