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加速建设“大滁城” 无缝对接“同城化”
2009-9-5 14:3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展望滁州未来
写在前面
2009年2月,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率领滁州市党政代表团专程去宿迁进行考察。宿迁之行收获颇丰,滁州人感受到了双方在经济发展中日益拉大的差距,而“苏北速度”和“苏北精神”,更让大家印象深刻。宿迁之行后,滁州市提出了“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奋斗目标,预计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
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在展望滁州的明天时说道,希望一二十年后的滁州,是一座城市人口突破10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是一座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山青水秀、宜滁州是“大包干”的发源地。在小岗村实行“大包干”三十年后,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赋予了“大包干”精神新的内容,那就是“创新精神”、“求真精神”、“创业精神”、“民主精神”和“诚信精神”。 相信有了这样的精神,滁州的繁荣与发展将不会遥远。人宜居的人间乐园;还是一座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与南京同城的新家园和“长三角”地区的大花园。
滁州,安徽省省辖市,属泛长三角合作核心区,为“南京一小时经济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国家建设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第一站。全市土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447万。滁州现辖天长、明光两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和琅琊、南谯两区。
滁州,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滁州,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她西依琅琊山,东临清流河,好山好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有的灵气。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这里留下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著名诗句。
这里是《醉翁亭记》、《儒林外史》的诞生地,千古名篇赋予了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历史人文赋予了这座城市浓郁的历史气息;这里是大包干的发源地,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掀开了中国当代改革的辉煌篇章。
滁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滁州是安徽省的东大门,地理位置承东启西,东南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接壤,西北与安徽省淮南市、合肥市相连,属于上海四小时城市带、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
滁州的交通四通八达,使得滁州拥有了相对低廉的物流成本。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交织成网,正在建设的滁宁快速通道建成后滁城距南京过江隧道不到40公里,半小时即可进入南京市区。京沪高铁也在滁州设站,建成通车后,滁州到上海只需1小时,到北京仅需3个半小时。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均在1.5小时车程内。
滁州,山水秀美,资源丰富
滁州拥有琅琊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醉翁亭、明皇陵等著名自然与人文景观。境内岩盐、石膏、芒硝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居华东之冠,品质优良。滁州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占全省1/8,粮食商品量占全省1/4。滁州拥有5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80多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万人,劳动力资源充足且稳定性强。目前,全市拥有11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省级开发区9个。园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目前仅开发建成6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量大。水、电、气等要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滁州,活力四射,蓬勃发展
滁州现已形成了家电、机械(汽车)、纺织、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非金属矿深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尤其是以西门子冰箱、康佳彩电、扬子空调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达到了年产各类家用电器1600万台的生产能力,被列为安徽省首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一座正在崛起的中国家电城。目前,滁州正着力打造信息家电、硅能材料两大千亿元产业基地。
全市现有11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9个工业园区为省级开发区,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平台。其中,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围绕家电、绿色照明、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努力把滁州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新区,争取把滁州开发区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近年来,滁州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先后被评为浙商(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浙商(安徽)最佳服务城市、深港企业投资潜力城市和苏商(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
当前,滁州市正在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以人口95万、城区95平方公里为目标的“大滁城”建设,积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南京同城发展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地区的魅力后花园。
滁州,积极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第一站”
今年初,国务院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滁州市紧紧抓住所辖8个县市区全部被省政府纳入该示范区规划范围的机遇,迅速启动相关工作,高点定位,高位推动,高效对接,积极主动承接,全力抢占先机,努力将滁州打造成“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第一站”。
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承接产业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委托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编制规划报告。该规划在功能定位上,突出滁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第一站”的战略地位,把滁州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首选地、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先行区。在转移路径上,充分发挥滁州承东接西,处于南京都市圈和紧邻泛长三角核心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加快市域之间的开放力度,构筑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整体合力,实现集约发展。在承接平台上,既以现有开发区为主,又在沿交通干线、沿大桥等规划一些新的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在产业布局上,以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城镇空间组织为依托,形成产业密集区和产业基地,重点规划建设“三大板块”: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琅琊工业集中区、南谯工业园和城东工业园为承接平台的皖东滁州新区板块,天长、来安、全椒先进加工制造业板块,定远、凤阳、明光非金属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板块。
滁州市委、市政府把融入长三角龙头上海作为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突破口,坚持行政高位推动,建立与上海高层领导定期互访机制,加强政府多层面互动交流,着力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平台。今年4月份,滁州市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开展了承接产业转移共建合作园区的专题对接活动,成功举办了“安徽·滁州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共建合作园区座谈会”和投资环境说明会暨签约仪式,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琅琊区、南谯区分别与上海莘庄工业园、漕河泾新兴开发区、宝山区大场镇、浦东新区川沙功能区签订了合作共建园区协议,总投资近3亿元。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琅琊区、南谯区还与上海相关园区建立了定期互动机制,探索共建合作园区的途径和模式。目前,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琅琊、南谯工业园区已规划一定面积的区域建设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示范园,预征并平整一定数量的产业发展用地,完善示范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快速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企业。
用5至10年时间实现滁宁“同城化”
滁州和南京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从地理坐标上来看,两座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还不到40公里;而从历史渊源上来看,两市之间也可谓是交往深厚,也正因为如此,滁州自古就有了“金陵锁钥”的称谓。滁州去年的粮食总产量为412万吨、肉类总产量为31万吨、水产品的总产量为25万吨、蔬菜的总产量为120万吨,这些农副产品大量供应南京市场,滁州俨然成了南京的“大菜场”;而琅琊山、神山国家森林公园、明皇陵和白鹭岛等风景区,也让来自南京的游客们流连忘返;随着一大批农副产品、农机农资、家电、汽车和建材等现代化物流大市场的兴建,滁州也正在成为南京客商的投资热土和产业转移的新兴基地。
滁州市积极推进同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与合作。去年9月份,滁州市党政代表团到南京市考察,与南京市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两市共同签署了《南京-滁州深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战略协议》等“6+1”协议,这标志着两市在工业、农业、商贸、交通、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滁宁合作又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今年,为进一步推进与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滁州市先后两次与南京市发改委就滁宁同城化综合交通前期重大项目进行对接,提出交通优先对接、旅游优先融入的思路,成立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启动滁宁轻轨、马滁扬高速、淮南至南京高速的前期工作,加速滁州与南京同城化进程。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按照《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交通先行的引导作用,两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积极筹备推动宁滁城际轻轨的前期工作;滁州市和南京过江隧道相连接的滁宁快速通道滁州段道路建设于去年5月正式开工,计划今年10月1日主体工程建成通车;滁宁快速通道合设省道收费站的问题正在积极进行当中;104国道滁州至汊河段恢复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04国道汊河大桥扩建工程的有关事宜已上报省厅,争取立项;围绕航道整治等事宜,两市海事部门已进行多次协商,并初步建立滁宁界河区域皖苏八市航道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联席会议框架内的信息共享,做到“平时有合作、大事有协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对接,滁州市与南京市的交通一体化正在快速推进。下一步滁州市将以规划为指导,坚持高速公路、国省道路网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加快建设,实现滁宁道路交通无缝对接。积极配合安徽省交通厅做好马鞍山—滁州—扬州、明光—徐州、宿州—扬州(天长段)等东向对接的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工作,逐步形成滁州市高速公路东向对接主骨架网。特别是马滁扬高速,该高速把滁州东部三县(市)两区与江苏紧密相连,滁州境内全长约148公里,投资概算81.4亿元,其中马鞍山至滁州段境内全长约46公里作为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预可行性研究评审。重点抓好在建的滁宁快速通道工程和104国道滁州至汊河段恢复工程中的集镇段改造,确保按期完工。同时积极向安徽省争取将淮安经天长新街至六合龙袍、盱眙经半塔至浦口乌江公路及扬州经六合至滁州公路等纳入省级规划并尽快实施。对连接南京与滁州所辖来安、南谯等县市区的重要农村公路,滁州市将积极加快改造步伐。加快滁河、清流河入江经济水道和汊河集船闸建设,继续对滁河的三汊河—汊河集段和清流河航道进行疏浚,提高通航能力;对来安港区、天长港区、滁州港区进行改造。继续与南京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充分利用滁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提高滁宁交通合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两地客运服务质量。联合整顿滁州至南京营运班线秩序,规范经营行为,规范运营秩序,确保行车安全。
在推进旅游一体化方面,滁州和南京也正在积极深化合作。两市以建立、拓展共同市场为目标,制定年度促销计划,共同开展旅游市场促销;参与支持对方重大节庆活动并在本地积极宣传推介;共同推动实现双方市民在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方面的同城待遇。在去年的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滁州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签署了《关于加强航空服务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于去年年底正式设立了滁州候机厅,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航空服务功能直接延伸到滁州市,提升了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功能、加速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步伐。今年,滁州市积极参与开展“2009消费推动年之都市圈‘惠享消费’特别行动,通过南京都市圈联办城市的共同努力倾力打造一个搞活流通拉动消费、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全新都市圈消费平台。
南京市最近提出了“拥江发展”的战略,这对滁州来说,是个较好的契机。滁州应该紧抓机遇,和南京“相向发展”,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实现滁宁“同城化”。 滁州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和南京的“同城化”, “同城化”将使滁州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将给这座文化古城带来崭新的活力。
大滁城,期待与南京共舞
在“东向发展”、迎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经过一番科学论证后,滁州市提出了建设“大滁城”的宏大发展战略。
2008年4月,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主持召开了滁州市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以“大滁城”为龙头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大滁城”战略,也被称为“131”战略,即以滁城主城区为中心,以来安、全椒和乌衣为三个副中心,以琅琊山风景区为依托,其所形成的扇面结构将直接围绕着南京。
“大滁城”,意味着滁州的市区面积不再囿于原有的老城区。在这一战略部署中,包括现有城区、南谯区乌衣镇、琅琊山风景区和来安、全椒两县均被纳入了“大滁城”的范畴。“大滁城”,也意味着滁州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期,以新区建设带动老城改造,在“东向发展”中谋求与江苏省南京市的“同城化”。
城市规划,是政府经营城市的依据和纲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在“大滁城”建设中,滁州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以规划指导建设的理念,结合滁州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突破思维定势,明确目标定位,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做好城市功能分区,制定高水平城镇建设规划。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滁州市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拉高规划标杆,先后聘请了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一批高端的规划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编制了滁州市总体规划、滁(州)来(安)全(椒)4500平方公里城镇群规划、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和城市综合交通、园林绿地等19项专业规划。围绕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等“五城联创”工作,配套完善了醉翁亭景区、丰乐亭公园、菱溪湖公园、清流河、龙蟠河景观带详细规划,内城河改造、南湖、北湖等初步设计方案。已竣工的滁州大剧院、琅琊古道、清流公园等多项大型工程单体设计以崭新的理念、恢宏的气派、新颖的设计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赞誉。而正在规划建设的城市新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建设理念,一个组团式结构、规模化发展、生态型环境的城市新区已初具雏形。
2008年,“大滁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个,其中,道路20条,总长52公里,公用事业项目13个。已建成滁州大剧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清流公园、琅琊古道综合整治等一批重点公用设施项目。2009年,滁州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和建设成本较低的历史机遇,精心谋划,安排“大滁城”建设新建重点项目61个,计划投资60多亿元。上半年已正式开工项目23个,续建和新建项目中竣工16个。琅琊古道综合整治工程,经过80天的日夜奋战,于“五一”前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游人面前。铁路专用线改造道路景观已竣工;丰乐市场改造正在抓紧施工;行政中心建设项目也在全速推进;16公里滁全路景观大道和20公里滁宁快速通道即将竣工;城市撇洪沟工程汛期前具备了泄洪能力。
滁全路作为安徽省一条重要的干线道路,也是大滁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于今年6月27日全面建成完工。这条整体宽达100多米、长近16公里的道路正成为滁州的一条景观大道,它的建成“拉”短了滁州与南京的距离。
滁宁快速通道项目,即滁州经乌衣至南京一级公路项目。该项目列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滁州连接南京的最方便快捷的快速通道,也是我市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的重要交通平台。该项目投资概算2.73亿元。目前路基工程基本完工,路面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大滁城”之大,既代表着面积增大,也蕴含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备。“大滁城”的组成部分各有定位,其中老城区以水为魂,是人居和商业中心;城南新区以文为品,是政务文化中心;西部以山为秀,琅琊山和西涧湖是城市的“绿肺”和休闲旅游中心;东城区以工为本,是新兴的工业园;而来安、全椒和南谯区乌衣镇作为老城区的“卫星城”,则更侧重于前沿承接产业转移。
自去年4月,滁州市提出建设“大滁城”的发展战略以来,一个与南京同城的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正在悄然兴起。一座崭新的“大滁城”,期待与南京一起,翩跹起舞。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