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湾保税港区重在"突破"

2009-9-7 13: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前湾保税港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对于省市和沿黄流域的开放事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但在面对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刻,它的正式运营,更被赋予了一种特有的历史重任,要在竞争中继续有所创新和突破近日,前湾保税港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有关报道说,前湾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七个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的保税港区(据说也是国内少数几个规划面积最大的保税港区之一),这一进展,对于省市和沿黄流域的开放事业,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但我们认为,在面对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刻,它的正式运营,更被赋予了一种特有的历史重任。 
毫无疑问,在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经济复苏的竞争中,目前中国跑在了前面,但是,不断有舆论认为,要做到完全复苏和持续地发展,不断拉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进一步地改革和开放。笔者认为,口岸的开放和潜能的发挥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据说全球至今已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自由港区"。这些区域所在地及其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为此受益不浅。以我们有限的信息和逻辑推理,这类模式的经济区域之所以为各国所青睐,争相在沿海、沿江、沿边设立,不外乎它具有着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有利于贸易和发展的素质,比如方便的通关条件和低廉的通关费用,比如高效的物流和较低的交易成本,由此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并由此带来更多的物流、资金流和人流,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繁荣。顺理成章,它会辐射、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内需,也就是增加更多的投资、就业,带来更多的消费。从根本上来说,这一最"自由"的特殊经济区域,更体现一种"企业为本"的理念,它最终带来的就是,企业得利,百姓受益,"民富"又"国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东北亚的近邻,有的甚至以举国之力,不断地提升这类自由港区的吸引力、竞争力的原因。仅直接的装卸费,据说东北亚某国一个港口一年就要多赚取数亿美元,仅此就可养活一大批人。这不由让人想起许多年前北美一个著名港口城市市长所说的话。在他眼里,繁忙的集装箱业务,带来的是大量的就业,是民生。 
我们的自由港区的构想和建设走到今天这一步,经过了漫长的理念和实践的博弈,实属来之不易。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保税区到后来的保税物流园区再到后来的保税港区,以及人们设想的区域自由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毫无疑问,我们正在不断地向前迈进。 
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它的一个关键的立足点,自由港区的规划和建设,目的既不是外国人有我们也要有,亦不是上海有我们也要有,而是经济贸易的发展、人民的就业、消费的振兴,也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民生为先"。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尤其是对于一个极具"港兴城旺"禀赋的经济中心城市来说。 
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已经探索的和正在做的,其实还远远不够。我们口岸的硬件不输于世界任何大港,也较早在国内提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理念和进行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实践,但功能和潜力的发挥,还有着很大的空间,正如报道所说,目前的这一突破,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每一项既有政策功能潜力的发挥,每一个新功能的突破,都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而这些,都不可能有完全现成的模式,不可能都由"红头文件"来敲定,它需要不断地闯,不断地试,需要一种"企业为本"的理念。说到底,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一种不断突破旧秩序的探索过程。如果我们在与大陆沿海和东北亚邻国口岸的这种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利益的竞争中不能继续有所创新,不能为企业提供更方便的交易条件和实现更低的交易成本,从而取得更高的效益,就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物流和人流,我们就可能是徒有虚名,就仍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企业的发展,人民的就业,必将受到影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