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四川的道路都是生命线

2009-9-6 11: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他,是一名杰出的工程专家,曾在交通建设一线工作了16年,主持修建了涪陵乌江大桥、涪陵长江大桥、等6座不同类型的特大型桥梁,他还主持了成渝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等10多条高速公路的施工,为四川交通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一名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带领四川路桥集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使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从不足10亿元上升到400多亿元,年产值从不足6亿元到100多亿元,从亏损2600万元到实现利税3亿多元,成为全国一流的路桥施工企业和四川基础建设领域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他叫孙云,现任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和四川省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2008年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   
  地震当天 第一件事赶赴灾区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当时正在大楼里办公的孙云当机立断,把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负责同志招集起来,要求大家保持镇定,并立即清查了公司机关和外地在建项目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现在地震造成的整体伤害情况还不清楚,我们要随时关注电视、广播信息,与上级部门保持联系。同时立即通知下属各公司,做好抗震抢险救灾的准备。”孙云当即表示。    
  这是灾后第一个通宵不眠的夜晚。当晚12点钟,孙云接到上级通知,参加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抗震救灾紧急会议。两个小时后,匆匆返回公司的孙云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和各下属公司的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    
  会议室里气氛颇为紧张。孙云一边研究情况,一边不停地发出指令:从成都、双流、广汉、南充、宜宾、泸州、雅安等地的在建工程项目上,调集人员和设备,紧急奔赴都江堰、绵竹、北川等重灾区。孙云在电话里命令:“灾区的情况很紧急、很严重,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救人,早一点到达,就能多救一些人,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在最短时间赶到灾区一线!”会议及前期部署工作一直到13日清晨才结束。一夜未眠的孙云眼睛已略显得有些浮肿,工作人员要帮他泡一碗方便面,他说:来不及了,路上吃饼干吧。就这样匆匆地向绵竹赶去。   
   当日,绵竹大雨磅礴。孙云带领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受灾最严重的绵竹汉旺镇,成为地震后最早进入该镇抢险救灾的省属单位。汉旺镇灾后的景象令人震惊,大多数房屋倒塌了,甚至粉碎了,到处都是背包大小的瓦砾和残存裸露的钢筋,没倒塌的楼房以各种怪异的角度矗立着,在废墟中被掩埋的幸存者,不停地发出凄惨的呼救声和痛苦的呻吟。此时的孙云二话没说,顶着瓢泼大雨,冒着不断余震下房屋再次发生垮塌的危险,带领人员和设备立刻冲进了废墟,从汉旺中学、汉旺小学到汉旺镇政府,一处一处地搜救幸存者。与此同时,四川路桥集团其他抢险队伍也正在从各个方向、星夜兼程地赶往灾区。从绵竹、都江堰,一直到北川县,一支又一支穿着四川路桥工作服的队伍,和印着“四川路桥”鲜红字样的车辆及设备,陆续到达并迅速投入到一线清理废墟、疏通道路、抢险救灾中。   
   指挥打通生命线 3天没睡觉    
  此次大地震,影响最大的是汶川及周边的山区。在各个重灾区,都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山体坍塌,道路被阻断甚至彻底损毁。汶川、映秀、北川等地,城镇大量房屋倒塌,通向外界的道路被隔阻,成了一个又一个灾难中的“孤岛”。灾区人民忍着生命的煎熬等待着救援,而大量救援人员和物资却又无法迅速抵达。时间就是生命,道路就是生命线!抢修道路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此刻,省委、省政府将这个紧急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四川交通系统,作为四川交通建设国有骨干企业的四川路桥集团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主力,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孙云的肩上。    
  5月14日,刚刚从绵竹赶回来的孙云,马不停蹄地赶到都江堰紫坪铺水库,汇合省交通厅公路设计院、公路局、川高公司等单位,对通往震中映秀镇和汶川县城的主要道路———国道G213线进行了实地勘测。这条线路,道路多处出现山体坍塌和泥石流,桥梁被损坏甚至跨塌,此前,只有解放军空降兵和舟桥部队在13日进入。 14日下午,孙云带领一个抢险小分队乘坐军队冲锋舟进入映秀,上岸后徒步从阿坝铝厂沿山路走到漩口等地,一边勘察道路损毁情况,一边拟定疏通和修复方案。    
  高原地区的烈日毫无遮拦地晒在孙云身上,在汗水的浸透下火辣辣地疼。而震中地区的余震更是频繁而又强烈,几乎每分钟都有一次余震。松垮的山体上不断有飞石滚落,很多次石头就在孙云的耳边呼啸而过。而他不仅要注意头上,还要注意脚下,脚下有些地方是1米多深的淤泥,有些地方是紧靠岷江的悬崖,稍不留神就会滑落江中。当天晚上,从灾区考察线路回来的孙云,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成立四川路桥集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就设立在紫坪铺水库大坝上方,紧挨着国道213线。已于13日集结到此地的四川路桥桥梁战备大队、公路战备大队共1000余人和200多台大型设备,通过解放军舟船运输,抵达213线的各个作业点位,开始了艰险、紧张的施工。紫坪铺水库大坝上,由几顶简易帐篷组成的四川路桥集团抗震救灾指挥部彻夜灯火通明,孙云已在这里度过了灾后的第3个不眠之夜。由于白天的暴晒,脸上开始脱皮,嘴和鼻子也变得红肿起来。已经连续3天没有睡上一觉、吃过一顿热饭,更谈不上洗上一个澡的他,似乎忘掉了不时出现的余震和满身的疲劳。    
  抢通国道213 坚决啃下硬骨头    
  国道213线的抢通工作有着难以想象的艰险。特别是从阿坝铝厂到映秀5公里的这一路段,道路完全被损毁,蒙子沟大桥损坏、百花大桥甚至被拧成了麻花,疏通任务十分艰巨。孙云主动向上级指挥部门请缨,要求由四川路桥集团主攻这一路段,并保证坚决啃下这根硬骨头。    
  但这不仅仅是一根“硬骨头”。其它地方的路段是一处一处的塌方、一处一处地清理,而这一段却是完全坍塌,加之桥梁损毁,213线的这一路段已无法在短时间修复。孙云带领着四川路桥集团的抢险队员们,再次发挥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传统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路桥人从来都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路。”孙云说。于是,四川路桥集团抢险队利用紫坪铺水库泻水后露出的河滩地,沿着被淹没的老213线,打开了一条临时便道。    
  在铝厂向映秀方向1公里处,是该路段最艰险的地方,这里道路狭窄,上面山体疏松,巨大的石头就如同悬在头顶,稍有余震就有飞石凌空溅落,砸在道路上或坠入江中,发出巨大的响声。而下面则是陡峭的山崖,距离波涛汹涌的岷江水10多米高。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作业,生命随时都掌握在死神手中。孙云不顾艰险,全身心地扑在了一线,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各个施工点来回奔波,偶尔回到指挥部,还要不停地协调人员、物资和设备。    
  17日下午6时,随着四川路桥集团大型推土机的轰鸣声,铝厂到映秀道路最后的60米终于打通了,通往震中地区映秀镇的生命线终于打通了!在都江堰的大批军车、救护车、民用车辆、机械设备等救灾物资,开始沿着这条生命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向灾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